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十年来的端坐呼吸 新技术使之重获自由

2018-09-30 08:33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近日,交大一附院周围血管科田红燕主任团队成功为一名高难度、长病程、重度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实施了肺动脉球囊扩张介入手术治疗。

近日,交大一附院周围血管科田红燕主任团队成功为一名高难度、长病程、重度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实施了肺动脉球囊扩张介入手术治疗。

患者系64岁女性,10年前因为下肢肿胀和活动后气短,反复辗转于西安市各大三甲医院,都未能明确诊断,最终慕名找到西安交大一附院周围血管科田红燕主任,才最终确诊为“ 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肺动脉高压 ”。

因病史长,已进入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慢性病程。10年来,患者定期在田红燕主任门诊随诊复查,不断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反复因心功能衰竭加重而住院治疗,虽然每次在田红燕主任的悉心管理下症状都能缓解,但是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和日治疗费用高达500元的靶向药物花费使患者长期以来备受煎熬,生活质量严重受到影响,不吸氧状态下氧饱和度仅85%左右,肺动脉收缩压已高达110mmHg,体循环收缩压107mmHg,每日需持续吸氧数小时方能稍稍缓解症状,患者几乎变成了只能坐着呼吸的“无用之人”。

CTPA示肺动脉分支内肺栓塞 UCG示右房右室增大,右室壁增厚,肺动脉高压 

在持续目睹了患者的痛苦后,田红燕主任不断钻研慢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与国内国外相关领域专家不断探讨最新的治疗方法,一心为患者着想,希望用最新的办法为患者解除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在经过充分的术前讨论、术前准备,并向医院领导报备重大手术开展报告和备案后,为患者实施了肺动脉球囊扩张术,在长达4个小时的手术过程中,田红燕主任团队的医生们通力配合,反复确定角度,谨慎选择合适的介入器材,小心翼翼的为患者逐一进行肺动脉分支血管球囊扩张,共为患者开通6支肺动脉分支血管,精细的手术操作成功避免了肺血管损伤和可以导致死亡的肺水肿并发症。患者目前恢复良好,已经可以在病区内自由活动,不吸氧状态下氧饱和度可达到92%。 

左肺动脉球囊扩张前 

左肺动脉球囊扩张后 

右肺动脉球囊扩张前

右肺动脉球囊扩张后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公认的一种肺动脉血栓栓塞并发症,由于多种原因血栓未溶解,通过机化、纤维化而一直存在。本病发生率较低,预后差,持续增加的肺血管阻力最终进展至右心衰竭而导致死亡。美国大约每年有500~2500名患者罹患该病——人数占急性肺动脉栓塞存活患者的0.1%~0.5%。若未得到正确而及时的干预,5年生存率仅约30%。对于有适应证的患者,肺动脉内膜切除术是首选的治疗,但只适用于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血栓位于手术可及的肺动脉方可进行,该患者也曾广泛求诊于北京上海的专家,均因不适合内膜切除术而被拒绝。

肺动脉球囊扩张术是2015年在国外指南中首次提及的治疗手段。某些研究显示肺动脉球囊扩张术可以改善右心功能,降低肺血管阻力,但导致再灌注肺水肿风险较高,因此应用不是很广泛,仅应用于有经验的CTEPH中心。    

周围血管科成立于2006年,介入治疗已处于西北领先。科室率先开展肺动脉球囊扩张术,3年前完成西北首例重度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经皮肺动脉球囊扩张术,患者恢复良好,随访至今,气短症状无加重。此次完成的病程长达10年的病例在国内国外都鲜有报道,技术难度之大,并发症发生率之高可想而知,对于田红燕主任的团队来说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手术设备的不断完善,科室也会尽可能将该项新型治疗方法应用于更多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最大力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文 字 |  孟 燕 

编   辑 | 朱尔曼

责任编辑 | 庞   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端坐,重获,技术,患者,血栓,血管,手术,症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