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型医院”创建的实践
儿童友好型医院
由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组织的“2018年度中国人文建设品牌医院、人文品牌风尚案例等推选”日前揭晓,上海市儿童医院推荐的“儿童友好型医院创建”和“四叶草医务社工服务模式”双双入选品牌医院和创新案例。该评选旨在促进中国医院人文品牌建设,展示新时代良好的医院文化风貌,推动和促进医患关系的进一步改善。
儿童友好型医院是指在医院建设中充分考虑到儿童群体的特殊性,以儿童的视角规划和建设医院,在诊疗服务中以及诊疗外的健康服务中充分满足儿童的权益与需求,保障患儿安全就医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上海市儿童医院一直在积极探索打造儿童友好型医院,在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上,尊重儿童权益,保障患儿身心健康,使更多儿童得到社会的关爱,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理念友好:人文精神贯穿全院
为孩子服务的医院,应该是什么样?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妻离子散的悲剧每天都在发生,孩子,是战争中最让人心痛的受害者。这个时候,富文寿和苏祖斐医师一起创办了上海市儿童医院的前身——上海难童医院,全国第一家儿童专科医院也正式宣告成立。医院诞生于战火中,也诞生于大爱之中。
如今的上海市儿童医院希望打造成为一家“精品、人文、智慧”的医院,在每一个细节体现医院对儿童的关爱和呵护。
人文是什么?人文是医生体贴的问候,是护士姐姐脸上的微笑,是白大褂上的一个卡通徽章,是诊室墙上的一幅小画,是病房里志愿者们带来的欢笑声。
创建温馨的人文医院,是儿童医院人始终如一的愿景。“人文”精神,贯穿在医院的所有环节中,无论是环境的改善,还是看病流程的友好,或是技术的进步,都是为了患儿的安全和健康。
儿童医院变得更加有温度、有情感,是因为这里寄托着患病儿童和家庭的希望。
环境友好:“一米世界”营造儿童视角
儿童医院以“为儿童服务就是幸福”的宗旨,将儿童友好的观念贯穿于环境营造中。首先,空间装饰营造出温馨舒适之感,医院墙壁上有儿童喜爱的卡通动物图案和花草树木等自然界的造型;输液大厅以及病房内以淡橙色灯光带取代了常用的白色灯光,病区地面同样以卡通形象进行装饰,并以动物特有的脚印引导患儿抵达不同楼层,拉近了医院与患儿之间的距离,有效地缓解了儿童就诊时的恐惧心理以及家长们的焦虑情绪。
最有特色的是在公共空间以及公共设施的设计体现了“一米世界”的理念,即以儿童的视角来设计、设置儿童专用设施。所有的卡通形象从儿童的视觉识别高度保持在离地90cm-150cm,便于儿童观察充分识别导视信息。而且还专门设计制作了“儿童画展示墙”,以爱心志愿者的卡通主题画与患儿及社会爱心儿童的画作相结合,并进行设计制作,让患儿产生更多的亲近感,从而削弱患儿对医院的恐惧心理。医院卫生间内设置专门的儿童尺寸座卫、洗手池、安全扶手等都体现着儿童的视角。
服务友好:为患儿提供人文关怀
精湛医疗,为儿童健康护航
上海市儿童医院两位创始人富文寿和苏祖斐都是儿科专家出身,从建院开始,他们对医疗技术、医疗质量和人性化的服务,就有着严格的要求。
82年的历程中,医院从未放松对医疗技术和医疗质量的高要求,这是一家医院的立院之本。几十年中,曾溢涛院士等一批知名专家在全国儿科界续写华章;危重医学、泌尿外科、普外科、肾脏科、呼吸科的一大批中青年专家,作为医院医疗科研的中坚力量,引领着医院的发展,也引领着国内儿科的发展。
如今,上海市儿童医院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康复于一体,拥有儿科全部专业的三级甲等儿童医院。
创新管理带来精心服务
从2015年起,医院推出了“诊前化验”便民举措,患者在预检台向护士申请化验单,挂号时把检查费一起支付后,就可以带着孩子直接去化验室做血常规化验了,拿到化验结果,再去诊室看医生。 “诊前化验”服务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也提高了医生的问诊效率,医生可直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诊断,还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回诊患者“插队”与首诊患者间的矛盾。
