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肿了没在意 几个月后住进ICU 气管几乎被压扁
甲亢?淋巴瘤!
脖子肿大、莫名消瘦、发热、出汗…
这几个症状同时出现,是不是容易让人联想到甲亢?
几个月前出现这些症状时,陈先生就是这么想的,他以为来医院开点药吃就好, 结果一检查把自己吓了一跳…
1 .以为是甲亢,结果差点没了命
Near Death Experience
今年5月陈先生开始出现 脖子肿、发烧和爱出汗 的毛病,但忙于工作的他并没将此放在心上,实在不舒服时就吃点药对付过去。
直到3个月后脖子明显肿大,出现吞咽困难,人也瘦了一大圈,陈先生这才扛不住去了医院。因为怀疑患的是甲亢,在浙二国际医学中心,陈先生首先做了甲状腺方面的检查,但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显示为 颈部淋巴瘤。
更出人意料的是,检查结果出来没几天, 陈先生的颈部肿块突然加速变大,马上导致他气道梗阻、呼吸困难、神志不清,被紧急送往ICU抢救。 陈先生的病情一下如此凶险,医生做了气管切开和插管才暂时缓解了呼吸困难。
陈先生生命体征平稳后,浙医二院血液内科张晓红主任团队经过再次检查与评估,随即为他开展首期化疗。一个疗程结束,颈部肿块缩小了很多。几个月的持续治疗后,陈先生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时不时发烧、出汗的症状也没有了。
但由于之前病情拖的时间长,颈部的肿块几乎将陈先生的气管压扁, 张晓红主任表示:后续除了继续治疗淋巴瘤之外,还要做气管的恢复治疗,可能要通过放置支架来辅助气管正常工作。
2 . 什么是淋巴瘤?
What is Lymphoma?
身体不舒服不在意,拖到严重了才上医院,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但造成的后果常常令人惋惜。那么这个看起来与甲亢颇为相似的淋巴瘤到底有哪些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分辨呢?
首先要从淋巴系统说起。淋巴系统是一个网状的液体系统,遍布全身各处,由淋巴管,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如胸腺、骨髓、脾、扁桃体等构成, 是人体内重要的防御功能系统。
而走在防御第一线的是淋巴细胞 ,这些健康卫士对外负责抵抗外来细菌病毒等的入侵,对内负责清理衰老恶变的细胞。
但是如果哪天淋巴细胞在“敌人”的打击下败下阵来,且被敌人所污染发生恶变,走上反叛之路,淋巴瘤就开始形成了。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淋巴瘤发病率年增长率为7.5%,是目前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 淋巴瘤在我国的发病率比较低,在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中位列第8。淋巴瘤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30-50岁的中年人群为主。
由于淋巴系统遍布全身各处,淋巴瘤属于全身性疾病,几乎可以侵犯到全身任何组织和器官,如颈部淋巴瘤、胃肠道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等。而根据瘤细胞的不同淋巴瘤又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 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两大类,NHL下面又有几十种不同的类型。
3 . 淋巴瘤的早期症状
Early symptoms of lymphoma
1、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很多患者在身体上如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摸到肿大的淋巴结,一开始只是单一肿大,不痛不痒所以时常被忽略。慢慢地数量增多,且越来越肿大。
2、肿大淋巴结压迫症状。淋巴结肿大时可能对周围组织器官造成压迫。例如在纵膈里,会造成胸闷胸痛;在颈部气管处,会造成吞咽困难;在腹腔里,造成腹痛腹胀等。
3、发生在胃肠道的淋巴瘤会出现腹、腹部肿块、呕吐、便血等症状。
4、若 淋巴瘤侵犯骨髓 ,则可能产生 脸色苍白、发烧、不正常出血 等症状。
5、 还有些淋巴瘤 会表现为 体重消瘦、盗汗、不明原因的发热 等。
4 淋巴瘤的高危因素
High risk factors of lymphoma
淋巴瘤的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和基因突变,病毒及其他病原体感染、放射线、化学药物,合并自身免疫病等有关。
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
长期过度疲劳、病毒感染;
经常处于电子辐射或射线环境者;
经常使用劣质染发剂;
经常接触含苯或有机溶剂的化学制剂等
以上都可能是导致淋巴瘤的高危因素。不过我们也不必过于恐慌,虽然淋巴瘤种类多,变化大,诊断难,有的病情进展迅速,但 经过恰当的治疗甚至可以治愈。有的长期稳定,可以带瘤生存,早期不需要治疗。
当然早期诊断和正确评估病情十分重要,要根据具体病情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淋巴瘤现代的治疗除了传统的化疗和放疗外,还有专门针对肿瘤细胞“命门”的 靶向治疗 ,有提高身体自己抗癌能力的免疫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都为淋巴瘤的控制和治愈带来了新的希望。
5 淋巴瘤如何预防
How to prevent lymphoma
说了这么多,淋巴瘤该如何预防呢?
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不要熬夜;
饮食健康,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
坚持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远离有害的化学物品,尤其是装修污染,甲醛和苯都可能诱发淋巴瘤;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电离辐射;
定期体检,若发现肿大淋巴结,要密切注意变化;
出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情况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
因此,当身体出现一些异常信号时,不要漠不在意,许多严重疾病的早期症状都容易被我们忽视,而不少严重疾病如在早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能有很好的预后,所以, 关注医学科普,了解身体信号,如果疾病来临,我们也能第一时间提高警惕,及时去医院检查与治疗。
文 / 浙医二院 国际医学中心 孙敏慧
指导 / 浙医二院 血液内科主任 张晓红
编辑监制 / 皮皮鲁西西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