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万头生猪被捕杀 非洲猪瘟如何改变我们的餐桌?
非洲猪瘟开始在中国爆发的时候,药闻君发过一篇《 郑州双汇因非洲猪瘟疫情被封锁,猪肉价格或上涨 》 (可点击此标题阅读),文章最后表示, 若疫情失控,出现大范围扩散的情况,将对国内生猪供应造成冲击。
此篇文章是为后续。
马云说中国人一年能吃掉 6 亿头猪 。于是,光猪肉这一个产业链, 就能形成上万亿的市场规模。
不过, 一场非洲猪瘟病毒的肆虐,正在深刻影响中国餐桌。
11月1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疫情通报, 全国已累计捕杀生猪 47 万多头。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并指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压实责任、强化措施,全力以赴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各项工作,坚决阻断疫情传播和蔓延,确保生猪产业安全、市场供应和社会稳定。
虽然47万头不足6亿头猪的零头,可是谁也不敢确保阻挡的住这个可怕的病毒, 由于没有任何疫苗可以预防,杜绝病毒扩散的方式就是隔离病源,也就是给二师兄们执行死刑。
累计47万头猪被捕杀
11月4日,农业农村部接到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确诊,重庆市丰都县兴义镇一养殖场排查出非洲猪瘟疫情。该养殖场存栏生猪309头,发病3头,死亡3头。
截至2018年11月4日,我国已发生56起非洲猪瘟疫情,涉及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南地区的辽宁、河南、江苏、浙江、安徽、黑龙江、内蒙古、吉林、天津、山西、云南、湖南、贵州、重庆等 14 个省(市、区)的 32 个地市(盟), 其中 15 处非洲猪瘟疫区解禁 。
目前,河南、江苏、安徽成为无疫情省份,生猪产品可跨省调运。 在10月31日河南疫区全部解禁后,山东生猪及其产品可跨省调出,成为目前全国唯一活猪及产品均可跨省流通的生猪大省。
在全国各地已经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中,根据统计,疫情多发于散户、家庭猪场,存栏规模多在千头以下,但也有12起疫情发生于存栏规模在 1000 头以上的规模化猪场,或种猪场,合计存栏达56061头。
目前人类还没有找到预防非洲猪瘟的有效方法,所以47万头生猪被捕杀就是为了进行隔离。然而,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死亡率高,可达100%,严重危害养猪业。 该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也可经媒介昆虫叮咬传播。
由于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不感染人,也不感染除家猪和野猪之外的其他动物,所以当前给人带来的心理影响相对小一些。
但是,非洲猪瘟病毒给养殖户带来的心理影响恐怕超级大,迅速养大、及时出手、落袋为安,恐怕是生猪养殖户最大的盘算。
以发生过非洲猪瘟的国家处置方法为例。中国的生猪存栏量为4.3亿头,而俄罗斯有2400万头。2011年俄罗斯爆发非洲猪瘟,当年扑杀30万头。占比1.25%。由于扑灭不彻底,俄罗斯2017年再次爆发非洲猪瘟并进一步蔓延,全年扑杀了超过200万头猪。占比8.3%! 如果这个比例套用在中国,将有3500万头猪会被扑杀,价值至少700亿! 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对经济和民生会带来巨大的冲击,有些地区的养猪户将遭受毁灭性打击。
德国的做法非常元首,准备至少扑杀全国70%的生猪,以防疫情蔓延至德国。罗马尼亚今年已屠宰并焚烧了大约 5 万头猪。国内合格猪肉供应下降,使得罗马尼亚对猪肉的进口大涨,已经损失数十亿欧元。
非洲猪瘟如何影响生活?
