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苗营养师
每到假期很多人因为吃的太油腻,吃的脂肪过量,喝酒过多,引发胆囊方面的疾病。
哪些人群最容易得胆结石?
(1)肥胖者:特别是妇女。
过度肥胖是胆石症形成的高危因素,这可能与肥胖者胆汁中胆盐减少,导致胆固醇增多有关;另外,肥胖也可使胆囊排空功能减低,有利于胆石形成。
(2)偏食者:
喜爱高胆固醇饮食者,摄入过量可使胆汁中胆固醇呈超饱和状态;喜甜食者,过量的糖分使糖原和脂肪合成增加,造成胆汁内胆固醇增加,易导致胆结石形成。
(3)受雌激素的影响者:
如妊娠(特别是30岁左右的产妇)、服用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服用避孕药者等可抑制胆汁分泌,使胆固醇增加,削弱胆囊排空能力,导致胆石的形成。
(4)患某些遗传性疾病的病人:
如镰状细胞贫血、胆固醇降解缺陷或胆汁中胆固醇分泌过多的患者。
(5)患某些后天获得性疾病者:
如早年患有胆道蛔虫未能及时治疗、患有胆道感染、肝硬化、糖尿病、回肠疾病与回肠部分切除术后、胃切除术后等的病人。
(6)年龄大者及女性:
年龄大于58岁者比年轻者更易患胆石症;女性发病是男性的两倍。
(7)使用降胆固醇药物或体重减轻过快者:
前者可使胆汁中胆固醇分泌量增加;后者可使胆囊排空能力减弱,从而使胆汁中胆固醇浓缩,因而导致胆石的形成。
(8)经常不吃早餐者:
由于空腹时间长,胆汁长期贮存在胆囊内形成淤积,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在胆囊内沉积,逐渐形成结石。
如果已经是胆囊炎、胆结石了,饮食该如何安排?
①低脂肪:
含脂肪多的食物可促进缩胆囊素的分泌,使胆囊收缩。胆囊炎时胆汁分泌障碍,脂肪消化吸收也受到影响,脂肪多可能诱发胆囊疼痛。故需严格限制脂肪摄入量,每天小于20克,后可逐渐增加到40克以内。主要应严格限制动物性脂肪,而植物油脂有助于胆汁排泄,可以适量选用,但应均匀分布于3餐饮食中,避免在1餐中食用过多的脂肪。
②低胆固醇:过多胆固醇大部分
重新分泌于胆汁中,胆汁胆固醇浓度增高,每天摄入量以小于300毫克为宜,重度高胆固醇血症应控制在200毫克以内。禁止食用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肝、肾、脑等内脏,鱼子、蟹黄、蛋黄等食物。
③适量蛋白质:每天供给50~70克,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会增加胆汁分泌,影响病变组织的恢复;摄入过少同样不利于受损胆道组织的修复。应适量给予高生物价蛋白质,如豆制品、鱼虾类、瘦肉、蛋清等食物。
④碳水化合物:每天300~350克,以达到补充热能、增加肝糖原、保护肝细胞的目的。应供给复合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适当限制单糖,如砂糖、葡萄糖的摄入;对合并高脂血症、冠心病、肥胖者更应限制。
⑤供给丰富维生素:维生素A有防止胆结石作用,有助于胆管上皮生长和保持完整性,帮助病变的胆道修复,大量补充对胆道疾患恢复有利。其他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B族维生素也应充分供给。
⑥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增加胆盐排泄,抑制胆固醇吸收,降低血脂,可使胆固醇代谢正常,减少形成胆石的机会。食物纤维不但有利胆作用,且能刺激肠蠕动,有利通便,促使肠内产生的吲哚、粪臭素等有害物质尽快排出,防止胆囊炎发作。可选含食物纤维高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萝卜、豆类、水果、粗粮;以及香菇、木耳等有降低胆固醇作用的食物。
⑦大量饮水:多喝水,可以稀释胆汁,促使胆汁排出,预防胆汁淤滞,有利于胆道疾病的恢复,每天以1000~1500ml为宜。
⑧少量多餐:少量进食可减少消化系统负担,多餐能刺激胆道分泌胆汁,保持胆道畅通,有利于胆道内炎性物质引流,促使疾病减缓和好转。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