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薪传
周非非
2010年入职北医三院
现为骨科副主任医师
我的成长经历
2005年,我作为研究生开始了在三院骨科的学习,到今年已经13个春秋。时光荏苒,我与三院共同成长。
13年前,我的老师为我系上了骨科专业生涯的第一颗纽扣;13年后,我从一个青涩的医学生成长为能够帮助患者解决病痛的骨科医生。
目前,我是北医三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每年完成脊柱退变、创伤、畸形等手术近200例。曾获2013年中华医学会全国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授课比赛特等奖,作为北医三院青年学术骨干,在2017年成为中国第一个AOSpine亚太多中心临床研究课题负责人(总PI)。2015年成为国内最年轻的国际颈椎研究协会(CSRS)北美会员,2017年成为国内第一个获得CSRS Travelling Fellowship(全亚洲2人)资助的骨科医生。
医生、教师双重身份
我在2012年到2013年的1年内,连续参加了北医三院、北京大学、北京市和全国青年教师授课比赛。这段难忘的经历让我对教学的认识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作为一名北京大学附属教学医院的医生,同时也是一名老师,有义务、有责任,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这是未来我国医学事业持续发展的根本需要。因此,无论是教学比赛,还是每天的教学工作,在这一根本的目标上殊途同归。
教学比赛固然有很多要求和技巧,而“尽最大努力讲好一堂课”可能是最简化的总结。怎么便于学生记忆、理解和掌握,课就应该怎么讲。1年里不断地的比赛、辅导、修改,让我的心态反而愈发放松。
北京市第八届高校青年教师教授比赛决赛
记得2013年10月参加中华医学会全国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授课比赛总决赛时,我授课过程中有一段视频需要同时放出声音。但当时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没有打开音箱,以致讲到那段视频时突然面临“无声”的状态。我当时正是由于良好的心态,就当作平时上课时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很自然地把视频中采访的内容“现场解说”了出来,并没有影响整体的授课效果。事后,现场老师说,完全听不出还有这样的插曲。
我讲课比赛的内容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其中涉及不同颈神经根支配的肌肉和功能,包括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伸肌、手内在肌等。以前讲授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是列出每一块关键肌和其对应的功能,学生也是完成机械的记忆。
就在三院教学比赛决赛前一晚,我练习时总觉得讲到这张幻灯片仍旧采用如此罗列的方式特别沉闷,却想不出更好的方法。在自己比划着这些肌肉对应的肩外展、伸屈肘等动作时,突然觉得这些动作连起来跟郭富城经典老歌《对你爱不完》边唱边跳的动作有点像。有了这个灵感,我就在第二天的比赛中把这首歌和舞蹈动作用到了这部分的讲授之中,引起了现场的热烈效果。
经过指导老师们的辅导和自己不断地改进,在后面几次不同级别、不同授课对象的比赛中,这一段“唱歌模式”授课一下成了我20分钟讲课最突出的亮点,甚至在接下来的2014年讲课比赛中,有好几位选手也竞相效仿。
对医院发展的寄语
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正是因为这“北大”二字,未来应成为医学大师的圣殿,承担起“对科学之敬畏,对生命之尊重”的重任。我愿和三院一起成长,祝三院明天更加美好!
文 | 北医三院骨科 周非非
摄 | 魏威
编辑 | 孙静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