中国14亿多人口,一年要消耗多少猪肉呢?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国人每年人均猪肉消费量在59公斤左右,也就是说,平均一个人每天要吃掉3两多的猪肉。这意味着中国人对猪肉的需求是世界平均量的2倍, 从总量来讲,中国人对猪肉的消费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据2017年我国生猪养殖规模达到了8031.36亿元,猪肉零售市场规模约12015.32亿元。而这个市场规模是在正常情况下形成的。
今年发生猪瘟疫情后,会对当地生猪价格产生影响,这一点是不可避免的,但对于不同地区发生疫情,对价格的影响也有所区别,如果发生疫情的地区是生猪主产地区,疫情发生后,由于生猪运不出去,会导致生猪价格大幅度下降,比如辽宁、吉林等省份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一度跌到0.39元/斤。
如果发生疫情的地区是生猪消费区,当地生猪生产量不大,如果发生疫情,外地生猪运不进来,当地养殖的生猪价格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上涨,比如 浙江、贵州等地在局部地区出现了上涨,曾上涨到10元/斤以上。
发生猪瘟疫情后,会对当地的生猪养殖经济产生影响。 如果某地一旦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特别是主产区,生猪养殖有可能是当地的支柱性产业,会导致养殖户的收入下滑、以及对地方经济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地方带来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负担。
由于非洲猪瘟疫情首次在我国发生,且高度不同于以往疫情,历史数据经验用于判断未来猪价走势并不可靠。但从猪价近期的实际走势来看,至少非洲猪瘟疫情对于猪价走势影响并非单向抬升,每一次疫情的进一步扩散都可能带来生猪养殖户的新一轮恐慌性抛栏,进而对猪价走势形成阶段性压制效果。
如果一定要对其影响粗略估计,参考非人畜共患型猪瘟的历史数据,疫情发生之后猪价将在2个月内上涨15%,并在之后的3个月内跌价10% ,此后1个月内再度上涨10% 。如果这一历史经验具备一定参考性,相应地我们估算出10-12月猪肉项对于 CPI 同比的贡献分别为:-0.07个百分点、-0.10个百分点、-0.08个百分点;如果我们进一步对2019年上半年的猪价走势进行粗略估算,明年前两个季度猪肉项对CPI 同比的平均贡献分别为:-0.07个百分点、+0.17个百分点, 猪肉项的贡献预计将于明年3-4月份由负转正。
养猪产业链影响几何?
除了突发性疫情,悬在众多养猪企业头上的猪周期一直存在,这也致使其业绩和股价与传统工业制造业相比,缺乏长期稳定性。
目前正值猪周期下行周期,多家养殖业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下滑明显 。
在2018年上半年,温氏股份营收253.17亿元,同比增长0.77%,净利润 9.17 亿元,同比下降49.32%;正邦科技营收 122.22 亿元,同比增长35.21% ,净利润为 -1.91 亿元,同比下滑163.75%;牧原股份营收55.13亿元,同比增加30.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79亿元,同比减少106.55%;天邦股份营收18.64亿元,同比增加38.47% ,净利润7778万元,同比下滑42.63% 。
在养猪行业,豆粕是重要的饲料,随着人们对肉类需求的增长,豆粕的需求也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中国是美国大豆第一大出口市场,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约有62%销往中国,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以上。
然而,屋漏偏逢连阴雨。今年4月份中美之间爆发贸易争端。中国被迫对美国大豆征收25%的关税,这固然会增加中国生猪养殖业的养殖成本。为了减少对美国大豆的进口,中国也在不断增加国内大豆的种植,并给予国内大豆种植很高的补贴。
今年4月份,在大豆播种的最后时刻,黑龙江突然增加种植500万亩,减少对进口大豆依赖的同时,也将为中美之间可能的大豆战储备了弹药。
在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中,大豆牌被认为是中国手中的一个杀招,通过减少对美国大豆的进口来抵制可能的贸易战,维护中国的利益是备选项之一。而增加国内产量、拓展其他进口渠道实行替代政策,都是重要方法。
在生产上,根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潘文博称,大豆面积在前两年增加近2000万亩的基础上,预计今年增加500万亩。
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非洲猪瘟病毒,显然会影响到生猪产业链上的每个链条。比如中国巨额补贴的大豆种植行业,是否会因今年猪肉消费的下滑而受到影响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