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生:健康保险和健康服务业有深度融合的基础

2018
12/12

+
分享
评论
透视保险变革
A-
A+
朱俊生表示,健康保险和健康服务业有深度融合的基础,二者是天然需要融合的。

来源 | 新浪财经

12月11日消息,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第十三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于2018年12月11日-12日在北京举办。本次年会延续往年,分设“金融主论坛”“21世纪保险论坛”以及多个专题论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出席年会并发表演讲。

朱俊生表示,健康保险和健康服务业有深度融合的基础,二者是天然需要融合的。现在的融合有一些政策上的障碍,怎么去完善政策环境,推动深度融合,非常重要。

以下为演讲实录:

朱俊生:非常感谢21世纪经济观察给我这样的机会来交流,非常感谢李致鸿先生,跟我有很多的交流。今天的主题是关于健康保险和健康服务业的融合,我想就这个主题来跟各位探讨几点看法。

我的观点是四个方面,第一是我们的健康保险和健康服务业,是有深度融合的基础,这一点不管是国际看,还是中国的实践看,都是如此。我们现在的融合有一些政策上的障碍,我们怎么去完善政策环境,让我们在座的业者更多地去推动这种深度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个问题,深度融合的基础,大家都很清楚,在座以保险居多,健康保险的可持续发展,现在我们有一个非常大的瓶颈,就是医疗服务市场,我们通过这种整合,跟医疗机构,甚至自己投资医疗机构,自建医疗机构,加强合作,这样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说我们可以共享医疗的数据,一起来开发好的产品,充分地发挥保险的风险保障和风险管理的功能。另外我特别想讲,现在不仅仅是保险,我们讲保险+服务,某种程度上,保险产品的同质性是比较高的,但是服务的异质性是比较大的,各家公司很注重在服务上发挥他的竞争优势,所以需要提供健康风险的评估、体检、咨询、管理等等等等。另外我们也知道,作为保险,还发挥一个功能,战略购买的功能,我是付款,我是付钱的人,我要对医疗行为监督,费用要控制,以降低赔付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这些就是为什么健康保险一定要和健康服务产业深度融合。

另外一点,当我们这种融合还有另外一个效果,让负债端的保险业务跟资产端的投资业务加强融合。我们讲资产和负债的匹配,原来讲得比较多的是期限的匹配,收益率的匹配,其实我们越来越多的会关注,我的主业跟我的投资端之间怎么去融合。大家知道,健康服务业,其实投资规模很大,盈利周期也比较长,需要长期资本。但是我们保险,特别是寿险,大家都知道,规模很大,期限很长,我们现在寿险资金,全行业当中,七年期以上的资金,大概占80%以上,跟健康服务业的发展需求能够高度的契合。我想说,这种整合,这种负债和资产端的融合,能够促进中国保险业的资产和负债的匹配。

现在整个行业当中资金的错配的压力是很大的,而且这也有一种经济周期性的风险,而我们健康服务产业本身,他是抗经济周期的,他和资本市场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对冲的关系,这也是他们合作的基础。正因为有这种基础,大家可以看国外健康保险发展的重要的趋势,就是保险跟健康服务产业融合。我们先看北美,比如说美国的联合健康大家都知道,是美国最大的健康保险服务提供商,同时它也是全球营业额最大的健康服务和卫生资讯科技的公司。你看这家公司可以看到,两条业务线,一条是健康保险,一条是健康服务,两者是有机融合的。

再来看美国的凯撒医疗,这是美国最大的健康管理组织,你看看凯撒医疗下面的三条线,不管凯撒基金的健康计划,还是凯撒基金的医院,还是凯撒医疗团体,整个把保险和医疗的业务整合起来。

再来看欧洲,就是德国,最大的健康险公司DKV,2001年就推出了“三角战略”,健康保障、健康服务和医疗护理服务,也是推行二者的整合。

再来看英国的最大健康险公司BUPA,一方面提供健康险,另外在全球范围内做医疗机构、护理机构、慢性病的管理等等,让两者之间去融合。

再来看亚洲,日本生命,是日本最大的寿险公司,一方面提供健康险,另外一方面,设立医院,另外在养老社区当中,他去配套医疗机构,去整合健康服务业。

我想,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为什么是这样,以及目前国际上的趋势。

简单总结一下,把美国、欧洲、德国、英国、日本,你看看他的保险公司参与健康服务业,你看看他的切入点,基本上涵盖四个方面。第一个,他投资健康服务业,各种类型的。第二个,他提供各种各样的健康服务。第三,通过移动医疗去提供各种各样的,借助于科技的力量去提供健康服务。另外,也是借助这样的力量去开展健康服务,我想这就是我讲的一个意思。

国际的经验表明,这种融合有非常深厚的基础,那我们看一下中国的实践和探索。应该说政策环境上,目前是积极鼓励我们的保险跟服务去融合,不管是新国十条,还是国务院关于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也包括健康中国2030,所有的这些政策文件,在大的方面是支持这种融合的。我想在这种融合之下,我们行业内也呈现这三种态势。

