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症状像“落枕” 有了“歪脖子”可别大意
“我脖颈扭的毛病都10多年了,看人总得斜着看,走路跌跌撞撞,今天医生终于帮我扶正脖颈。”患有“痉挛性斜颈”64岁的李阿姨在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手术后,告别了“歪脖子”生活,严重歪扭的脖颈终于扶正。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三病区副主任医师钱海提醒,如果脖子反复发作的不自主扭动,颈、肩部肌肉酸痛,或者脖子强制转向一侧,那就可能患了“痉挛性斜颈”。
脖颈扭10年 看人总斜着看
64岁的李阿姨10多年前就有头部抖动、旋转的症状,一开始不太严重,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在当地没有得到明确的诊断。5年前症状越来越明显,后来,疼痛感愈发强烈,变得频繁,颈部也开始出现牵拉感。家人及同事都可以一眼看出来不正常,在紧张、生气、劳累后症状更加严重,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生活。终于忍不住了,到多家医院就诊,被诊断为“痉挛性斜颈”。
这几年,李阿姨做了针灸、理疗等,还先后先后经过口服镇静药物、注射肉毒素等治疗可病情非但没有改善,还越来越重。几个月前,她的头开始不受控制的抖动,还伴有严重的酸胀和疼痛,这意味着病情已进入重度阶段。多次求医无果后,李阿姨慕名来到了,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三病区。
“神经切断术”把歪脖子扶正
“李阿姨刚来的时候,和我说话始终是这个姿势。头部向右明显旋转,伴有轻度抖动。在人多、紧张的时候症状加重,在放松、睡眠的时候症状减轻。这是典型的痉挛性斜颈症状。”钱海介绍。
痉挛性斜颈,是肌张力障碍疾病中的一种,局限于颈部肌肉。由于颈部肌肉间断或持续的不自主的收缩,导致头颈部扭曲、歪斜、姿势异常。传统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药物、肉毒素注射、理疗等方法,但治疗效果不佳。必须找到病变的神经,通过精准的神经阻断让肌肉松弛下来。
经过术前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包括心理评估,钱海医疗团队决定采用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的办法来治疗李阿姨的“歪脖子病”。痉挛性斜颈单纯切断肌肉是无法获得满意疗效的。目前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是世界上主流的手术方式,通过切断支配受累肌肉的神经,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根据李阿姨头部旋转的异常情况,钱海医疗团队判断左侧胸锁乳突肌和右侧的颈后肌群为主要受累肌群,因此采用了两个颈部切口。一是左侧胸锁乳突肌后缘的切口,寻找到副神经后,切断其支配胸锁乳突肌的全部分支。二是颈后正中右拐切口,找到颈2-颈6脊神经后支,分别切断。该手术无需打开椎管,只要在肌肉之间准确找到上面提到的神经,就完成了最关键的内容。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李阿姨术后恢复也非常快,症状的改善很明显,用李阿姨自己的话讲,一天比一天好。
早期症状类似“落枕”
和各种常见病相比,痉挛性斜颈是一种“冷门病”,不过其“攻击”的范围却很广,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1.5~1.9倍。这种“歪脖子病”还很善于打“持久战”,病程通常进展缓慢,1~5年后呈停滞状态,部分“幸运儿”能在发病后5年内自愈,但绝大多数人将终生患病。
“痉挛性斜颈的症状是逐渐加重的。发病之初的症状轻微,很多人觉得颈部肌肉发硬、颤动或是活动不灵活,以为是‘落枕’或是颈椎有问题。随着病情加重,头颈渐渐地向一个方向持续偏斜,头部总是不受控制的抖动。”钱海介绍。
痉挛性斜颈的早期症状与“落枕”相似,也会有颈部发僵、张痛感。“落枕”时扭动脖子会有明显的疼痛感,一周左右恢复。痉挛性斜颈的症状持续,逐渐开始“歪脖子”,且这些症状晨起轻午后重,活动或情绪波动时加剧,睡眠时消失。钱海提醒,若是有“落枕”的症状,一周之后仍不消失,需去医院检查是否患了“痉挛性斜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