一站式输液,使得患者在拿到补液处方并付费后,只要到补液室取号等候即可,大大减少了排队的时间。医院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管理的各个环节,减少了物资的浪费、提高了服务效率,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同时也让医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服务于患者。
人文关怀,让医院变得温暖
医院的各项服务始终紧紧围绕患儿的需求开展活动。医院社工部构建了“四叶草”服务模式,建立了以“患儿成长支持”为核心,以“家长成长支持”、“志愿者成长支持”、“医护工作人员成长支持”为基础的四大人文服务体系。
患儿成长支持方面重点关注患儿身、心、灵、社的全人发展,开展了“家暴患儿个案筛查”、“疼痛舒缓治疗”、“临终关怀”、“彩虹湾病房学校”等项目。其中“家暴患儿个案筛查”项目是社工部结合儿童医院实际情况建立了《疑似家暴患儿来院就诊处置制度》,科室医生与医务社工通力合作,如果医生怀疑患儿遭受家暴则会第一时间通知社工部,社工及时跟进患儿治疗情况,收集患儿相关个人资料,根据严重程度提供相应个案介入服务,并且会第一时间通知医院驻警了解情况,进行登记备案,切实保护儿童权益。
在员工人文素养提高方面,医院针对新入职员工开展“天使要翱翔”,“携手同行,护你成长”活动,针对1-2年员工开展“职业倦怠”“压力释放”等服务,同时不定期开展职业规划、人文关怀、压力舒缓、释疑解惑讲座和指导。通过职业关怀与修身培训,医院医护人员在人文素养有了明显的提升,很多内科医生身上常常挂有小熊图案的听诊器,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听诊质量,同时也拉近了医患关系。冬天的时候,医生都会把听诊器焐热再给孩子听诊。患儿在做超声检查时,经常需要涂抹耦合剂,秋冬时节,医生会将耦合剂加热后再给患儿涂抹。在儿童输液室,医护人员开展小勇士比赛,开展无痛穿刺,通过各种方式减缓患儿和家长的焦虑和痛苦 。
支持友好:尊重患儿权益,构建儿童健康社会支持
家庭是育儿最重要的场所,提高家长的育儿能力、协调家庭的育儿角色、缓解家长的育儿焦虑是家庭育儿的需求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2016年上海市儿童医院与普陀区妇婴保健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共同建立了家长育儿成长支持的研究,开设了“妈咪宝贝帮”服务项目,以医务社工小组工作模式为载体,育儿健康教育为核心,引入社工专业、心理专业等非医疗资源,通过系列讲座传授育儿知识,缓解新手妈妈焦虑、引导新手妈妈科学的育儿观。
针对“排队三小时,就诊三分钟”的很多患儿家长就医痛点,如何把家长的众多疑问解决在就诊前,增加家长健康育儿知识,有效减少就诊时的需求是儿童医院“家长学校”、“妈咪宝贝帮”、“宝宝用药、药师护航”等公益科普项目创立的初衷。家长学校依托医院优质专家资源和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通过调查征询家长关注最多的问题,设置线下课程,邀请各科室专家和优秀青年医生,以及心理、教育专家一起开展疾病防治和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技能科普,为家长提供专业指导。
儿童友好型医院是指在医院建设中充分考虑到儿童群体的特殊性,以儿童的视角规划和建设医院,在诊疗服务中以及诊疗外的健康服务中充分满足儿童的权益与需求,保障患儿安全就医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上海市儿童医院一直在积极探索打造儿童友好型医院,在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上,尊重儿童权益,保障患儿身心健康,使更多儿童得到社会的关爱,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