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公号后台,询问孩子抽动症的家长多了起来。
在寒假里,孩子生活作息不规律,缺少运动,抵抗力弱,每天面对着电子产品,部分敏感的孩子,抽动症一触即发。
如频繁眨眼睛、吸鼻子、咧嘴、耸肩、甩手等等。
不仅如此,西西查看数据还发现,抽动症孩子的年龄跨度比较大。
有的孩子4岁(症状2个月),有的8岁,有的14岁(病了2年),也有20、21岁(病了10多年)......
看到这里,家长心里是不是也是疑问不断。
●孩子的发病年龄差异太大了,究竟怎么回事?
●为什么有的孩子20多岁了,还是抽动症?
●大龄孩子的抽动症,可以治疗吗?
下面,西西就为大家做相关分享。
疑问一
抽动症发病年龄七七八八,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疑问二
为什么有的孩子20多岁了,还没有改善
看看这些孩子
①月月,20岁,病史12年,面部抽动和甩手;
②浩浩,21岁,病史10年,耸肩,清嗓子,自卑,脾气暴躁,易怒,多疑,每天闹得家里鸡犬不宁,周围人都说他是精神病。
③小俞,27岁,病史18年,不受控制地做怪动作、打自己;
......
有的孩子20多岁了还没有改善,一方面因为没有找到有效的干预改善方法,另一方面,受抽动症青春期能自愈的误导,延误了及时的治疗。
抽动症的影响,除了症状本身给孩子、家庭以及孩子学习带来诸多影响、麻烦。受周围人的态度看法折磨,心理弱的孩子,还会被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找上。
如频繁发脾气、攻击行为、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意识不良、遭致同学讥笑或排斥、学习成绩下降、睡眠问题等。
△下图为抽动症的并发症
关于治疗:
先来看看抽动症的主要病因
大脑基底神经节病变及边缘系统的皮质多巴胺系统功能紊乱所致的相关神经递质失调,抽动症发病还与去甲肾上腺素、兴奋性氨基酸如色氨酸、5HT、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等神经递质的功能失调有关!
简单来说,它其实是大脑神经上的问题,在部分外环境的刺激下(如压力、情绪、家庭、生活刺激等),隐形的怪兽蹦了出来。
越想甩掉它,它反而缠你越紧。
结合病因,抽动症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综合的康复干预(即医教一体康复干预)。
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如仪器、药物),结合康复训练,孩子的心理疏导,以及家庭环境的改善,老师的帮助支持。
*后附有康复案例
关于抽动症的自愈:
了解了抽动症的病因,诱发因素,家长们差不多应该心里有数了,它几乎不能自愈。
抽动症的自愈率,在国内或者国外也都没有具体数据。
有的家长看到,部分抽动症的孩子通过运动训练会使症状得到缓解,就说抽动症可以自愈,这样的论据并不充分的,也并非所有抽动症均如此。
天上不会白掉馅饼,面对抽动症,坐等自愈或者光靠给孩子灌药,如果真是这样,抽动症也不是什么世界难题了
疑问三
大龄孩子的抽动症,还可以治疗吗?
有的抽动症孩子症状可能持续到成年期,还有的成年人发生抽动症,属于晚发性抽动症。
去年,我们分享了一个22岁的成都理工大学生小培的案例。他在寝室打游戏,突然手部,面部不受控制,抽搐不已!
小培是如何被治好的
首先,主治医生做了三件事:
1.观察并记录小培的临床症状,初步确定可能的病种;
2.通过一些辅助性检查排除掉脑部其他器质性病变的可能;
3.辅以智能测评、注意力测评等一系列的专业检测。
最终将小培诊断为抽动症。再确定诱发小培抽动的病因。
小培各项检查没有异常,但在发病前一周喝过大酒,长时间沉迷电脑游戏,再加上学业压力、社会压力……这些因素刺激到神经从而诱发抽动症
确定病因后,采用中西医结合,医教一体的方法开始治疗:
1. 先减少刺激性因素如手机,电脑
2. 中医推拿缓解康复肌肉疲劳
3. 仪器药物等康复神经,去根治本
4. 主治医生定制后续康复方案
抽动症的小孩大多聪明,不少孩子非常专注!但他们的大脑神经也比常人更加敏感,紧绷!
在康复过程中,父母,环境,孩子自己的调节能力都尤为重要!这是需要医院和家庭一起努力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