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立医疗机构参与分级诊疗要主动作为
近年来,新医改驶入了快车道。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等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确立,使改革的实施路径更加清晰,分级诊疗制度更是抓住了医改的“牛鼻子”。作为非公医疗机构,在参与分级诊疗体系中该扮演什么角色?
三博脑科,一个承载着非公医疗发展无数光环的标杆医院。它在分级诊疗中进行哪些探索。在日前召开的2018年非公医疗领袖峰会上,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副院长徐向英分享了“三博脑科如何参与分级诊疗”,希望能为全国非公医疗机构提供启迪。
医联体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双轮驱动
非公医疗参与分级诊疗不能坐等
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大医院吃不完,小医院吃不饱。如何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患者小病不用再挤三级医院,在小医院也能解决看病难的问题。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医联体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双轮驱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有效地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非公立医疗机构是我国医药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如何参与到分级诊疗这项国策中?徐向英表示,做好分级诊疗的两大重要抓手是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就是常说的“一体两翼” “作为非公医疗机构做好这两项工作应把握好三点:你能做什么?你愿意做什么?要你做什么?”
“你能做什么”指的就是非公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对于一些优质的民营医院,特别是三级非公立医疗机构来说,可以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如区域医联体,专科医联体,县域医共体等,对于一些医疗资源或技术比较薄弱的民营医疗机构而言,可以加入到由公立医院或有优质民营医院主导的医联体当中,一是能得到优质医疗资源的技术支持,二是有望上下联动实现双向转诊。
“你愿意做什么”就是作为非公立医疗机构是否愿意参与分级诊疗、自愿加入医联体或积极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政府要你做什么”,指的是分级诊疗要服从国家和政府的统筹安排,一定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
徐向英认为,参与分级诊疗对非公医疗机构来说既有义务又有责任,作为非公立医院必须要主动,不能坐等,只有主动才会有机会和机遇。以三博脑科为例,三博脑科是三级专科医院,是大学直属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神经外科)的建设单位,为响应国家分级诊疗的政策,积极探索分级诊疗与专科协同发展。目前,三博正在实施“十百千工程”,未来三博要拥有位于不同省会城市的10余家集团控股连锁医院,与100余家有志发展神经科学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或二级脑科医院建立医疗合作核心医院关系,与1000余家二级和基层医院建成双向转诊的医疗联合体。
沉下去、请进来、建平台
非公机构参与分级诊疗要打好“组合拳”
医联体建设分级诊疗重要抓手,但在医联体建设实践中,一些非公医疗机构的积极性并不高。目前民营医院牵头医联体建设整体数量较少,成员数量少,多依靠自身的医疗资源整合能力,政府支持有限,整合公立医院资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此外,非公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一个大难题是如何打通上下联动实现双向转诊通道。一些非公医疗机构反映,把病人转上去了,但病人却转不下来。
徐向英表示,解决这些问题,由于体制,公立医院机制等因素原因,想一下子改变这种现状比较难。但分级诊疗的大趋势下,作为非公医疗机构也要主动出击,打好组合拳。
三博脑科在医联体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简单说就是 “沉下去、请进来、建平台”。“沉下去”就是三博脑科的专家下沉到医联体合作医院参与他们的门诊、手术、查房,直接提升合作医院医疗技术水平;“请进来”就是每年举办几十期神经外科培训班和学术论坛,自建院以来参训神经外科医生约7000余人次,每年组织召开的三博学术论坛,到今年已经是第十一届,规模近千人,来三博就诊的患者相当一部分就是来自这些同行的介绍和推荐;“建平台”就是创建“互联网+医疗”闭环服务模式,包括远程医疗服务、实时网络医院、互联网社群矩阵等。医院还通过远程查房、远程会诊、远程培训为2700家基层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已经覆盖全国25个省区市,真正做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人才建设是分级诊疗的关键
非公医疗吸引人才不只是高薪
高学历、高职称、大专家等高水平医疗人才在基层医疗机构少之又少,正因为高层次技术人员的匮乏,降低了群众对基层就医的信任度。解决好人才队伍建设,也成为分级诊疗成功的关键。从目前来看,非公医疗机构大部分是中小医疗机构,很多都是基层医院,非公医疗机构同样面临人才匮乏的问题。
徐向英表示,医疗行业最终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民营医院最大的发展瓶颈就是人才。”很多非公医疗机构吸引人才,首先想到的就是高薪,一些从公立医院跳槽至民营医院的医学精英来说,薪酬待遇只是一方面,个人职业发展更为重要。他们之所以跳槽至民营医院,看重的是民营医院灵活的机制可以使他们在公立医院无法实施的设想得以在民营医院实现。”
近些年,三博脑科在自己培养的同时,也吸引了不少大专家的加盟,医师流失率比较低,这与三博营造的学术氛围密不可分,使得中青年医学专家有个人学术发展的空间。2015年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同意三博脑科更名为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三博脑科医院正式成为首都医科大学直属医院,医院医、教、研统一划归首都医科大学进行统一标准下的管理。三博在学术上的发展高度不再受限。医院在科研立项、申报资金、医生职称评定等方面都有了保障,员工的归属感更强。医生除了一流的医疗平台,还有的教学和一流科研平台,扩大自己学术影响力。这些软实力可以培养人才,自然吸引了不少顶尖专家的加盟。
当然,分级诊疗制度并不是一项单一的制度,在服务体系上需要不同等级的公立医院、非公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同时参与,医疗机构也要全方位的提升、同频共振。三博脑科在医联体建设、远程医疗服务、实时网络医院、互联网社群矩阵等做出积极地探索,也表明非公立医院只要愿意承担社会责任,只要想做,一定有机会在分级诊疗体系上有所作为。徐向英表示,“在分级诊疗建设中,作为非公医疗机构的代表三博脑科也只是走出一小步,这条路有多长,引用西游记主题曲的一句歌词: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