这种情况下 让他坚持 会要了他的命

2019
03/04

+
分享
评论
我是Dr小鱼
A-
A+
急性高原病的症状有哪些?

文/Dr小鱼

这个春节假期,小鱼带着家人回到家乡成都。期间,我们去了阿坝州毕棚沟游玩。

据说毕棚沟现在是网红打卡景点,加上九寨沟地震后一直封山,这里就更加热门了。

冬日的毕棚沟,景色美极了。天蓝如宝石,水碧如翡翠,山间银装素裹,与灿烂的蓝天相映照,纯净似天堂。

 

毕棚沟龙王海 

冬天到这里游玩,除了赏雪、滑雪还可以泡汤,酒店贴心地将温泉引入室内,温泉水散发着淡淡的硫磺味,在房间里一边泡温泉一边看雪景,真是如梦似幻般地享受。

正当我们雀跃地打算好好玩几天时,我家先生坐在床边,脸色有些不对,他说突然感觉头晕、头痛,没力气。

毕棚沟主景区在海拔3000米左右,一般来说,长期在低海拔生活的人,到达海拔2600米以上的地方,就可能发生高原反应。

我赶紧让酒店前台拿来两瓶便携式氧气瓶,让他先吸着,再观察一下能不能缓解。

到了晚上,6岁的小宝也开始喊头不舒服了。

夜间高原的空气更加稀薄,比白天更容易发生高原反应。马上给小宝吸上氧,过了一会,他安静地睡了。

心中忐忐忑忑过完一夜……

 

毕棚沟滑雪场

早上起来,窗外白茫茫的一片,树枝上、地面上,都是积雪,显然昨晚又下了大雪。

小宝状态不错,看着外面的积雪,恨不得马上出去玩,一个劲叫爸爸陪他去滑雪,可我家先生却神色不佳,精神状态比昨天还差。

他说昨晚三四点,头痛剧烈,从睡梦中痛醒,“脑浆都快跳出来了,恨不得把天灵盖揭开”,还有些恶心、呕吐、拉肚子等肠胃症状。看着我们三个都睡得那么香,不忍心叫醒我们,只能靠不停地吸氧熬到天亮。

看着他的样子,我在心里默默地给他“打分”(按高原病评分标准),决定马上收拾东西,下山去。

才住了一晚,还没开始滑雪,就要走了,两个孩子着急起来,小宝跑去对先生说:“爸爸,你可以坚持吗?你要坚强一点啊!”

我赶紧对孩子们说;“我们必须马上下山,不可以坚持,爸爸可能是急性高原病, 如果这时候我们让他坚持,可能会要了他的命!”

我为 什么要怎么坚决地下山

因为,严重的急性高原病分分钟会要人命的。这种情况,让他坚持,非常危险。

每年都有人因为工作或者旅游进入高原,发生严重高原病而死亡。( 前不久的新闻:《 一对河北夫妻送货进藏,因高原反应离世,留下两个孩子》

什么是急性高原病?

急性高原病( 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 是人群从平原快速进入海拔2600 m 以上地区所出现的一系列非特异性临床综合征。

轻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疲乏、失眠等各种不适症状,重者发生威胁生命的高原肺水肿乃至高原脑水肿。

严格来说,急性高原病,其实是人体对高山缺氧的正常生理反应,轻微的高原反应如气喘、头痛、头晕等,一般3-5天后就会消退。

但严重的高原反应会引发脑水肿、肺水肿,发病急,病情进展凶险,甚至几个小时就能要命。

处理急性高原病的黄金定律是:早期警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到达高原后,头痛、头晕、恶心不能缓解,继续发展为呼吸困难、剧烈头痛和喷射状呕吐等,就必须引起高度警惕,这时候,时间就是生命,千万不能坚持,不能硬抗,必须“马上下山”!

