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网上,
又双叒叕在讨论南北差异了!
继南方人不懂北方人囤百斤大白菜过冬、北方人不懂南方人点菜必点青菜之后......
这次又出现了“硬菜”的说法:
听说北方人点菜,一定要有一道硬菜!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硬菜”?
北方人眼里的硬菜是这样的:
(图片来自网络)
所谓硬菜,就是单纯意义上的大鱼大肉……
各地硬菜标准不同
对于不同地区的硬菜代表,网友们举出了不同的例子:
在陕西,鸡、鱼如果切开了就不是很硬:
(图片来自网络)
在甘肃,硬菜还要配以大盆装:
(图片来自网络)
在山东,桌上必须有整只鸡、整条鱼、红烧肉、大肘子:
(图片来自网络)
看来,所谓硬菜,必须是镇的住场面的大荤,代表了请客吃饭的诚意!
相较于北方对硬菜的执念,南方人点菜时,则更习惯加个青菜:
(图片来自网络)
南北方饮食差异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除了南北方点菜的区别,这种饮食差异由来已久。
南甜北咸
南北方饮食有所不同,尤其是关于甜和咸。
甜粽子/咸粽子,甜豆腐脑/咸豆腐脑之争,一直都没停过。
其实,北方冬季严寒,蔬菜少,只能提前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所以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而南方多雨,盛产甘蔗,蔬菜更是一年几茬,南方人被糖类''包围'',养成了吃甜的习惯。
南米北面
对于南方来说,主食一般都是米饭,很少吃面食。
而北方人除了米饭,经常会吃馒头、手擀面、疙瘩汤、面片……
这要感谢农民伯伯的因地制宜:
南方高温多雨、耕地以水田为主,种植喜高温多雨的水稻。
而北方降水少,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
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南“细”北“粗”
南方菜小而精,讲究精细,偏向细品慢酌,饭量较小。
北方菜多而粗,更显粗犷,推崇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饭量较大。
总体来说,北方口味偏重,喜欢高盐、高油、高热量食物, 而南方相对较为清淡。
饮食习惯会影响健康差异
饮食习惯伴随人一生,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直接影响。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数据显示,北方高血压患病率远高于南方,部分地区高达30%以上。
《柳叶刀》(英国权威医学杂志)2015年也曾指出,我国北方是心血管病高发地区,其中黑龙江省心脏病死亡率比浙江省高3倍!
不仅仅是心血管病,北方人群的超重比例也较多:
根据《2015中国肥胖指数》数据显示,中国肥胖人群由北向南呈逐步收紧趋势,北方肥胖人群多于南方,东北地区更是肥胖“重灾区”。
虽然,心血管疾病和肥胖是综合原因导致,但和北方人偏爱高盐、高油、高热量的食物有很大关系。
其实不分南北,现代人的物质基础丰富了,人们饮食往往不加节制,偏爱重口味食物,导致高血压、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根据最新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指出,中国人的饮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做到营养全面又健康: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粗粮、薯类、谷物类食物比米饭拥有更多的营养以及膳食纤维,每天应该吃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建议把米饭以杂粮饭替代。
多吃蔬菜水果
蔬菜和水果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每天应该吃300-500克蔬菜。水果能降低人类换慢性病的风险,每天摄入200-350克,另外果汁不能代替鲜果哦。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鱼、禽、蛋和瘦肉可提供人体所需要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每天应该摄入120-200克。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盐、油、脂肪摄入过多,是高血压、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烹调油25-30克,摄入糖在25g以下,酒精量男性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企鹅杏仁肠胃管家建议:全素未必健康,肉食未必发胖,最重要的是清淡饮食,荤素搭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