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之废物乙之良药 这家医院竟然真能点“屎”成金!
注意,这是一篇有味道的文章
脏兮兮的粪便,是很多人都不愿谈及的。可如果告诉你,粪便可以救人,捐屎可以赚钱,你是否会对它另眼相看,甚至觉得自己每天拉掉的都是一坨坨的黄金?
讲真,
捐屎不是开玩笑,
而是一道严肃的医学课题。
医学研究早已表明,粪便治病确有疗效。
目前,医治肠道菌群失衡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进行粪菌移植;而捐献粪便的目的,就是用于粪菌移植。
可重建肠道菌落平衡
早在中国古代,就有用粪便治病的历史。
比如中药中的蚕砂,就是蚕屎,夜明砂则是蝙蝠的粪便。
此外,也有用孩童粪便治病的记载。例如东晋时的葛洪,在其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当时用粪清治疗食物中毒和严重腹泻,“绞粪汁,饮数合至一二升,谓之黄龙汤,陈久者佳”。
现代医学的粪菌移植,则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正常功能菌群,移植到受者胃肠道内,重建肠道菌落平衡,从而防治顽固性便秘、肠道息肉、肠道肿瘤、乙肝、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
目前,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研究人员正联合厦大医学院的微生态研究院,制作肠菌胶囊,迄今已治疗了近千人次的患者,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制备好的肠菌胶囊)
2015 年,75 岁的患者方大爷就接受了肠菌移植治疗。
因为哮喘合并重症感染,方大爷被送进ICU。在接连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后,方大爷的肠道菌群出现了紊乱,一天腹泻十几次。
得知情况后,消化内科移植组给他进行了肠菌移植。 很快,方大爷的腹泻止住了。同时,医生们惊讶地发现,方大爷体内的乙肝病毒活性也大大降低。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消化内科的团队发现,肠菌移植对于乙肝治疗也有很好的疗效,这一发现也被发表在了美国最好的肝病杂志上。
粪便不是你想捐就能捐
既然粪便真的可以治病,那么是不是随便拉下一堆排泄物便可成富翁?
答案是,你想太多了!
要想成为一坨有价值的粪便,对捐粪者的要求是十分高的。
“目前给我们实验室捐粪的供体一共有20多人,他们是从几百名报名者中经过层层筛选,才脱颖而出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任建林说。
如何筛选捐献者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捐献者,得保证他们体内的菌群健康合格。
❶ 要考量捐献者的身体情况、有无疾病家族史;
❷ 综合考虑他们的生活习惯、学习成绩、品行、情商、智商等因素;
❸ 之后还要经过全面体检,排除各种危险因素。
小赵是厦门大学的一名学生,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最佳肠菌捐献者。
之所以获得这个称号,是因为研究人员发现,他提供的粪便内有几十种菌群丰度高于正常人。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一旦使用了他提供的这些菌群,治疗效果就特别好。
像小赵这样的捐献者,就属于我们的重点保护对象,我们给他颁发荣誉证书。当然,我们会给捐献者一定的报酬,因为他们的生活会受到很多限制,比如必须做到劳逸结合,多吃蔬果,不吸烟、不喝酒,还要进行定期体检。毕竟很多人还在等待他们的菌群进行救治。
保存、分离、研究均充满挑战
不过,有了优秀的粪便捐献者,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从粪便到粪菌,从肮脏恶心的污秽之物到治病救人的“ 武器”,还需要一个繁琐的制作过程。
1
健康合格供者的新鲜粪便。
(肠菌菌液)
2
无菌条件下进行智能化分离等一系列精细复杂的过程,提取出粪便中的细菌。
(离心配平操作)
3
制备肠菌胶囊
(制备肠菌胶囊)
最后,借由内视镜、鼻肠管,或服用胶囊的方式,把这些菌群植入患者肠道。
要知道,我们人体约有100 亿个细菌,其中90%是厌氧菌。
它们一旦从厌氧的环境中取出,首先要面临不同环境下的存活问题。加上肠道菌群都是处于混合状态,有些菌群还与寄生虫、真菌、病毒、噬菌体共存。若要从中分离出适合治疗的菌群,就要打破现有的共生状态。
因此, 如何保存、分离菌群则是摆在研究人员面前的巨大难题。
▶标准化供体肠菌库建设很重要,让菌群保持活性。所以我们要研究如何延长它们的保存期限,同时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同时,研究人员还在研究如何将这些菌群运用在更广泛的临床治疗领域。
例如,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发现每个 人体内的环境是不同的,对于菌群的需求也不一样。未来,他们希望做到精准化的菌群移植,真正做到缺啥补啥。
除了研究健康人群的菌群,研究人员也开始关注患病人群的肠道菌群。
他们发现肠癌、肠息肉患者的某些肠道菌群数量异于常人。通过对这些菌群进行监测,就能提早发现疾病。他们也在试图找到这些致病菌群的“天敌”,从而消灭这些致病菌群。
“可以说,未来肠道菌群的研究是一个治病救人的金矿。” 任建林充满自信地说。
END
福建卫生报记者 | 林颖
编辑 | 加士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