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华西医院小儿外科团队再登技术高峰成功

2018-10-23 18:59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完全腹腔镜下小儿门—奇静脉断流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国内外罕见儿童病例报道。

近日,小儿外科靳曙光教授团队成功为一名8岁的患儿实施了完全腹腔镜下小儿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门—奇静脉断流术)。目前,国内尚无相关小儿文献报道。

多学科专家团队联合会诊

患儿状况

*年仅8岁;

*极度消瘦,营养不良,体重仅16公斤;

*入院前反复上消化道出血,腹部膨隆明显;

*检查结果显示:脾脏重度肿大,肝硬化;

*门脉高压明显,且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均远;

*低于正常范围。

鉴于患儿特殊的病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患儿开通了入院绿色通道,小儿外科住院总于急诊科会诊后,立即与靳曙光副教授取得联系并收入小儿外科,迅速召集全科医护人员进行讨论,同时联系麻醉科会诊。

会诊确定实施完全腹腔镜下门—奇静脉断流术

通过专家团队会诊,发现该患儿脾脏巨大,且极度消瘦,营养缺乏,如果采取传统的开腹手术方式,需切开一个长约10厘米以上的手术切口,才能完整切除病变脾脏、断离结扎贲门周围血管,手术创伤非常大、出血多,术后伤口愈合缓慢,恢复期长,术后并发症多。

相较于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切口仅0.5-25px,有人称之为“钥匙孔”手术)、对周围组织损伤小、出血量小、术后并发症少、疼痛少、康复快等显著优势,综合以上因素,靳曙光教授团队最终决定通过腹腔镜完成手术,并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治疗方案。

问:腹腔镜手术是什么?为什么通过腹腔镜可以完成这例复杂的“钥匙孔”手术呢?

答:腹腔镜手术就是利用腹腔镜及其相关器械进行的手术。

腹腔镜使用冷光源提供照明,将腹腔镜镜头插入腹腔内。

运用数字摄像技术使腹腔镜镜头拍摄到的图像通过光导纤维传导至后级信号处理系统,并且实时显示在专用监视器上。

相较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在腹腔镜下视野更清晰,能观察胃-食管后方,游离结扎贲门周围血管更加确定、位置更高,断流的更彻底。

同时,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对周围组织损伤小、出血量小、术后并发症少、疼痛少、康复快等显著优势。

克服困难,顺利完成手术

因患儿年龄小、极度消瘦,门静脉高压,腹腔容量原本就不足,加之巨大的脾脏占据了腹腔大部分空间,腹腔镜下手术视野有限,手术部位暴露困难,极易损伤周围曲张、管壁薄弱的血管,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手术过程中,靳曙光教授团队精细止血,预防出血,控制气腹,历时4个多小时,顺利完成了手术。

患儿在小儿外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及护理下,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出血、胰漏、胰腺炎等并发症,目前已痊愈出院。

完全腹腔镜下小儿门—奇静脉断流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国内外罕见儿童病例报道。此项新技术的开展,表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对此类疾病的诊治处于我国领先水平,体现了小儿外科医疗团队不断追求卓越、勇于挑战的精神,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的发展。

本文作者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护师王丽思、护师李长琴及主管护师杨旸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华西医院,外科,高峰,腹腔镜手术,钥匙孔,脾脏,小儿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