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天一
10月3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集体学习会上,新一代人工智能再次引起国家领导层关注。
近年来,医疗健康逐渐成为中国人工智能落地商业化的前沿阵地之一。智能医学影、AI药物研、虚拟助手、健康大数据等不断变革、突破、创新,AI技术与应用日渐融合。
2018年,医疗人工智能依旧热度不减,而贝壳社作为行业的见证者和推动者,也见证者行业的惊喜和蜕变。这一年,医疗人工智能取得了哪些科研技术突破,产品的应用落地又解决了哪些痛点,资本凛冬下,医疗人工智能市场融资情况究竟又是怎样一番面貌?
踩着2018年的尾巴,我们从科研、产业、融资三大角度,全面复盘这一年医疗人工智能的重大事件。
科研
全球首创突破,多维度优化医疗流程
医学智能影像热度不减,技术走向落地
AI首次生成完整细胞3D模型,有望为癌症患者提供定制的治疗方案
为了全面了解每个细胞应对疾病的完整过程,美国西雅图生物科学研究所——Allen Institute,使用人工智能创建了人类细胞的第一个完整3D模型。该模型全方位展示了人类体内典型诱导性多能干细胞(hiPSCs)的外观和结构,可以近距离展示癌症和其他疾病对个体细胞的影响。通过向AI提供癌细胞的数据和图像,研究人员和医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细胞及其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受到癌症影响的,从而帮助每个患者量身定制其疾病的治疗方案。
3D打印技术打印出全球首个人工角膜,有望解决全世界角膜捐赠短缺难题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干细胞中提取研发的“生物墨水”,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了世界上首个人工角膜。该全新技术意味着,这项全新的技术在未来可以确保无限量的角膜供应,如果在未来数年间投入应用,全球1500万患者有望重见光明。研究人员称,该3D打印角膜目前尚无法用于移植,但未来有望解决全世界角膜捐赠短缺的难题。
无需活检,AI可以从CT图像预测免疫疗法效果
《The Lancet Oncology(柳叶刀肿瘤学)》上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CT图像获得个体化的“放射学特征(radiomic signature)”,预测患者对免疫疗法的反应,而无需进行活检。该回顾性研究通过基因组学,组织学和临床分析,验证500名不同实体瘤患者的放射学特征。为了测试实际应用效果,研究人员使用该算法评估了在五个参加免疫疗法1期试验的受试者,分析治疗之前的CT扫描图像。结果发现,放射学评分较高的患者在3-6个月时的治疗效果较好,并且总体生存率更高。
科学首次证明,CNN作为人工智能或机器学习形式比专业皮肤科医生更能准确诊断皮肤癌
5月28日,发表在ANNALS OF ONCOLOGY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CNN),并通过展示10万多幅恶性黑色素瘤和良性痣的图像来识别皮肤癌。在CNN与58位国际皮肤科医生的“PK赛”中,CNN比皮肤科医生更少漏诊黑素瘤,误诊良性黑素瘤的几率更低。这是科学家们首次表明,CNN作为人工智能或机器学习形式比有经验的皮肤科医生更能准确诊断皮肤癌。
Insilico发布深度生成对抗网络(GAN)最新研究成果
9月11日,将深度学习应用于靶标识别、药物发现和抗衰老研究的下一代人工智能公司Insilico Medicine,发布最新研究“使用纠缠条件性对抗自动编码器进行从头药物发现”。该研究描述了一种原创深度神经网络结构——纠缠条件对抗自动编码器(ECAAE),能够基于对分子特性的各种要求产生分子结构,如对特定蛋白质的活性、溶解度和合成的简便性。2014年,Ian Goodfellow博士提出的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GAN),被称为“AI想象”,是AI研究中最激动人心的领域之一。Insilico Medicine是将GAN架构应用于生成新型分子结构的领先公司之一。
斯坦福吴恩达团队公布最大医学影像数据集,4万张为人体上肢端的X光片
1月19日,斯坦福吴恩达研究团队开源了含有4万张人体上肢端的X光片的数据集MURA,并用这个数据集训练CNN寻找并定位X光片的异常部分。为了加快X光片的诊断速度,近日(1月19日),最后,该模型在手指和手腕X光片中的诊断表现优于放射科医生。根据研究,全球现在超过17亿人的肌肉骨骼都出毛病,每年大概有3千万的急诊病例。
斯坦福大学:基因组学和机器学习成功预测动脉瘤风险