第一个,我们看到健康保险和健康服务在深度的合作。很多保险公司都在加强跟一些医疗体检,护理机构的合作,他们的健康保险产品当中一定加了很多健康服务的东西,试图去对医疗服务的行为,包括医疗费用进行一些规范和控制。

第二个,也是我今天讲得比较多一点的,保险资金+健康产业资本的投资,把负债端和资产端结合起来,很多保险公司在自建一个体系,或者是利用资本在运作。比如说有一些大的保险集团,在做一个大健康的产业链、服务链和生态圈,去延伸他健康保险服务的空间、产业的空间,也包括投资的空间,如果你看我们行业内,你会发现,很多保险公司把这个作为他建立竞争优势最重要的战略选择,我们都很熟悉的平安的大医疗健康战略,泰康的大健康产业生态体系,阳光的,其中有一个是健康阳光,也包括在座各位的,都有自己的这种布局。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泰康,重资产的形式,花钱投入了很多医院,以医院的方式,养老的方式去构造他的产业链。平安是轻资产的方式,通过平安好医生,通过科技的力量,去做他的管理平台,做他的医疗服务网络,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健康产业+健康保险反向跨界,我们刚刚讲的是健康保险延伸到健康产业,另外一股力量就是健康产业进入健康保险,这是非常良性的,双向的互动。比如说我们健康服务业的龙头企业,都在谋求进入健康险市场,复星今天有负责人在,复星去成立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这个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信号。另外不光是复星,你看看我们健康服务业的其他的一些企业,康美,东软,阿里,美年,都在有意要进入健康险市场,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在健康产业上的优势,跟健康保险的结合,可以发挥很多优势,也能形成一些协同效应。这个目前只是我们现在的此岸,现在我们观察到这个行业是这个状况,我自己有一个感受,未来随着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快速的发展,这种趋势将更加强烈。因为一个数据告诉我们,中国的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其实是不充分的,我们整个行业就四千多个亿,什么概念呢?全国卫生总费用超过五万亿,而商业健康保险的赔付一年就一千个亿,如果把这个比一下,差不多就是2.5%,太小了。如果做一下国际比较,这个比例太低了。

同样的,五万亿的卫生总费用中,个人掏腰包的部分将近1.5万亿,但是商业健康保险来报销的,我们现在全行业就一千个亿,这个占的比例不到9%,只有8.7%,所以我的意思是说,未来这方面的空间其实非常大。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目前整个医疗机构服务的来源当中,绝大部分是社保,然后是个人支付,商保一千亿的占比太低了,只有3.33%。我也做过一些国际比较,我想说,未来的商业,健康保险的空间还会有大的发展,两者融合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刚才齐老师讲得很好,比如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大家看这张图的预测,差不多2050年,1/3的人以上超过60岁,这意味着我们对于健康的需求会大幅度提升。

另外我也想说,这种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给这两个产业融合去提供空间,也有重大的物质基础。我们给各位举一个例子,你做一个国际比较,居民家庭储蓄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你算一下,我把OECD国家的数据跟中国的数据做了一个比较,只看最上面这条线就可以,这是中国,中国居民家庭储蓄的比例是非常高的,这个储蓄里面大家都很清楚,是为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养老、医疗等等等等。但是这种储蓄又是低效的,所以如何把这种储蓄,有效的转化成刚刚齐老师所讲的,比如说养老资产,我这里所讲的健康的资产,更多的用这种保险的方式,去解决未来的不确定性,我想这是能够改善我们现在的财富持有的结构,也会让中国形成大量的,长期的资本。

这是我刚刚讲的两个意思,第一个,中国随着健康险的发展,我们的融合已经呈现三种态势,如果是未来来看,我相信这种融合会更加深入,因为中国健康保险发展的空间,或者说需求,潜在的需求非常大。我们必须也要指出来,我们这种融合也有很多制度障碍,第一个制度障碍,中国的医疗服务市场是公立医院垄断的市场。到保险公司去跟医疗服务机构去合作的时候,试图去参股的时候,一定会遇到很多的张力。这个领域是一个严格行政管制,开放是非常不足的,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不展开讲了。

我其实特别想跟各位讲的是什么?这种不开放,也给医疗卫生系统自身带来苦不堪言,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去大的公立医院里面看,一定会不堪重负,而基层卫生机构非常薄弱,在这种状况之下,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其实难以落实。所以我的意思是,一方面我们看到这个领域是垄断的,是不太开放的,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这个领域出现了大量的问题。如果比较一下,全国医疗服务机构大概是一百万家,再来看一下中国的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只有2000多家,但是它占有的诊疗人数和医院人数你可以发现,这个是有问题的。同样你可以看到中国的基层,非常庞大的基层医疗机构,但是整个的收入非常有限。所以这个告诉我们什么?我们现在公立医院这种垄断的状况带来医疗服务市场的问题,是需要破解的,我觉得我们商业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向医疗服务去整合,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改变这样的状况。

另外一个政策上的障碍,社会医疗保险,我们现在是政府非常集中管理的,这种集中管理某种程度上,让商业健康保险的空间没有充分释放。由于商业健康保险的空间没有充分释放,也妨碍了商业健康保险对医疗健康产业之间非常好的一个融合。

