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有讲究 如何“秋冻”才健康?
刚过完秋分,天气就明显凉快了下来,不过因为有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春捂秋冻的习惯,所以不少妈妈还选择给宝宝冻一冻,不怎么给他穿衣服,结果最后孩子因此感冒发烧。那么“秋冻”如何做才正确呢?
初秋最适合‘秋冻’
初秋气温不是很稳定,可能会有一段时间的燥热,如果过早添加衣服,会使孩子难以适应突如其来的寒冷天气,还会增加孩子冬季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正在学走路或会走路的孩子,非常喜欢自己走或跑,活动量比较大,过早加衣服会使小儿大量出汗,孩子不但会烦躁,出汗后受凉还易致外感风寒。通常让宝宝穿着和爸爸妈妈一样多的衣服就已经足够了,甚至可以有意让孩子略微少穿一点,以培养宝宝的御寒能力。医生建议,家长在中午时可以给孩子穿得薄一些,早晚时再给孩子加上一件长袖小外套。
不同年龄段宝宝秋冻各不同
对婴儿来说,入秋后只需要一些单衣单被就可以了,妈妈们不要把小宝宝包的太紧,穿衣要宽松一些,被子要选择轻柔的,可以方便宝宝四肢伸展活动,如果室温降到20℃以下,可以增加衣服,更换厚一些的被子。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相同的环境下,小宝宝尽量要比大人少一层衣被,因为宝宝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比大人产热量多一些。
对于2-3岁幼儿来说,秋天宜穿纯棉贴身衣裤,容易吸汗。随着温度下降,可穿单层加衣,妈妈不要给孩子穿化纤衣服,因为化纤衣服容易产生静电,它会加重幼儿的皮肤干燥程度,而且化纤衣服也不透气。
3岁以上幼儿比较顽皮,喜欢运动,在秋季更不能穿厚衣、高领上衣,运动时可穿单薄的运动服。总之,秋季不要给孩子穿得过多,厚实严密的衣服,不要过度保暖,过度保暖的衣服反而让宝宝容易出汗,那样更容易着凉感冒。
‘秋冻’穿衣注意‘三暖一凉’
“秋冻”时宝宝穿衣原则要保证“三暖一凉”,即:
手暖:抚摸宝宝手心,如果温热而无汗,证明穿衣是得当的。
肚暖:当冷空气直接刺激腹部,就会肚子痛,从而损伤脾胃功能,使脾胃不能正常稳定地运转,影响正常的消化吸收,睡觉时围上肚兜,是保持肚暖的好方法。
足暖:脚部皮肤神经末梢丰富,是对外界最为敏感的地方。孩子的脚部保持温暖,才能保证身体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
头凉:孩子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的,如果头部捂得严严实实,反而不利于体热蒸发,特别是当孩子发烧时,更不可捂住头部。
‘秋冻’要因人而异
宝宝体质才是秋冻的最重要的因素,“秋冻”是因人而异的,那些体质比较虚弱的宝宝们是不适合实施秋冻的锻炼的。比如有先心病及其他先天性疾病、贫血、营养发育不良、反复发生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慢性胃肠疾病的这些幼儿,以及那些免疫力低下的小儿他们对气候特别的敏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