根据《细胞》杂志,斯坦福大学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利用基因组学和机器学习来预测腹主动脉瘤(AAA)的方法。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利用基因组学和机器学习来预测腹主动脉瘤(AAA)的方法。研究过程中,团队不是试图将疾病与个体基因突变联系起来(如测试BRCA1或BRCA2突变以预测乳腺癌风险),而用机器学习分析了268名AAA患者的基因组数据,以寻找突变模式,最终确定60个在AAA患者中高度突变的基因。结合后续进一步验证,该算法结合基因组测序,预测AAA风险的准确率能达到70%。
MaxQ AI软件通过美国FDA批准,可帮助确立患者优先级的急性脑出血检测
美国当地时间2018年11月7日,临床诊断和工作流程软件制造商MaxQ AI宣布公司产品Accipio Ix已获得美国FDA 510(k)营销许可。Accipio Ix是一种人工智能工作流程软件,可帮助临床医生确立可能出现急性颅内出血的成人患者治疗的优先级,减轻同时处理大量病例时的工作压力,并为最需要的患者提供快速诊断。
Dip.io获批FDA首个智能手机摄像头尿检工具II级认证
7月,以色列数字健康公司Healthy.io的尿检工具包Dip.io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出的首个智能手机尿检工具II级认证。该产品能够基于智能手机摄像头完成临床级尿液检测,是FDA是首次批准仅基于现有智能手机摄像头的II级认证,此举对于数字健康意义重大。
无创检测高钾血症,AI软件获得FDA突破性设备认定
9月10日,人工智能公司AliveCor的KardiaK平台获美国FDA突破性设备认定。KardiaK平台无需患者血液,就可以筛查血钾升高——高钾血症,技术采用专有的深度神经网络,使用心电图(ECG)数据检测高钾血症,这些数据可以用AliveCor的KardiaMobile和KardiaBand设备捕获,有望改变高钾血症的诊断标准。
国内首例!乐普医疗人工智能心电产品获美国 FDA 批准
11月19日,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自主研发的心电图人工智能自动分析诊断系统“AI-ECGPlatform”,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FDA”)的注册批准,成为国内首项获得美国FDA批准的人工智能心电产品,堪称国内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的里程碑事件。
全球首次开发出B型主动脉夹层人工智能自动分割方法
4月21日,汇医慧影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301医院)血管外科发布“主动脉人工智能研究云平台AORTIST2.0”,这是全球范围内首次开发出的B型主动脉夹层人工智能自动分割方法。
百度突破AI医疗影像应用,助力癌症诊断治疗
百度研究院发布一种名为“神经条件随机场”的AI算法,拥有强大的肿瘤病理切片检测能力,其检测准确率甚至超过专业病理医生,并突破此前最高记录。该算法不仅能对单一小图进行判断,还能够模拟图块之间的空间关系,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成为人工智能在医疗影像应用上的一次突破。
产业
巨头继续发力医疗人工智能
产业强强联合,共塑医疗人工智能生态圈
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出海趋势明显
英国投资5000万英镑建立5个AI数字病理学成像中心
11月6日,英国宣布将建立5个新的AI数字病理学成像中心,分别为牛津智能医学影像国家联盟、利兹北方病理成像协作组织、格拉斯哥数字诊断AI工业研究中心、考文垂病理图像数据中心以及伦敦医学成像中心。据介绍,中心将于2019年投入运营,飞利浦、通用电气医疗集团、西门子和徕卡将共同领导这5个新的AI数字病理学成像中心。
Google成立Google Health,合并DeepMind健康业务
11月14日,Google在健康领域新组建Google Health(谷歌健康),并将研发出阿尔法狗的DeepMind公司健康业务纳入其中。DeepMind宣布旗下的健康部门DeepMind Health、以及负责推进“Streams”团队将调整合并到最新成立的“Google Health”部门中。在健康领域,Google即将火力全开。
目标10倍速!Facebook和纽约大学医学院合作以缩短MRI成像时间
8月,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FAIR)小组和纽约大学医学院合作推出了fastMRI项目,欲运用AI将MRI扫描速度提高10倍。如果这项工作取得成功,医生可以节约时间接待更多的患者。MRI扫描仪提供的图像生成较慢,通常需要15分钟到1小时,长时间的扫描使得幼儿以及幽闭恐惧症患者感到痛苦。
全球首次神经影像人工智能人机大赛,AI战胜人类
