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聪明是件好事,聪明的人喜欢思考,优秀的认知能力赋予物种进化上的优势,调查显示脑容量大的哺乳动物和鸟类比其脑容量更低的近亲具有更长的寿命。总之,拥有更强解决问题能力的生物在生存、觅食、繁殖方面都有更大的优势。达尔文提出配偶选择可能有助于物种认知能力的进化,但还有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个体的认知能力是否会使它在配偶选择时更有吸引力。聪明的个体往往被优先选为交配伴侣,然而这种假说很少在非人类物种上被研究,最近一些的研究确实表明雌性被擅长解决问题的雄性吸引,并且推断出雌性动物择偶的偏好与认知能力、羽毛、嗓音等有关,不幸的是这些研究均不能确切的证明认知能力的差异是雌性择偶偏好的基础。
中科院动物所鸟类生态研究组陈嘉妮博士的研究证明善于解决问题的雄性虎皮鹦鹉对雌性更具有吸引力[2],陈嘉妮等人的方法是观察雌性鹦鹉在两个雄性之间的选择,在这种装置中,雌性一次只能与一名雄性鹦鹉互动--这种设计此前揭示了雌性鹦鹉择偶时对雄性羽毛和嗓音特征的偏好。他们用一雌两雄的独特的方式确定雌性鹦鹉的择偶偏好,然后远离雌性的视野训练了不被喜欢的雄性打开充满种子的半透明容器的能力,接下来每个雌性鹦鹉都被允许观察两种雄性鹦鹉的反复获取食物的过程,受过训练的雄性鹦鹉可以熟练打开两种食物容器,未经训练的雄性则无法打开食物容器。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过程后雌性鹦鹉将自己的偏好转向了以前不喜欢的雄性鹦鹉,即那些能打开食槽的鹦鹉。对照试验显示雌性鹦鹉偏好的转变并不是观察鹦鹉吃种子过程而引起的,同时这些雌性鹦鹉也没有表现出对接受过觅食培训的其他雌性的偏好。因此,陈博士等人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雌性鹦鹉在观察到受过训练的雄性进行复杂的觅食任务后改变了配偶的偏好,倾向于受过训练的雄性,雄性鹦鹉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可以转变雌性的偏好。
鉴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不同物种中存在一系列复杂的认知能力,因此很容易推断雌性鹦鹉更喜欢受过训练的雄性鹦鹉,因为它们具有明显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雌性鹦鹉自己缺乏执行觅食任务的机会,这一事实表明她们可能没有什么依据来理解这项运动是一个需要巧妙解决的问题,相反他们可能将雄性打开容器的能力归因于优越的体力。或者广泛的训练方式可能会在受过训练和未受过训练的雄性之间产生微妙的行为差异,例如未经训练的男性在观察期间的觅食努力较少,或在这个选择试验中未经训练的鹦鹉有更少的探索性活动。不幸的是,在大多数比较认知能力的研究中,很难排除这种解释。
虽然主要结果很简单,存在这些担忧。但其所采用的方法对于推进对认知特征作为伴侣选择的实证研究有相当大的价值。许多物种展示了使用不止一种特性能力作为选择配偶的标准,了解每个物种完整的选择标准是困难的。因此,以一组特定性状为重点进行的择偶实验几乎总是包含其他额外变量,其中一些可能与感兴趣的性状有关。尽管实验者可能忘记了那些潜在的混淆特征,但选择的个体可能会关注这些特征。陈博士等人的方法通过在最初的选择之后向选择者展示了选择对象潜在的更多信息,然后观察这些补充信息是否改变了他们的偏好,从而缓解了这一问题。在这种设计中,尤其是当附加信息涉及复杂的行为时,并发变量可能仍然存在,但它们被最小化。因此,我们预计这种方法将成为未来择偶研究中的重要方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