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段涛:倡议成立国内首个“胎儿宫内治疗协作网络”

2018-11-23 16:09   长三角健康

近些年,国际上胎儿医学已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逐渐成为产科医学的热点。

文/高雅静

与会现场

胎儿医学遵循“患病的胎儿也是病人”的理念,研究胎儿疾病的产前诊断和筛查、遗传咨询、宫内治疗等方面的问题,它与母体医学、普通产科一起成为现代产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近些年,国际上胎儿医学已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逐渐成为产科医学的热点。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以下简称“一妇婴”)紧跟国际医学发展的步伐,于1998年正式成立全国首批、上海市第一家由政府批准挂牌的上海市级产前诊断中心,并在上海地区及全国率先开展中孕期唐氏综合征筛查、TORCH筛查、经腹绒毛活检术等产前诊断服务项目。

2010年,在整合产前诊断中心优势项目的基础上成立胎儿医学科,成为国内第一家提出并实践产科亚专科学科建设体系、并率先规范开展胎儿医学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以此为基础,胎儿医学科逐渐完善产前-产时-产后一体化、多学科紧密协作诊疗服务模式,目前为国内最大的胎儿宫内诊断及治疗转诊中心。

时至今日,一妇婴胎儿医学科已走过了8个年头。日前,一妇婴产前诊断中心成立20周年暨胎儿医学科成立8周年学术周周年庆典活动在浦东证大美爵酒店圆满落下帷幕,本次活动吸引了国内外妇产科、儿科和胎儿医学科等领域的领导、专家和从业人员近300人参加。

现场部分授课专家

(从左往右依次为:许宗余处长、朱军教授、段涛教授、刘锦纷教授、孙路明教授)

出生缺陷是胎儿医学的重大挑战

控制出生人口数量、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放开,高龄孕产妇急剧上升,导致出生缺陷率及出生缺陷异常的胎儿也日益增多,这对出生缺陷的监测是一项重大的挑战。

国家卫健委妇幼司出生缺陷防治处处长许宗余介绍到,近年来35岁以上高龄、高危孕产妇比例增加,从2000不到4%已上升至2017年的15.4%,涵盖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已成为重要课题。

会上许处长还对《全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方案》内容进行解读,主要分五部分:第一,由政府主导,实现优质优生服务公平可及;第二,建立一个完善的体系,能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第三,采取三级预防策略,全程服务;第四,通过网络支撑,人才队伍建设,保障服务能优质高效、公平可及地提供给老百姓;第五,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努力实施,并参加行业技术考核。

应用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对新生儿的先天性遗传疾病进行产前筛查、诊断、监测等,是预防有严重遗传性疾病或先天性缺陷胎儿出生的一项有效而可靠的措施。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全国出生缺陷监测办公室的朱军教授通过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的成功案例阐述出生缺陷监测通过及时告知、及时分享数据、可以及时干预出生缺陷的发生。

胎儿宫内治疗亟待规范

胎儿宫内治疗领域一直是国内外产科、胎儿医学专家,小儿外科专家共同关注的热点。会上,来自加拿大、荷兰、美国、台湾、香港、北京、上海、重庆等国内外知名胎儿医学专家围绕复杂性双胎的宫内诊治进展(如TTTS,SIUGR,TRAP,TAPS,MCMA)、胎儿宫内体腔引流术的指征及围产儿结局、胎儿宫内输血的指征及围产儿结局、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严重先天性膈疝、胎儿开放性脊髓脊膜膨等宫内干预等议题进行精彩授课。

这些议题不仅仅是简单地从理念上探讨胎儿宫内治疗诊治进展,而是更多的从胎儿疾病的临床诊治上进行探讨和规范,系统了展示如何更好地推动胎儿医学亚专科建设。

近年来国际上胎儿宫内治疗领域的卓越成就及一些著名胎儿医学中心的成功实践,也对中国胎儿医学的蓬勃发展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全国各地已有很多医院开始设立胎儿医学专科,并已开展或着手开展胎儿宫内治疗,其中以一妇婴为代表的胎儿医学科在胎儿医学的很多方面研究都走在了前列。

孙路明教授通过一组组详细的宫内治疗数据,揭示了胎儿医学科胎儿宫内治疗的临床结局:依托有效的转诊机制、完善的学习和培训、双胎妊娠临床指南等,接受宫内治疗的临床病例不断增加,经验累积也越来越多,规范化的胎儿宫内临床流程逐渐形成。同时指征的把握更为精准,转诊的制度也日臻完善,大量真实有效的数据的累积也为临床咨询和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另外以心脏领域为例,上海市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研究所所长刘锦纷教授在“中国心脏出生缺陷的诊疗现状、挑战和策略”的专题演讲中介绍到,全国13家单位牵头建立先心病出生缺陷的专家共识,以保证技术的规范化、流程的规范化;同时还介绍了孕期诊断评估规范化体系,先由心脏超声医生牵头制定有关心脏出生缺陷的诊断标准,其次进行远期预后评分,科学、细化、简明的预后评分,再进行围产期多学科管理评分,从而建立无缝对接,一体化多学科合作。

但从严格意义上而言,与国际相比,中国仍缺乏统一的胎儿医学规范管理体系,段涛教授在会上分享了当前胎儿医学专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发展胎儿医学专科需要坚持“制度先行、规范先行、培训先行”,包括规范化管理、亚专科培训、多学科协作、品牌建设等,保障安全,保证质量,为患者负责。

倡议成立国内首个“中国胎儿宫内治疗协作网络”

胎儿医学不仅是一门新兴学科,更是一门综合学科,需要多学科协作,也亟须形成规范化的诊疗指南与标准。

“胎儿医学学术协作网络建设”专家研讨会是本次学术周庆典活动的一大重要亮点。会上来自荷兰和北美的胎儿医学专家介绍了各自地区胎儿医学学术协作网络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胎儿医学科孙路明主任介绍了中国胎儿宫内治疗的现状。随后与会专家们就如何建立、管理、运行胎儿宫内治疗协作网络展开热烈讨论,期望通过借鉴来自欧洲和北美的经验,助力中国胎儿医学专科发展。

段涛教授坦言,由于胎儿医学是新兴领域,一些医生们会将其当作一个高精尖的技术领域进行发展,去尝试一些别人从没做过的手术。为保证患儿及家庭的生命安全,有必要规范自发的冲动。他指出,“真正有医学指征、需要做胎儿宫内手术干预的病例其实并不多,荷兰一个国家也就只有一个胎儿医学中心。国内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大家开设胎儿医学中心的积极性都很高,有必要尽早进行规范、加强培训。我们倡议成立国内的相关协作网络,就是想告诉大家什么是正确的做法:早期快速、准确地诊断,做正确的咨询,然后做正确的转诊。未来协作网络将按照规范先行、制度先行、培训先行这三点原则推进工作。”

“胎儿医学未来的发展在年轻医生这一群体,所以我希望协作网络也能够倾斜力量加强对于年轻一代的培养,让他们能够快速成长起来。”作为协作网络的核心单位之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漆洪波教授期望协作网络也能为未来培养更多的新生力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宫内治疗,段涛,胎儿,医学科,缺陷,协作,教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