在全球首次神经影像人工智能人机大赛上全球总决赛上,全球25名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专业选手组成的“人类战队”分为两组,分别与“BIoMind天医智”人工智能机器PK颅内肿瘤的CT、MRI影像判读及血肿预测,以及脑血管疾病CT、MRI影像判读。最终,医生战队以66%、63%的准确率,落败于人工智能机器87%、83%的准确率。近两年医疗AI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在影像识别领域成绩斐然。
全球首个人工智能乳腺癌全周期健康管理系统问世
2018年9月28日,英特尔携手汇医慧影联合推出了“人工智能乳腺癌全周期健康管理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助力乳腺癌筛查和诊治,呵护女性健康,这也是全球首个人工智能乳腺癌全周期健康管理系统。
斥资135亿!康美药业构建智慧智慧大健康新模式
2018年7月,康美药业宣布拟投资135亿用于建设康美昆明大健康产业园、康美普宁中药产业园、康美智慧药房以及康美智慧药柜等4个项目,其中,康美智慧药房及康美智慧药柜两个项目投资金额高达105亿,以保持先发优势,快速形成互联网+药事服务领域的优势地位。
国内首个健康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博鳌筹建
8月15日,中康资讯联合众多机构共同成立“中国健康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合作与发展组织筹委会”,计划在年内推动该组织的正式落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我国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健康领域的应用,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京东入局智能医疗健康
9月19日,京东云正式发布“医疗健康战略”,通过与医疗健康产业的专业合作伙伴联手,依托京东云智能医疗健康平台初步完成了市场和技术的串联,推动医疗信息化。京东作为技术提供商,在垂直领域的经验能够快速复制到医疗领域。
阿里启动AI医疗第三方人工智能开放平台
10月20日,阿里健康宣布启动面向医疗AI行业的第三方人工智能开放平台,12家医疗AI领军公司成为首批入驻平台的合作伙伴。云栖大会期间,阿里健康宣布与阿里云建设阿里医疗人工智能系统——ET医疗大脑,并升级为2.0版本。这意味着,经过内部整合,作为阿里巴巴“Double H”战略在医药健康领域的旗舰平台,阿里健康将与阿里云协同布局深耕医疗AI业务。
腾讯牵头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助力智能医疗服务“超级大脑”
11月18日,腾讯作为牵头承担单位,联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等多家单位,正式启动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的“数字诊疗装备研发专项” ——“基于人工智能的临床辅助决策支持技术及其服务模式解决方案研究”项目,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临床辅助决策支持技术(AI+CDSS),打造覆盖就医全流程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解决方案。此前,腾讯正式对外发布首个AI医学辅助诊疗开放平台,同时宣布开放旗下首款AI+医疗产品“腾讯觅影”的AI辅诊引擎,助力打造智能医疗服务“超级大脑”
依图医疗启动“AI防癌地图
11月9日,医疗人工智能企业依图医疗宣布启动“AI防癌地图”项目,计划在未来5年内投入1亿元项目资金,联合数百家医疗机构,覆盖19个省市自治区,以AI应用提升医疗机构服务供给能力。该项目希望通过持续、高效的投入,覆盖高致死率肿瘤的高发地区,通过提升医疗供给侧的服务能力,让更多癌症患者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升生存年限及生存质量,扩大中国人的健康版图。”
依图医疗携手华西医院,发布全球首个肺癌多学科智能诊断系统
在“华西医院&依图医疗”肺癌人工智能成果发布会上,华西医院和依图医疗发布了全球首个肺癌多学科智能诊断系统,该系统是基于肺癌临床智能的科研病种库而研发的,已经从最初的影像描述性状,进阶到能为医生提供诊断治疗方案和相似病例以供参考。
商汤科技成立首个海外医疗实验室
8月21日,商汤科技宣布在美国新泽西成立智慧医疗实验室,人工智能医疗领域的国际顶尖专家Dimitri Metaxas教授加盟,并担任实验室医学影像分析首席科学家。商汤科技北美医疗实验室是商汤在海外成立的首个医疗研究实验室。在国际顶级医学影像年会MICCAI 2018上,商汤科技更是囊括MICCAI四项比赛冠军。
IBM联手百洋,打造全球Watson医疗领域应用的样板工程
7月25日IBM与百洋智能科技宣布联手打造全球Watson医疗领域应用的样板工程,一方面促进全球顶级医疗机构的合作;另一方面,打造全球样板,为Watson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起到示范作用。
