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篇原创文章
“有情人终成眷属,更要白头到老” ——今日份心灵鸡汤。
2月14日,西方情人节, 如果你有幸遇到所爱的人,也请一定要健康地白头偕老。这是今天来自屋主老阿姨对有情人们的祝福与忠言!
既然今天的朋友圈和公众号会被情人节话题刷屏,我就不再追风添乱了。我们今天要谈的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严肃到什么程度呢?严肃到帮助天下眷侣实现彼此”不离不弃、与君偕老“的誓言——毕竟, 虽然有助脱单,却未必有助脱贫,就更不要说脱安危了!而唯有健康长久地活着,才能实现共同生活的美好愿景!
我说的对吗?
前几日,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子刊 Lancet Global Health 发表了一篇 来自中国的研究,研究针对中国大陆不同省份、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癌症负担,对 23个可控危险因素的人群归因分值(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F)进行了比较和评估 。
听着有点儿绕?大白话解释,这篇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两方面的信息:
对于中国大陆高发的各种癌症 ,一共有23个可控的危险因素 ;
不同省份不同性别人群中,癌症死亡归因于这23个可控危险因素的具体情况。
研究意义 何在呢?很简单,一句话:一目了然告知我们: 远离哪些危险因素更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癌症 。
关于 PAF ( 非专业可以忽略)
定义:在一个人群的特定时期内,如果消除或者预防某(些)确定的危险因素后(同时其它危险因素在人群中的暴露分布保持不变),所获得的人群中疾病发生风险降低的比例。
意义:PAF的计算主要根据某个危险因素对某种疾病的相对危险度和人群中该危险因素的暴露比例。
告诉大家具体研究结论前,首先说明两件事:
这篇研究是基于2014年中国的癌症发病及死亡情况做的汇总。
2014年,≥20岁因癌症而死亡的患者里, 深受下述可控危险因素影响的 有 103.4万例,占癌症总死亡数的45.2%,其中男性74.2万多例(占男性癌症总死亡数的51.2%)、女性29.39万多例(占女性癌症总死亡数的34.9%)。
重点开始啦!
在中国,约50%的癌症死亡可归因于以下 23项可控危险因素:
4项行为因素
吸烟(男性排首位)
二手烟
饮酒
体力活动不足
7项不健康饮食因素
水果摄入量不足(女性排首位)
蔬菜摄入量不足
膳食纤维摄入量少
膳食钙摄入量少
进食红肉
进食加工肉类
进食腌制蔬菜
2项代谢因素
超重及肥胖、 糖尿病
2项环境因素
PM2.5暴露、 紫外线暴露
8项感染因素
幽门螺旋杆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乳头瘤病毒、EB病毒、华支睾吸虫、人类疱疹病毒8型
顾名思义, 「可控危险因素」 意为:这些危险因素是可以被我们有意识地控制的,一旦我们注意避开这些危险因素,就能够大大降低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那么,根据研究发现,23项可控危险因素在各省份的影响程度如何呢?
癌症死亡归因于可控危险因素的比例, 名列前四的省份是:黑龙江>广东>吉林>湖北 ,最低的是上海、西藏、新疆。
23项可控危险因素 对不同类型癌症 的影响程度差别 大吗 ?
