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体质理论”别再传了,已有人被罚1.05亿美元!这些伪知识坑了多少人
“想抗癌,多吃碱性食物! ”
“酸性体质生女儿,碱性体质生儿子”。
这些话,大家一定听得不少。
近日, 这个“酸碱体质”理论的创始人栽了!
据媒体报道,11 月 2 日,美国圣地亚哥法庭判一个叫做罗伯特欧阳(Robert O. Young)的人,赔偿一名癌症患者一亿零五百万美元。
被重罚的这位“欧阳”不仅出书推广“酸碱体质”, 称“体质偏酸会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疾病,纠正酸性、酸碱平衡就能治愈疾病,恢复健康” 。
基于这套理论,他还生产保健品、药物,甚至开诊所, 让癌症患者放弃化疗,采用“碱性疗法”治疗 ,最终导致患者的癌症病情发展到 4 期。
而他 所谓的“碱性疗法”,竟是在静脉注射的药物中添加碱性的小苏打!
本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发现,类似的“酸碱体质理论”在各地所谓的“健康养生馆”,被所谓的“健康讲师”大肆宣传。一些“听讲”的人甚至有病不找医生,而买保健品、按摩椅调整“酸碱体质”。
“酸碱体质理论”不科学在哪些方面?
★福建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 林根 博士
★国家一级营养师 吴小芳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吴冬梅 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生理学教授 魏义明
人体中既有酸性成份也有碱性成份,而人体的肺与肾脏,就像两个庞大的机器工厂,时时刻刻调节身体内的酸碱平衡,内环境稳定的情况下是 不容易出现酸碱失衡的 。
林根博士再谈用“碱性疗法”治癌症,认为“根本是天方夜谭”。
临床上,小苏打(碳酸氢钠)是治疗尿酸增高引起的痛风的常见药物之一,可碱化尿液,加速嘌呤的排泄。但 碱化尿液并不等于碱化体质 ,而部分人正是利用这一点混淆视听。
肿瘤病患的体质并没有“偏酸性”的说法。 癌症的发生与酸碱失衡没有关系,只要病患本身代偿功能是正常的,就不会出现所谓的“酸性体质”或酸中毒,而“用碱性疗法”治癌症也就无从谈起。
靠食物调节酸碱平衡作用不大
人体酸碱平衡是各种代谢产物综合平衡的结果,正常人只靠吃一些酸性(碱性)的食物或药物来调节机体达到酸碱平衡,作用微乎其微。
带酸味不等于酸性食物
食物的酸碱性,是指食物在体内消化吸收后,产生酸性物质还是碱性物质。也就是说,并不是带酸味的食物就是酸性食物。
“ 像柠檬,是带酸味的食物,但它其实是典型的碱性食物。 ”国家一级营养师吴小芳提醒,《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强调食物多样和平衡膳食,没必要忌讳摄入的食物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
“酸碱体质理论”的伪知识认为母体呈碱性生男孩几率大,母体呈酸性生女孩几率大,甚至“支招”喝酸(碱)性水、水果或服用药物调节酸碱体质来指导生男生女。
酸碱度对宝宝性别没有决定作用
“ 性染色体是决定宝宝性别的因素 ,酸碱度是机体酸碱平衡的指标,二者是完全不同的范畴。酸碱度对宝宝的性别没有决定作用。”吴冬梅主任医师介绍。
“科学地说, 阴道局部酸碱性可以影响精子的活性 。”魏义明教授进一步解释说,但阴道局部的酸碱度,由阴道局部环境和全身环境共同维护而产生,并 不是单纯改变饮食、服用酸碱性的药物或阴道局部酸碱清洗剂等可以改变的 。而且,阴道局部环境本身偏酸性环境,如果偏碱性则容易滋生细菌。
你的朋友圈里还有人相信酸碱体质吗?
快转发分享, 提醒更多人!
END
福建卫生报记者:邓剑云
通讯员:苗茜
编辑:小枫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