我想给各位做一个例子,比如说我刚刚讲的美国的联合健康,美国的凯撒,但是要知道,他有一个大的制度背景,就是在他的医疗保障体系里面,整个的商业健康保险的空间是非常大的。我给各位举一个例子,在美国整个人口被医疗保障所覆盖的人群当中,覆盖人口最多的是雇主支持买的商业健康保险,差不多覆盖美国55.7%的人口,个人直接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又覆盖16.3%,这两者加起来就超过70%了,然后才是美国的社保,美国的医疗救助,然后才是军人保险等等等等。大家看,当市场机制没有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里面充分的发挥作用,商业健康保险就会受约束,就不能很好地发展。另外从国际经验来讲,市场机制怎么更好地介入社会医疗保险,社会医疗保险本身应该是开放的,不应该是封闭的,应该允许商业保险公司去参与经办,参与管理,去竞争,这样的话,让他的效率更高,这是我们看到很多国家的经验。

第三个方面的政策不完善,保险机构直接拿资金渠投资健康服务产业,目前有很多政策需要完善。比如说医疗机构规划限制,医院的等级有很多限制,医疗服务人员的从业有很多限制,医疗机构设置需要审批,执业需要登记,整个手续非常烦琐。另外财税、土地、医保等等等等,当我去投资了之后,这方面的政策也不完善。

第四个不完善,就是一些不当的管制,对于保险公司一些不当的监管的管制,也妨碍了保险公司去拓展健康服务。比如说我们在座的,如果你是做健康保险的业务,我们的经营范围当中目前有一项没有,健康管理,虽然我们在做,但是没有。这在实践当中也很被动,你开的发票都开不出是健康管理的发票。另外一方面,我们现在是允许对保险客户开展健康管理,那么对于非保险客户,不是我的客户,我可不可以向他们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也没有明确。我们都知道,如果我们去拓展这个市场,我们需要去明确,应该是可以,让他去放宽。

另外一点,保险公司的产品定价当中,对于健康管理服务可以分摊多少保费比例,我们的限制是非常严格的,我想这是不利于市场主体去更好地拓展健康服务。

最后一点,从数据和技术支撑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是难以共享的,保险公司是很难跟医保部门去共享,我们也很难以跟医疗机构之间去共享,这中间是没有信息共享平台的。我想,这一点是非常不利于健康保险和健康服务的有效整合的。

刚刚我讲了五个方面的政策上的障碍,最后一点我就简单的说一下刚刚讲的障碍的另外一面,我们接下来要完善健康保险和健康服务产业融合的政策环境,让二者之间能够更好地融合,政策环境更优化。

第一点就是我们怎么去打破行政垄断,形成竞争性的医疗服务市场。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性越高,开放度越大,整个公立医院体制改革推动得越多,医疗服务和市场化改革推动得越多,健康保险和医疗服务产业的整合就会更加容易,或者说他们是平等的市场主体,可以基于合作的秩序来整合。

另外一个方面,在社保的体系当中,怎么更好的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怎么更开放的去欢迎保险公司去参与管理,去打破现在这种官设,官管,官办,官督的体制,从单中心走向多中心,从单一付款人走向多个付款人。全球各国,凡是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比较好的,商业健康保险和健康服务产业融合得比较好的,一定是注意发挥市场机制在整个医疗保障体系当中的作用,在资源配置当中的作用。

第三个方面,就是要完善保险机构投资健康服务业的政策。我们现在有很多的不完善的地方,所以我们怎么去深化放管服的改革,去放宽医疗机构的规划的限制,去淡化医疗机构的等级要求,去放松从业限制,减化流程等等等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一个是优化负债端与资产端投资业务融合,资产的匹配不仅仅是期限的匹配,收益率的匹配,还在于健康保险和健康服务业之间的匹配,我们怎么去更好的扩大投资运作的空间,支持保险公司以投资、新建、参股、并购等各种方式去投资健康服务产业,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一点,我们要放松对市场主体不当的管制,营业范围里面是不是可以拓展为,可以做健康管理,未来的保险机构,不但可以对保险客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我也可以对我的非保险客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我想这是有利于健康中国建设的。另外为了给保险公司更大的灵活度,要提高健康管理服务,分摊保费的比例,现在的限制还是太多了。这样才能更好地彰显健康保险的保障功能,去推动保险公司去促进客户进行健康上的改善,我想这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一个,技术的支持,支撑方面,怎么加快医保数据标准化和互联互通,现在系统不能对接,数据不能交互,不可能为健康保险和健康服务业的整合提供好的技术支持和平台的基础。

最后做一个总结,我们的健康保险和健康服务产业之间,他具有深度融合的基础,二者是天然需要融合的。我们目前总体政策是支持的,所以我们国内目前已经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政策的障碍,接下来需要去做的,就是完善这样一个政策的环境,我们要相信,市场是一个合作的秩序,只要政策相对比较宽松,那么整个健康保险和健康服务,一定有非常好的合作。

谢谢大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服务业,朱俊生,保险,健康保险,医疗,融合,商业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