男性患者中受影响最大的癌症是:卡波西肉瘤,鼻咽癌,肛门癌,口咽癌,肝癌,喉癌、肺癌
女性患者中受影响最大的癌症是: 卡波西肉瘤,宫颈癌,鼻咽癌,肛门癌、阴道癌
具体到同一类癌症,受这23种因素的影响程度在不同省份和性别中还是有较大差别的。不过,从 全国范围 来看,虽然各有差异,但 最主要的可控危险因素 是可归纳的:
男性 : 吸烟、HBV感染、水果摄入不足、饮酒、PM2.5暴露
女性 : 水果摄入不足、HBV感染、吸烟、体重过重、HPV感染
特别特别特别值得重视和强调的一点,是:虽然各省份前5位危险因素差异较大,但是, 在31个省份的 男性 中,没有悬念地 高居榜首 的,依旧是:
吸 烟 ???? ! (感觉又要被烟民们拉黑了……)
为了不被烟民骂,我们换个方向,说说 23项可控危险因素 对不同年龄人群的影响程度 :
归因于行为因素的比例,在年龄较大人群中较高,在男性50-54岁、女性65-69岁达到最高。
归因于感染因素的比例,在30-54岁的男性和女性中较高,在35-39岁达到高峰。
归因于饮食和环境因素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归因于代谢因素的,在男性40-44岁、女性50-54岁达到最高;50岁之前对男性的影响程度高于女性,50岁之后则趋势逆转。
看到这里,我觉得你可能需要爬楼回去复习一下那 五大类因素 都包括了什么……
至于为何要聊这些,原因很简单—— 根据2018年全球癌症年报:
中国癌症发病率及癌症死亡率全球第一 。
全球新发的1810万例癌症病例及960万癌症死亡病例中,中国新增病例数占380.4万例、死亡病例数占229.6万例。
这意味着:
全球每新增100个癌症患者中,中国人就占了21个——我国每天有超过1万人确诊癌症,平均每分钟有7个人得癌症。
全球每死亡100个癌症患者中,中国人占将近24个——平均每天有6000多人死于癌症,每分钟有将近5人死于癌症。下面的两张表,是中国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 TOP 10的排序:
事 实上,中国已经进入了 全民防癌时代!(老龄化日趋严重……不用多解释了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癌症形成过程是比较漫长的,从癌症潜伏期(临床期前期,从正常细胞演变成癌细胞,发生异常增生、癌前病变),再到形成可见的癌症(临床期)通常需要10-20年。因此,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对于防癌抗癌极其重要。
对于癌症潜伏期患者,只要有意识地改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运动习惯,增强身体的抗癌能力,很多癌症的癌变是可以被逆转或阻止的 ——癌症临床期早期的平均治愈率在80%以上(早期宫颈癌、肺癌的治愈率甚至可以达到100%),如果能将癌症扼杀在早期甚至潜伏期,不仅治愈机会大,还能大大降低癌症患者的身心痛苦和费用支出。
这也是为何屋主今天要跟大家介绍这篇研究中强调的 23项可控危险因素 ——将癌症”扼杀“在摇篮里,是你对自己的重大责任!
当然,一定会有人冒出来炫耀自己基因的强大,对于有长寿基因的朋友,除了恭喜你,还是要轻轻提醒一句的:为了预防”百密一疏“的发生,烦请小心环境因素的影响 。
—— 全文终 ——
遂谦碎碎念
我发现一个问题:每逢我认认真真跟大家讲科学知识,阅读量就不高,但凡我写点儿跟娱乐擦边或者跟朋友圈里跟风瞎买的东西沾边儿的,阅读量就蹭蹭的 。问题是,朋友们,但凡关系到你们整个家庭长治久安的知识,真的都是很严肃的!
你需要严肃地告知你身边的亲友:对待健康,严肃认真是一种责任!”垃圾快乐“只能毁了你的未来……
喜欢记得去传播小屋主人简介
刘遂谦 : 澳洲DAA认证注册执业营养师(APD),中国营养学会认证注册营养师,澳洲DAA及中国营养学会会员,悉尼大学临床营养学硕士研究生(MND),同时持有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儿科营养研究生课程证书,临床营养师,科普工作者,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关爱孕产妇健康公益活动专家团成员,《Krause营养诊疗学》等译著的翻译委员,众多杂志及媒体营养专栏作者,曾主编过四套母婴类图书 。十年面对临床老幼孕产病患,认定未病防治和心理支持,是医者帮助和疗愈的方向——科普之路,我们一起努力。
参考资料:
Chen W, Xia C, Zheng R, et al. Disparitiesby province, age, and sex in site-specific cancer burden attributable to 23 potentially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in China: a 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 Lancet Glob Health, 2019, 7(2):e257-e269.
Freddie Bray; Jacques Ferlay,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 ies. CA: A Cancer J Clin, 2018; 0:1-31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