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忙不忙?”……
重阳与除夕、清明、中元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九在数字中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农历九月九日在中国又被定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重阳节日就是唤醒大家尊敬、关心、关爱自己长辈,并借此节日来表达对长辈的养育之恩、感激之情的日子。
人老是自然界不可逆转的规律。人老了,即便不需要生活照顾,至少也还是需要情感上的照顾。作为过来人,很能理解自己年轻时常年在外工作,父母无条件给予的支持,他们理解儿子为了事业,无法常伴身边。他们虽然很惦记和担忧我们,但没有给我们的发展作任何束缚。
父母健在的时候,我总以父母的家为我们的家,“回家”就是回到父母的身边。大学毕业后,父母也因为支持深圳的发展,我们的家就从韶关迁移到深圳,我也分配在广州的广东省人民医院,从此我立业在广州,成家在广州,回家就少了。开始时,工作之余,节假之日也会常回家看看父母。后来出差之余顺路回家看看父母;再后来,哪怕是顺路,也“没有”时间回家听听父母的念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活动半径增大了,感情的交流不再是“回家”看看了。1991-1993年,在父母的支持下,我离家更远了。在那简朴的日子里,通讯费用很高的年代,为了减少父母的牵挂,在忙每周至少也写一封信给父母和岳父母,告诉他们我在忙些什么。在书信中看到他们的“唠叨”,不再是孩儿是的厌倦,从字里行间溢满父辈的爱与教诲,如同甘露沁入心扉。后来,有了微信之后,问候的方式就方便多了,即便不能常常与他们见面,但是也会常给老人打个微信电话或微信听听母亲的声音和让母亲知道自己的身体是健康的。母亲80岁的时候,行动不便,为了她不与社会疏远,我和妹妹教会了她微信建群聊天、发红包、视频聊天。教会了父辈们使用微信,既是丰富长辈们社交生活,更是主动让他们对儿孙的思念和惦记有个表达的出口。
父辈们对儿孙们的情感与支持是无私的、默默的,即便自己生病都尽量不去打扰子女,生怕影响子女的工作和生活。反过来,现世风又有多少人体会到父辈们的用心,会主动去关心和理解老人。年过60的我,非常理解父辈们希望已经长大的孩子常回来看看,一起吃个饭、聊聊近况的真正含义与目的。年过60的我,开始“自强不息”,每天注意运动,关心自己的饮食,目的就是减少女儿的牵挂和因疾病给后辈、社会带来的烦扰,让自己自由自在地活着,使家庭乐也融融。“最近在忙吗”、“要注意身体”、“饭要按时吃”……这些都是父辈们经常给后辈的“念叨”,这些“念叨”很隐晦,儿孙辈不耐烦,只知道“叨”,没有听出其中对儿孙的“念”。后辈们对听到耳朵都长茧的念叨缺少了传感器和“算法”,或者都成了“未读邮件”。“最近忙不忙”至少隐含了“该有时间回来看看我了吧”的含义,但这层含义又有多少儿孙们能够读出呢?这不是唠叨,这是爱,这是一种亲情的期盼。
重阳节到了,爱不只在这一天对父辈们表达,爱在永远;对父辈们的爱,不可深藏,需要表达!希望大家有事没事,日常多关心家中的长辈,人健在时候给予他们多点陪伴和关怀,别因忙碌而留下遗憾。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