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著名骨科期刊《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临床骨科及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了一篇中国人的最新原创性临床研究成果,该文是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骨肿瘤病区叶招明教授团队撰写的,标题翻译成中文大致为“髋臼肿瘤切除后,用股骨重建骨盆可以提供满意的功能”。
文章还受到CORR编辑部的特别关注,配发了专题评论。
文章第一作者,骨肿瘤病区副主任医师林秾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他们创新的这种手术方法 :
“针对骨盆上长了肿瘤的患者,我们需要把他带着肿瘤的一大块骨盆全部切除掉。可切除后,患者的髋关节没有了,脊柱和下肢间的骨骼连接就会出现缺损。我们现在用的这种方法,是把患者自身的大腿骨,或者叫股骨的上端切下来,补充到骨盆缺损处。切掉的股骨部分则用人工关节代替。”
林医师说,骨盆肿瘤切除手术对骨科医生而言,是最具挑战性的手术之一,这是因为——
1.骨盆位置比较深,有肿瘤也不易被发现,等发现时往往肿瘤已经比较大了。可偏偏骨盆部分解剖结构非常复杂,周围分布着重要的血管、神经及内脏器官,要刚刚好切除肿瘤又不损伤到正常组织结构,是一项技术难度很高的活儿。
2.骨盆肿瘤切除后,为患者进行功能重建是另一个难点。骨盆缺损后会严重影响到下肢功能。在叶招明教授团队没有施行这种新的术式前,骨盆肿瘤患者术后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就是随它去,骨盆缺一块就缺一块了,后果是患者患侧下肢自动上移后,脚短缩会非常明显,可能会比正常腿短5-10厘米,病人今后只能一瘸一拐地行走,并且也走不了多少路。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在骨盆缺损处植入半骨盆假体,但骨盆假体不仅昂贵,且时间用久了会松动,骨盆解剖结构那么复杂,松动后再次翻修的手术难度和风险都很大。
“用股骨髋关节假体代替骨盆假体的好处在于,髋关节假体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相对安全,即使远期发生松动,再做一次处理也简单得多,各种并发症的风险也小很多。”林医师介绍。
临床医生最希望的是把临床实践经验介绍到世界上去
骨肿瘤病区主任、主任医师,也是“股骨重建骨盆”一文的通信作者叶招明教授,对这篇文章的发表格外看重。
“这是浙江省骨科第一篇研究手术技巧、手术方法的文章,发表在骨科的世界顶级期刊上,它的研究成果,完全来源于临床实践。临床研究和基础应用研究论文还不太一样,前者更注重在实际中的应用,对病人有着立竿见影的好处;后者从实验室数据转化到实际应用往往还需要一定的过程。鉴于现代医学起源于西方,所以直接涉及临床类的文章想要在世界级刊物上发表难度更大。但我们是临床医生,当然最希望的是把我们的临床实践经验介绍到世界上去。”
CORR杂志上,国际知名骨肿瘤专家、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的Franklin H. Sim教授对此文专门发表专题评论,认为该术式为骨盆Ⅱ区肿瘤切除术后的功能重建提供了新的思路:
“这项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学重建骨盆的选择,保持了脊柱和股骨的连续性,保持了骨盆环的张力。这种重建方法不需要特殊的内植入物和设计,能够被大多数医生所采用。”
本项研究共同作者还有浙二骨科的杨迪生教授、李恒元、李伟栩、黄鑫、柳萌、严晓波、潘伟波等医生。
采用“股骨重建骨盆” 让骨肿瘤病人像正常人一样走路
虽然“股骨重建骨盆”的文章今年才发表,但叶招明教授团队其实从10多年前已经开始研究这种手术术式,手术后再观察每例病人10多年来的情况,才敢最后得出结论。
“骨肿瘤恶性程度高,发病年龄一般又比较年轻,他们因为切除骨肿瘤而不得不变成残疾的话,后半辈子的人生是很痛苦的。”
叶教授的病人里,有一位常先生(化名)。他说,如果没有叶教授团队,他也许走不到今天。
“我得病是在2008年,那时候我才25岁,刚刚从国外读完大学不久,进入家乡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也已经找好了女朋友。
“生活一切都很完美的时候,我的左腿开始疼痛,那种痛就像是有虫子在咬骨头,差不多每一两个月就要痛一次。我就去当地医院做了检查,检查后医生觉得我骨盆那里骨密度有点不正常,但也不敢确定,就叫我到浙二骨科去看。
“到了浙二骨科,叶招明教授确认我得了尤文氏肉瘤,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骨肿瘤,长在左边骨盆。
“我是父母的独子,我曾经还是学校里的跳高运动员,体育很好的。我还那么年轻。这个诊断对我们无疑都是很沉重的打击。
“当然,我们当时想的首先是保命。我一丝不苟地按照叶教授的治疗方案,先化疗,再做手术,手术后再化疗和放疗。
“手术那天,我从上午8点进手术室,直到下午5点才出来。事先叶教授和我说过手术方案,我知道我的左半个骨盆要切除,然后他会用我一截大腿骨填补到骨盆的位置,再给我装一个大腿骨和骨盆相连的人工髋关节。
“整个治疗过程结束后,我恢复得很好。更让我想不到的是,我缺了一大块骨盆,仍然还能像正常人一样走路,只要稍微走慢点,别人几乎一点看不出来我的异样。
“出院后,我马上就和女朋友结婚了,后来,我又变成了公务员,今年,我的孩子也出生了。今年是我患上骨肿瘤后的第10个年头,但我的生活几乎没有受到骨肿瘤骨盆残缺的影响,肿瘤指标也一直正常。
“我不敢想象,如果当初不是叶主任给我设计的治疗方案,如果叶主任不是给我采用这一种术式,我今天的生活会是怎样。”
“不仅保住患者的性命,也尽量保住他们的生活质量。”这是叶招明教授改良创新手术方法的初心,或许也是浙二骨科医生们不断进步的动力吧。
叶招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骨科研究所所长,浙医二院骨科副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肿瘤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骨转移瘤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骨肿瘤协会四肢工作委员会副组长,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候任主委,浙江省抗癌协会骨与软组织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骨科医师协会副会长兼总干事,《中华骨科杂志》编委,《JBJS (中文版)》编委,《实用肿瘤杂志》常务编委,《中国骨肿瘤骨病杂志》通讯编委。
林秾
博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青年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骨与软组织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病基础学组委员。
专业方向:骨与软组织肿瘤。
文章来源 | 都市快报
素材提供 | 浙医二院 骨科
0人喜欢
0人收藏
0人打赏
最新评论
更多TA的文章
-
2605
©2012 北京华媒康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注册地址:北京 联系电话:82736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