高原症最重要的处理原则就是:下降、下降、再下降。

随着海拔高度的下降,高原反应立马减轻。

当我们一家从3000多米的毕棚沟娜姆湖,下到2000米的景区大门时,先生剧烈的头痛症状立刻消失。

开上自家的车,飞驰在理县的崇山中,冬日的阳光透过湛蓝的天空投射在碧玉般的水面上,先生说:“一下子神清气爽,真是从地狱回到了人间”。

 

理县国道边的河水

没滑到雪的孩子们,虽然有些许遗憾,但是给他们讲了急性高原病的严重性,再看着爸爸有惊无险,从病病殃殃变回生龙活虎,他们都表示下山的决定太对了。

在回程的途中,我们边走边玩,去了汶川地震遗址,参观了古老的桃坪羌寨,吃了美味的荤豆花,也算得上不虚此行了。

其实一家人去旅行,不在乎去哪儿,关键是享受行走在远方的过程。计划完美,也要做好随时变化的准备,外出游玩,安全平安要放在第一位。

高度警惕儿童高原反应

说到这里,想起几年前 “儿随父自驾游西藏因高反离世” 的新闻。

去高原旅行,不仅大人要警惕高原反应,更要警惕孩子的高原反应。

儿童高原反应可能比大人来得更严重,更迅速。

这位父亲在 《带儿子自驾进西藏,却成为了诀别,一个父亲泣血的忏悔》 的文章中写道:

“今年4月20日(2015年),我带儿子从家出发,开始了已经计划几年的西藏自驾游。为此我向单位请了年假,因为儿子已经7岁了,过了暑假就要上小学,所以我特地早早就向单位请了10天的年假,再加上五一三天假总共有两周的时间游玩……

当行驶到二郎山大概三分之二的高度时,儿子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哭着说他头痛。我让他再坚持坚持,鼓励他翻过山顶就好了……

到达山顶时,儿子出现了严重的呼吸困难,面色青紫……

我这才感觉到事态的严重,立即飞奔返程,到达雅安时,儿子已经完全陷入了昏迷,我自己开进了雅安人民医院,医生会诊后告诉我,孩子情况严重,在采取了简单急救措施后,让转往成都市儿童医院,于是我们上了救护车,一路飞奔于当晚11点到达成都市儿童医院……

凌晨1点半,成都市儿童医院医生从抢救室出来,告诉我孩子已经死亡,那一晚直到天亮我也不知道后面都干了些啥,当看到儿子从抢救室推出来被送往太平间时,我嚎啕大哭……

解剖显示孩子的颅内和肺部都有巨大的水肿,正因为此导致孩子颅内压迫,肺部水肿急性窒息死亡……”

作为同样有孩子的人,我完完全全能想象出这位父亲有多么痛苦多么悔恨,所以我对此事一直记忆犹新。

他为孩子精心安排了出游,可错就错在,出发去高原旅行前他对高原的认识严重不足。

这样看来,高原反应好像很可怕,是不是就不能去高原玩了呢?

当然不是!

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取决于 上山的速度、海拔高度以及到达高山后所从事体力活动的强度 等因素。

因此只要在去高原前做好相关准备,到了高原后,注意身体反应,严重的高原反应完全可以避免。

如何预防急性高原病?

1.去高原前,一定要做好功课。

  • 提前准备好药物(预防高原病的药物,以及轻度止痛药)。

  • 到了当地可以购买便携式氧气。

  • 感冒的时候更容易引发高原反应,最好是等身体养好再出发。 

2.预防急性高原病的公认方法是阶梯性习服。

所谓阶梯性习服指的是缓慢上升高度。坐火车去西藏,肯定比直接坐飞机去西藏发生急性高原病的几率低一些。

当进入到2500 ~ 3000 米 高原后,每晚睡眠时海拔上升高度较前日不超过500 米/天。

3.预防性服药

在预防高原症的药物方面,目前已证实,乙酰唑胺、口服激素制剂能够预防急性高原病的发生。

野外医学协会共识指南指出,应用乙酰唑胺125 mg,每日2 次,预防高原脑水肿和高原肺水肿的发生。

国内常用的红景天 ,对高反的疗效证据极有限,机理不明确。

4.抵达高海拔地区,保持平静,不要跑跳太剧烈,不要熬夜,玩得太累。 

5.到达高原后,多喝水补充体液,饮食以淀粉质为主,如米饭,馒头,面包等。

急性高原病的症状有哪些?

