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正当时 “收心”模式如何开启
闹完了元宵
孩子们也将结束寒假,
迎来开学的日子。
但是,
不少孩子在开学初 会出现
不能准时起床、心理焦躁、学习提不起劲等现象。
那么,
该如何给孩子们做好开学前的心理调整?
本报特邀
黄林娟 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 儿童保健科 主治医师
假期结束 症状频发
其实在寒假中不少孩子会返乡探亲,拜访长辈,外出旅游,会见到许多新鲜的人和事,家长若在这样过程中,多鼓励孩子观察思考,分享照片、经历和心得,可以促进孩子的心理成长。
但不少孩子因为长假娱乐过度,身体没有充分休息的时间,饮食不规律,人体生物钟被打乱,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进入正常生活状态时,生物钟调节不过来,松弛下来的“弦”一时适应不了紧张繁忙的工作和生活,因而产生种种症状。
在往年这一时间段的门诊中,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作业效率低下、厌学、情绪不稳定、瞌睡、胃肠道症状,甚至敏感、自我要求高、学习困难、身体素质差、假期过于放松、生活不规律的就诊患儿较多。
制定“收心”计划
开学前后,孩子出现假期综合征,并不单纯是长假引起的,更多反映了父母和孩子沟通与计划能力的不足,要想避免假期综合征的出现,家长和孩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提前一周调整作息时间,模仿上学规律,避免不良习惯:如睡前用手机、晚睡晚起,家长也要自律,做好榜样;
2.提前回忆学校同学和有趣的活动,并准备好学习用品;
3.记录假期收获和心得,整理照片,鼓励孩子到学校和老师同学分享;
4.提前心理建设,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对策做充分的讨论;
5.寒假开始时,做好规划和时间管理,避免临近开学赶作业。
这样应对假期综合征
1.调整饮食,避免大鱼大肉,减少甜食及刺激性食物,注意搭配绿叶青菜、新鲜水果,增加玉米、荞麦、小米等粗粮,多饮水;
2.生活规律加强运动,可以促进生物钟调整,促进机体自我调节;
3.告知孩子可能的原因,建立信心,让孩子参与进行防治长假后反应,与老师沟通配合,效果更好;
4.适当协助,协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具体困难,帮助制定计划,给予适当奖励;如果超过2周仍有以上症状,或有加重趋势,建议到专科医院就诊。
END
编辑:乔一
福建卫生报记者:张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