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 不应只是别人家的孩子
2018 年的诺贝尔奖获奖名单出炉了,毫不意外地又跟我们国人无缘。
然而,这丝毫不影响民众消遣娱乐的热情。
有人辩驳,谁说诺奖跟我们无缘?虽然我们不产诺奖得主,但我们产诺奖得主的媳妇啊,这难道不也是缘?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埃里克•白兹格和妻子吉娜
201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托马斯•祖德霍夫和家人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拉尔斯•彼得•汉森和家人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布莱恩•科尔比卡和家人
当然,调侃归调侃,玩笑背后的羡慕与失落却像针锥一样刺痛着每个国人的内心。
我们泱泱14亿人口的大国,雄踞全球第二的GDP,难道真地就生产不出几个诺奖?
诺奖真的只是别人家的孩子,看着聪明优秀,却跟自己无关?
诺奖,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2018 年生理学或医学奖诺奖,日本学者再斩桂冠。
18 年拿了18个诺奖!日本成了诺奖的大赢家。
据统计,自本世纪以来,日本诺奖得主人数,已超越英国、德国、和俄罗斯,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诺奖第二大国!
有人扒出了日本的教育体系,日本的科研投入,日本科技人员的待遇,日本民众的价值观,痛心疾呼这才是日本弹丸之国盛产诺奖的原因。
诚然,国人批评我们的教育体制,不满政府的科研投入,吐槽科技人员的待遇,诟病社会扭曲的价值观,都不无道理,也是情有可原,因为现状确实有很多不尽人意和需要改善的地方。
但是,难道这就是我们无缘诺奖最主要的原因?
学医的都知道,外界因素要致病,必须要通过内在因素起作用。内因才是关键!
我们都习惯于指责制度、体制等外在的因素,却忽略了我们的内心、我们的努力才是关键。
寒门条件艰苦,不照样出贵子?沙漠条件恶劣,不同样建绿洲?
诺奖从来都不是金钱堆出来的,而是优秀的学者凭着刻苦钻研的精神,靠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啃”出来的。
不要只是一味地诋毁我们的教育体系!教育只管你十几年,走出校门的几十年你又在做什么?就像你不能把自己所有的不幸都归咎于出身一样,你也不能把自己所有的平庸都归咎于教育。
不要只是一味的指责社会扭曲的价值观!这个社会是弥漫着很多的歪风邪气,有很多的污泥浊流,但是从来就没有人强迫你一定要同流合污、一定要随波逐流。
你总说戏子误国,可为什么还要那么热衷地追星?你又说游戏耽误人生,可你为什么还要沉迷于游戏不能自拔?
我们可以抱怨社会的不公、吐槽现实的无奈,但是不要总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推到那些我们无能为力无法改变的事情身上。
我们应该低下头来,反省沉思,审视自己的内心, 我,能做什么?该怎么做?怎样才能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
把眼球从娱乐八卦新闻上移开,把双手从手机键盘里解放出来,离开“朋友圈”,退出游戏。
少吹牛,多做事;少玩乐,多工作;少说话,多看书;少追星,多思考。
少一点投机取巧的心理,多一点实事求是的作风。
当你安静下来,开始专注地思考时,你会发现,其实科学并不是那么高大上;当你沉下气来,开始踏实地工作时,你会发现,诺奖虽遥远,却也在慢慢地靠近。
别再沉迷于玩乐!吮吸“奶嘴”的快感可以换来短暂的舒畅,却会麻木我们的神经,消减我们的斗志,阻止我们前进的步伐。
美国布热津斯基,“奶嘴乐战略”提出者
别再旁观别人的精彩!他人的成绩与你无关,你也可以昂首阔步地走到舞台中央,成为自己生命的主角。
千万不要小瞧努力的作用,也不要轻视个人的力量。只要众志成城,蚂蚁也能搬动大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神州大地。
静下心来,埋头踏实工作,专心致志研究。只要有十年磨一剑磨剑不成再磨十年的耐心,只要有愚公移山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山川可以变平地,滴水都可以穿石,何愁拿不到一个诺奖?
你说,诺奖离我们有多远?
当我们下定决心的时候,诺奖就在跟前。
心有多静,诺奖就有多近。
诺奖,不应只是别人家的孩子,我们也可以拥有!
(原创文章,春哥出品;图片来源网络,若有版权问题,请与作者联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