推想科技启动全球科研战略,发力医疗影像AI
11月7日,推想科技宣布成立“推想科技全球临床科研合作学院” (iCR-inferVISION Global Clinical Collaboration Research Institute),并邀请影像圈顶级专家沈云博士加盟,任临床科研合作学院院长及首席临床科研合作科学家。启动推想全球科研战略,发力医疗影像AI(人工智能)临床科研赛道,推想科技将进一步推动医疗AI的临床学科建设。
融资
资本寒冬医疗人工智能热度不减
智能影像、AI新药研发成风口
部分医疗人工智能企业开始进入B+轮或临近上市
复星7亿投资Butterfly Network
7月13日,复星医药(集团)宣布,拟10600万美元(约人民币7亿)入股美国Butterfly Network,投后估值约1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3亿)。Butterfly是一家美国特拉华州的掌上超声+人工智能的公司,其首款超声成像产品Butterfly iQ于2017年9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结合云技术、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实现单个手持式超声探头通过多种检查模式分别完成对全身多个部位、多种临床应用需求的操作。
新药研发AI公司BenevolentAI获得1.15亿美元融资
4月20日,生物科技“独角兽”BenevolentAI公司宣布融资1.15亿美元,使其前期估值提升至20亿美元,成为AI医药行业最大的融资之一。BenevolentAI致力于应用人工智能开发疑难疾病的新药,是第一家完全集成的AI公司,同时拥有药物发现和临床开发能力,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成功率和更短的研发流程打破了医药行业的传统模式。BenevolentAI目前的药物研发产品组合表明,它可以将早期药物研发的时间缩短四年,并有潜力在整个药物研发过程中,提高药物研发平均效率的60%。
全球最大分子诊断和临床数据库Tempus完成1.1亿美元E轮融资
2018年8月29日,领先的分子诊断数据分析来改善癌症治疗的初创公司Tempus宣布完成E轮融资,融资总额1.1亿美元,本轮融资后,公司估值达到了约20亿美元。Tempus成立于2015年,由亿万富翁Eric Lefkofsky 和Groupon公司共同创立。目前,这家公司正在建立世界最大的分子诊断和临床数据库,以及分析操作系统,使这些数据能够被临床医生访问和使用。他们通过交互分析和机器学习平台,通过基因测序服务平台和数据分析,能够让医生和研究人员实时的作出基于数据驱动的决策方案。
AI制药企业晶泰科技获4600万美元B+轮投资
美国时间10月24日,晶泰科技宣布完成4600万美金(约合3.2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由国寿大健康基金领投,SIG(海纳亚洲)、雅亿资本跟投。这一轮融资将用于加速晶泰科技的业务扩展与智能药物研发平台的建设,帮助其技术在更多药物研发领域实现应用。晶泰科技是一家以计算驱动创新的药物研发公司,目前药物晶型预测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体系复杂度、预测精确度与计算速度上远超同类预测方法。
Atomwise获得4500万美元投资,百度和腾讯参与投资
硅谷的软件公司Atomwise,在A轮融资中共获得4500万美元投资,Monsanto Growth Ventures领投公司,DCVC(Data Collective)、百度和腾讯等横跨科技、生物制药和农用化学品多个领域投资公司跟投。Atomwise公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人工智能(AI)来加速化合物筛选,帮助新药发现,是第一家将深度神经网络用于药物开发的商业化公司。
“AI+辅助诊断”企业IDx获3300万美元A轮融资,用以加速平台研发
9月26日,美国爱德华州人工智能创业公司IDx宣布获得3300万美元融资,投资方为8VC、Optum Venture。本轮资金将用于加速IDx的AI产品落地,推进商业化进程;部分资金将开发新的AI系统。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授权了其第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诊断系统,使其成功商业化,该系统可以为患者提供筛查结果而无需临床医生的解释。
Renalytix AI完成2900万美元A轮融资
11月20日,总部位于纽约的创业公司Renalytix AI完成A轮融资,金额为2900万美元。该公司表示,这笔新资金将用于帮助其开发两种专为早期肾脏疾病检测和准确管理肾移植排斥反应而设计的产品。其第一个诊断测试称为KidneyIntelIX,计划于2019年推出。
人工智能医疗公司Paige.AI完成2500万美元A轮融资
