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孩子说:爸爸妈妈别给我乱吃药

2018-10-18 18:1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在艰辛的育儿过程中,一定要科学、客观的对待孩子的疾病。

在临床上,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孩子得了感冒等家长自认为是一些小病后,当爹妈的一怕麻烦,二怕去医院就诊给孩子造成交叉感染,于是,就自行找来消炎药、解毒清热胶囊给孩子吃,谁知这擅自用药不仅可能不对症,还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据北京佑安医院专家分析:我国不合理用药者约占用药者的11%至26%;每年5000多万住院人次中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的可达250多万人。其中擅自用药、超剂量用药、滥用抗生素、对新药的过高期望都是导致不良反应的重要诱因。面对孩子的病症,有些家长往往没有经过科学严谨的诊断,而依据症状就给孩子服药,往往会贻误诊治,加重病情,而更加严重的是虽然短时间缓解甚至掩盖了症状,但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病情的进一步恶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曾经接诊了一例甲肝患儿,父母一直以为孩子是患上了普通的感冒,只是在家里自行治疗,服用了大量的抗感冒药物,直到病情越来越重才到医院就诊,殊不知抗感冒药物不但治不了孩子的病反而加重了孩子肝脏的负担,孩子又患上了药物性肝炎。

自做主张为孩子治病的父母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居住较偏远地区农村的父母,因缺乏医疗卫生知识或经济原因,很少在孩子发病后及时到医院检查。另一种父母与之相反,他们受过较高教育,在家中阅读过大量医疗方面的书籍,在医疗、育儿等方面有丰富的书本知识,孩子生病后,习惯按自己的理解或药品说明书,自做主张用药给孩子治病。往往正是这些“ 家长医生”的错误治疗,延误了孩子的病情,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为此,提醒大家尤其是年轻父母:任何药物都有治疗作用和副作用的两重性。有些家长有“看广告吃药”的心理,殊不知,很多感冒药是复方制剂,不同名称的感冒药可能含有相同成分,几种感冒药一起使用,造成成分叠加,药物过量,并且因个体差异,甚至可导致肝损害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中成药也多为复合制剂,因成分复杂,一旦发生了肝损害等药物不良反应,医生很难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一旦发生了肝损害等药物不良反应,医生很难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因此,家长应在医生、药师的专业指导下用药,并且要密切观察患儿变化,做到安全、有效、合理、及时。

北京佑安医院专家提醒年轻的父母:在艰辛的育儿过程中,一定要科学、客观的对待孩子的疾病,要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科学的诊治,不要因为一时的疏忽,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专家介绍

朱晓虹,副主任药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药学部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药理学硕士学位。北京药师协会药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鉴定专家、北京市医管局“京城药师”微信公众号审稿专家。    

擅长:药事管理、医院药学、临床药学、合理用药。从事药学工作二十余年,熟悉药事管理各个环节的相关工作。先后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爸爸妈妈,孩子,吃药,药物,父母,专家,病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