急性高原病的初期症状基本上是非特异性的:如气喘憋气,稍有活动就气喘吁吁;疲倦;头痛,厌食、恶心、呕吐,睡眠障碍等。

这些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肠胃炎”,以为抗一抗就能过去,而因此大意。

严重的高原反应可能发展为高山肺水肿、高山脑水肿。

高山肺水肿 的典型症状是咳大量泡沫状血痰、呼吸困难。爆发性急性高山肺水肿可在几小时就置人于死地。

高山脑水肿 除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外,典型症状是剧烈头痛和喷射状呕吐。

对疑似患者,要重视观察他的神经和意识状态。一旦出现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幻听幻视、意识模糊不清时,要高度考虑早期脑水肿的可能。

高山肺水肿和脑水肿处置的原则是早发现,快下山。

再次强调,下山是最可靠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如何辨别高原反应的严重程度?

路易斯湖高山症评估标准》

路易斯湖高山症标准目前广泛使用在高原作业的各大系统中,许多高山症评判都是以此为基准衍生出来的。

这个标准复杂繁琐,其中的自我症状评估标准是简易快速的评估标准,我们作为旅行者记住这个标准,以此评估高原病就可以了。

自我症状评估主要有5大项:

1.头痛

2.肠胃道

3.疲劳/虚弱

4.头昏/晕眩

5.失眠状况

每种症状按轻中重依次计为1、2、3 分。

在上述所有的症状,依照发生的轻重对应其分数来加总,最后的总分就是高原病的严重性。

0-2分:轻度 ,须持续观察,如有余力仍能持续行程。

3-5分:中度 ,须就地休息,不能再往高处移动,症状持续未改善立即下撤。

6分以上 严重 ,应立即下撤治疗。

我以此表给我家先生打分: 他头痛1分,胃肠道症状1分,疲劳1分,头晕1分,失眠1分,加起来5分,属于中度高原病。

经过一晚,症状并未缓解,还有加剧的趋势,所以必须马上下山。

儿童高山症指数

稍大的孩子能表达,依然可以用上面的标准评估高原病。

对于年龄幼小,表达能力不足的儿童,可以用儿童高山症指数(Children's Lake Louise Score;CLLS)。

这个量表很简单,只要评估孩子的五个活动指标:吃、睡、玩、哭、闹。

家长给孩子的“吃、睡、玩”状况分别给予0到3分的分数,都正常就是0分;如果不吃不玩睡不着,就看情形给分,最严重是3分,加起来总共9分。

再评估 “哭的强度”和“闹的时间”,分别给予0到6分,不哭不闹是0分,哭得最厉害和闹得很久都是6分。

 “吃睡玩”超过3分,加上“哭闹”超过4分,就算高原病了,需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牢记上面的高山症评估表,如果高原反应症状已经超过安全分数,就要赶紧下山、就医, 千万别坚持,别硬抗 ,以免错失治疗机会。   

将小鱼的这篇文章转发给亲友并收藏起来吧! 今后去高原游玩的时候随时拿出来,给自己和家人对照打分,是走还是留,做到心中有数,就能有效预防高山症。

最后发一张毕棚沟的美景给大家欣赏。高原反应虽然有点可怕,但高原美景真的不容错过,确确实实美到窒息!

 

                                                      冬日的毕棚沟

参考文献  

[1] ROACH, BARTSCH, et al,  THE LAKE LOUISE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SCORING SYSTEM, 1992, p272-274)

[2]Hackett PH,Roach RC. High-altitude illness[J]. N Engl J Med,2001, 345( 2) : 107 - 14.

[2] West JB,Schoene RB,Milledge JS. High Altitude Medicine and Physiology[M]. Fourth edition. London: Hodder Arnold,2007:29.

[3]Luks AM,McIntosh SE,Grissom CK,et al. Wilderness Medical Society consensus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cute altitude illness[J]. Wilderness Environ Med,2010,21( 2) : 146 - 155.


Dr 小鱼 ,副主任医师,公共卫生硕士,两个孩子的妈妈,长期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坚持,急性高原病,高原反应,毕棚沟,脑水肿,症状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