癌症诊断技术研发商Paige.AI完成2500万美元A轮融资,美国风投第一人的吉姆·布雷耶(Jim Breyer)领投,数位匿名投资者跟投,包括一家位于加州门罗帕克的投资机构。现阶段,Paige.AI将专注于乳腺癌、前列腺癌以及其他主要癌症的研究,并将于2018年推出首个产品——病理图像浏览应用。这一应用独立于设备,除了向病理学家提供应用模块之外,还能集成到实验室信息系统中,从而在临床工作流程中实现无缝应用。
脑卒中AI检测公司Viz.ai完成2100万美元A轮融资
美国时间7月18日,人工智能创业公司Viz.ai于完成2100万美元的A轮融资,领投方为KPCB,另一参与投资的机构包括Alphabet的风险投资部门GV(前身为Google Ventures)。在此之前,Viz.ai已筹集了大约1000万美元的资金,加上本轮融资共筹集3100万美元。企业计划将筹集到的新资金应用于扩展新市场,并将利用AI诊断疾病的技术的疾病范围。
云知声完成 C 轮系列融资 13 亿元人民币
7 月 19 日,国内顶尖的物联网人工智能服务商云知声宣布完成 6 亿元人民币 C+ 融资。本轮融资由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领投,中金公司旗下中金佳成、建投华科旗下中建投资本跟投,汉能投资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至此,云知声 C 轮系列融资总金额已达 13 亿元人民币,创下语音技术领域单轮融资最高记录。医疗领域,云知声在国内首次提出语音病历解决方案,已在包括北京协和医院、福建省立医院等近 100 家重点医院上线,并于去年年底和平安好医生联合成立合资公司——澔医智能,全面布局移动端和家庭终端的医疗人工智能服务。同时,云知声还充分发挥自身语音及大数据技术优势,结合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队”中电数据丰富的医疗数据资源,共同开拓现有医疗语音市场,研发新产品品类和面向健康医疗领域的 AI 芯片。
全域医疗完成7亿元B轮融资
7月24日,全域医疗对外宣布其已完成B轮融资,融资金额达7亿元,由中金资本运营有限公司领投,中电健康产业基金、上海金浦健服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跟投,成国有资本首次为肿瘤放疗平台型企业注资。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打造以智能放疗体系建设运营服务为核心的全域智能放疗示范医院,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通产学研医各个环节,提高肿瘤治疗的智能化、同质化水平。另外,全域医疗还将深度整合放疗资源,建设精准放疗医联体平台,形成可供复制、推广的肿瘤放疗新型服务模式,为各级放疗单位赋能。
推想科技完成3亿元新一轮融资
3月19日,推想科技已经完成由襄禾资本、尚珹基金、元生资本、红杉资本、启明创投投资的3亿元人民币新一轮融资。新一轮资金将持续投入多病种的医疗影像AI产品研发、加速出肺部产品外其他AI产品的落地应用,国内外的产品强落地性的覆盖。
深睿医疗完成1.5亿B轮融资,领跑AI医疗行业
4月2日,深睿医疗对外正式宣布完成B轮1.5亿元融资,由君联资本领投,联想之星跟投,A轮投资方昆仲资本,丹华资本,道彤投资,同渡资本,弘道资本继续跟投。本轮资金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用途: 加大加快深睿医疗医疗影像方面的布局; 深化北美市场布局; 和国内、外一些有知名大学背景的研究机构和公司开展合作,在新的技术领域开展研究,并探索一些新的医疗服务方式。
北京柏惠维康科技有限公司完成1.3亿元C轮融资
10月26日消息,北京柏惠维康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由浙江诸暨联创永钧医疗器械基金独家投资的1.3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将重点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市场推广,以及柏惠维康其它手术机器人产品线的研发。2018年4月13日,柏惠维康“睿米”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Remebot)正式通过 CFDA 三类医疗器械审查,成为国内首家正式获批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也是该领域全球第二款在原产地获批的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一脉阳光完成1.3亿元B+轮融资
9月18日,一脉阳光宣布已完成1.3亿元B+轮融资,本轮投资由中金资本领投,晓沨投资参与跟投。据悉,本轮融资将作为B轮融资的补充,用于今年下半年影像中心建设和市场开发。成立于2014年的一脉阳光,致力于医学影像中心投资运营、医学影像云服务平台技术开发、医学影像人才培养。
