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技术 | 为血管外科开展的这些手术点赞!
作者:罗晓渝、魏健、毛伟鉴
出处:普外一科、普外二科
凌晨,刺耳的电话铃声在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普外一科医生办公室响起,“你好,普外一科吗?我是内三科,我科有一患者考虑腹主动脉瘤破裂,血压测不到,血红蛋白41g/L,情况危急,急需会诊”,电话另一头传来内三科医生焦急的声音。
接到电话的普外一科医生李曦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人体主动脉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血流量,一旦破裂出血量极大,死亡率极高。李曦立即赶往内三科,确认患者生命体征暂时平稳,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将患者转入EICU。
普外一科医生雷跃华等人早在一旁严阵以待,立即联系CT室急诊CTA检查,结果提示患者动脉瘤随时有破裂的可能, 时间就是生命, 情况十分危急。从CT上来看,患者动脉瘤瘤体紧贴双肾动脉,瘤颈短且扭曲,丧失腔内介入治疗机会,雷跃华立即将情况报告给了主任杨玉辉、副主任魏健。得知情况,杨玉辉立即做出指示,患者病情危急,必须立即手术,抢救患者生命。
同时,雷跃华立即联系手术室、麻醉科,积极做好相关术前准备。下午2点进入手术室,麻醉科医生通力合作,维持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稳定。
手术中,发现患者腹膜后出现巨大血肿,约30×15cm大小,瘤体及腹腔内大量积血。时间紧急,立即用血管阻断钳紧贴肾动脉阻断血流,切开瘤体见瘤体后壁一长约6cm破口,成功切除动脉瘤体,并用人工血管进行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动脉吻合,吻合口无出血。
当吻合完成,人工血管开始跳动时,众人都长长的舒了一口气,4个小时的手术终于完成了,一条垂危的生命又活了过来。
链 接
腹主动脉瘤是指腹主动脉呈瘤样扩张,通常直径增大50%以上定义动脉瘤。 大部分腹主动脉瘤患者都存在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现象,多数患者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常因其他原因查体偶然发现。
腹主动脉由于承受的压力及血流量极大,一旦破裂后果不堪设想,被称之为 “人体内不定时炸弹 ”。患者来诊前常因大出血休克而死亡。
腹主动脉瘤破裂前常有突发的腹部剧痛,可伴有腰背部疼痛 。患者因大出血可使循环状态迅速恶化而呈休克状态,出现头晕、意识丧失、口渴、手足湿冷、尿量减少等。 腹主动脉瘤破裂手术风险极大,死亡率约30-70% ,因此及时对本病进行诊治尤为重要。2
近日,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普外二科收治了一位老年女性患者,左下肢反复疼痛10年,加重1个月并出现脚趾的溃烂。患者先就诊医院皮肤科,皮肤科彩超示左侧膝及以下血管闭塞,后转入普外二科完善CTA显示:双下肢动脉硬化,管腔轻度狭窄,其中左侧股动脉下段、胫前、后动脉、腓动脉节段性中断、闭塞。
正常人膝关节下有三根血管分别是:胫前动脉(延续为足背动脉)、腓动脉及胫后动脉。而此患者诊断为双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左下肢重度缺血。
如果下肢缺血症状要改善,膝下三支血管最好是要有两支血管通到足底。但小腿及足底的动脉管径约2-3mm,足背动脉只有1-2mm,且操作路径较远,操控性受到限制,手术难度较大。
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 普外二科已经掌握这项高难度技术 ,为这位患者实施了膝下至足底血管的球囊扩张 ,术后造影显示有两支血管完全通到足底,术后出院前患者小腿的疼痛缓解,下床活动不受限制,足趾溃疡已干燥结痂。
链 接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表现是全身性动脉内膜及其中层呈退行性、增生性改变,使血管壁变硬缩小、失去弹性,从而继发血栓形成致使远端血流量进行性减少或中断。
这种疾病是一种 夏天缓解,冬天加重 的疾病,休息状态下甚至无法入睡,疼痛难以忍受。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发病年龄多在45岁以上 , 随着年龄的提高, 发病逐渐增多,60岁以上的患者更为多见 。
原因在于这种患者血管疾病夏天温度较高,血管扩张稍少,疼痛部分缓解,冬天时温度降低,血管收缩,患者下肢供血不足引起的疼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