数坤科技完成亿元A轮融资
数坤科技宣布完成亿元A轮融资,由华盖资本、晨兴资本联合领投,天使轮投资人远毅资本继续跟投。
本轮融资后,数坤科技将继续加大科研力度,拓展产品线,建设更全面、更完善的医企合作机制,推进心脑血管人工智能诊疗一体化平台构建,实现大数据早期预警、人工智能影像筛查、人工智能多学科综合精确诊断、个性化治疗方案的规划与风险预测等全流程、全场景的智能诊疗一体化。目前,数坤科技已推出全球首个针对心血管疾病的人工智能诊断产品CoronaryDoc,实现冠脉诊断报告的“拍立得”。
视见科技完成总额1亿元A轮融资
6月26日,人工智能医疗行业视见科技完成A轮追加融资,2018年3月视见科技完成A轮融资,至此,视见科技完成总额1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据悉,视见科技的本轮融资将继续聚焦于产品研发,在团队组建和产品矩阵上持续追加投入,并加快推进临床应用场景探索,推动公司快速发展。
医疗人工智能企业森亿智能完成1亿元B轮融资
森亿智能宣布完成一亿人民币 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GGV纪源资本领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真格基金继续跟投。本轮融资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巩固客户服务体系和提升产品用户体验。完成此轮融资后,森亿智能将继续在医学自然语言处理、医疗数据治理、机器学习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在进一步完成团队及业务扩张的同时,积极在行业标准规范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
视见科技获6000万元A轮融资
3月31日,智能医疗影像诊断的视见科技宣布完成6000万元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深创投领投,盛世方舟、臻善投资跟投,此轮融资将主要投入产品研发及市场拓展。视见科技核心是依托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计算机医学影像分析技术,开发出高质量的医学影像分析软件和大规模影像处理平台,对医学影像大数据进行智能化识别和分析,快速、精确地提供辅助诊疗方案建议,从而提高临床诊疗的精准度和效率。
智能放疗AI与云服务提供商连心医疗完成5000万A轮融资
2018年4月初,连心医疗顺利完成A轮融资,总融资额为5000万人民币,投资方为丹华资本。连心医疗是一家智能放疗AI与云服务提供商,面向医院放疗科室、第三方影像与放疗中心提供基于人工智能的器官自动勾画、靶区勾画、自适应放疗计划、放疗质控等技术工具和云服务平台,为广大放疗医生和物理师群体用户专业远程协作和放疗运营网络服务。
AI影像公司医准智能获4500万元A轮融资
11月6日,北京医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完成4500万元的A轮融资,由汉能创投领投,多维海拓担任财务顾问。医准智能在A轮融资后将加速AI影像多病种新产品的研发,拓展销售和渠道伙伴,进一步加速AI系统在医院的商业落地。
上工医信完成4000万元A轮融资
8月22日,专注于眼底筛查和慢病管理的科技公司上工医信宣布完成4000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海达投资、珠海亿胜科技和广发乾和。这一轮融资后,上工医信将资金继续用于产品打磨、落地的推广以及外部合作平台的建设。
比格威医疗科技完成3000万元A轮融资
专注于眼科AI的医疗公司比格威医疗科技,宣布已完成由翔石资本投资的3000万元A轮融资。本次融资将加速比格威眼科人工智能产品产品在三甲及基层医院的实际临床应用落地,以及推动眼健康筛查产品的商业模式探索。比格威医疗科技是国内最早专注于眼科人工智能的创业公司之一,公司创始人陈新建早在2011年就开始专注于眼科影像人工智能诊断系统的研究。
华康中泰完成3000万元 Pre-A轮融资
2月11日,华康中泰宣布完成三千万元 Pre-A轮融资,本轮由国内领先的低碳环保及大健康产业投资集团福瑞至控股投资。华康中泰致力于通过AI算法为医院体检中心提供基于疾病预防及相关大数据分析的健康管理智能化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多年在健康行业的实践和积累,建立了个性化的针对常见慢性非传染疾病的健康风险动态评估模型。
健海科技完成3000万元A+轮融资
6月27日,医疗信息化领域的互联网公司健海科技宣布完成A+轮融资,投资金额达3000万元,投资方是齐乾投资。本轮融资后,健海科技将依托于软件系统,促进医生、护士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对患者的院后随访、管理、服务工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