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一
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
寻医之旅
晔问
问尊严,问名声
问灵魂,问态度
……
READ ON
沈益君
医生绝不能是一个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人物介绍
沈益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和德州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美国泌尿外科学会国际会员,中国性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男科医师青年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上海市生殖健康产业协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泌尿外科临床质控中心督导组专家。《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中文版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分册编委,《中华男科学杂志》审稿专家。精通各类泌尿肿瘤诊断手术和综合治疗,包括膀胱癌根治术,原位新膀胱术,回肠膀胱术,大体积多发膀胱肿瘤的微创治疗,保留性神经的前列腺癌根治术,TRUS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腹腔镜肾癌根治术,腹腔镜肾盂癌根治术等高难度泌尿外科手术,以及膀胱癌,肾盂癌,输尿管癌,前列腺癌,肾癌,睾丸癌,阴茎癌的综合治疗和靶向治疗。
采访笔记
“我最景仰的是吴老,吴阶平。如何做一个好医生,他有一句名言: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这三个为了,充满理想、信念和方法论,如一盏灯。”
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沈益君,擅长膀胱癌根治术,原位新膀胱术,回肠膀胱术,大体积多发膀胱肿瘤的微创经尿道手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保留膀胱综合治疗等。
在他的叙述里,我的眼前是这样的场景:一台膀胱癌原位新膀胱术,他取出了被癌细胞扩散的膀胱,正在截取小肠重建一个膀胱,他小心翼翼,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手术室的空调打的很低,他的身子是凉的,手术袍上沾满了病人的尿液。“全身是湿的,都是尿。”
膀胱癌病人膀胱重建的手术,他一年能做到五六十个,他说,在美国,一家大型医院的数量也不过二三十个,“没什么可比性,中国的病人基数太大。”他表示,早期膀胱癌病人的存活率较高,小便见血,是早期明显的征兆,原因很多,吸烟,或者过多接触化工原料。
他坦言,医学知识的匮乏和对死亡的恐惧,蒙住了病人的眼睛,一旦听说有手术机会,问的第一句话就是,医生,手术可以断根吗?“其实,哪些疾病可以真的断根呢,高血压,糖尿病,甚至感冒。”他不厌其烦的解释,一遍又一遍。
“医生不可以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如果医生不了解病人的情感,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医生。医学也是一个艰苦的行当,现行的评价体系偏向功利化、指标化,出现了很多需要我们反思的地方。现在大家情绪讲得多,情感、情义、情怀说得少。这是一种遗憾。”他说,追随恩师叶定伟教授十多年,他学会了刀术,也学会了医者的本分,善良,恻隐,将心比心。
采访这日是七夕,对他来说,没有纸杯蛋糕和夕阳。临别的时候,他说,接下来是连台手术,一共四台,大约要做到晚上十一点。我想,他是在手术台上付出所有的感情,而有句话说得好,“那些在感情里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人,都会如愿以偿。”
我注视着他近一米九〇的身躯,我希望,这个七夕的夜里,他能留一些时间,与自己相会。
1
从医之路
1979年,沈益君生于上海,如今工作的肿瘤医院对他来说,就是童年记忆里的一抹神秘。“那时的肿瘤医院看起来不大,几栋房子用花栏围着。我牵着母亲的手,乘49路去找住在医院隔壁弄堂里的舅舅,外墙的花栏挡着我的视线了,我好奇地问妈妈这是什么地方,妈妈说,那是肿瘤医院,里面都是非常厉害的医生,能起死回生。我点点头,那时就想,我长大也要做最厉害的医生(笑)。”
沈益君果然走上了这条路,建平中学毕业后,被保送进上海医科大学。而在大学,他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98级华山班的优秀学生,还没毕业就提前拿到了保研名额。本来是03年就读研究生的他,提早了一年确定导师。“真的挺顺的,没什么坎坷和波澜。”
在医学院本科学习的前两年,沈益君的确觉得枯燥了一些,他的满腔热情只好对着书本,直到上了临床,走到外科科室里,看着披着白大褂的主刀医生,走路带风,一把手术刀,叱咤风云,他心生欢喜。此时的脑海里,已经浮想出自己今后受人尊敬的无所不能的场面,就像上学时日剧《白色巨塔》,《回首又见他》里的医生,他说,这是那个年代医生特有的情愫。
男生总想做一些动手的事,他人高马大身材魁梧,总被夸赞是一块做外科的好苗子。在华山医院实习的时候,他也憧憬过华山医院地位崇高的外科科室——神经外科。不过,在外科轮转的日子里,他的思路最离不开的就是肿瘤——外科手术百分之五十左右都和肿瘤相关,这也是医学需要攻克的方向,既然要干肿瘤,为何不去肿瘤医院呢,抱着这个思路,他兴冲冲的跑去医教科和老师商量,没想到老师当场拍马定论,当天下午就把前来保研的他,带到了肿瘤医院正在门诊的叶定伟教授面前。
“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对老师也了解不多,没想到老师很热情,嘘寒问暖,把我当一个自家的晚辈照顾了。”沈益君进入泌尿外科,叶定伟教授是他的引路人,而此时,叶定伟教授主持的泌尿外科,科室成立时间不长,叶教授也是刚从长海医院调入肿瘤医院,算起来,沈益君是与叶教授几乎是同一时间来到了肿瘤医院泌尿外科。“老师是作为创科人,而我是老师的学生。虽然早已坚定了肿瘤治疗的方向,但惭愧的是,当时选导师,一点准备都没有,都不知道有泌尿外科的存在。”
第一天见面,门诊结束后,叶教授对沈益君仔细讲述了一番自己出国的感悟。沈益君才知道,在国外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病率比起过去直线飙升,而在国内的发病率还不算太高——教科书上记载的前列腺癌,肿瘤医院临床上一年也就两三例。
他还记得老师严肃的语气。“小沈,好好学,未来国内防治泌尿肿瘤的任务相当艰巨,这要靠你的。”那句话过去16年了,沈益君也已在肿瘤医院工作了16年。2014年,他晋升副主任医师。
沈益君坦言,他对医疗的理念,对疾病的认知,乃至仁心医术,都是叶定伟教授手把手带上道的。他的刀法也是和叶教授学的,深得老师传承,稳健细致。“外科讲究解剖,解剖学的好,刀可以躲着血管,下刀不见血,一两块纱布止血即可。这是最完美的状态,叶教授就可以做到——速度又快出血又少,对身体伤害很小,这是建立在多年的经验以及完整的解剖基础上的。他总教导我们要动脑子,知易行难,真正轮到我上场了,才能渐渐明白。我有个习惯,每次做完手术必须要复盘,哪一步做的不完善或者不很流畅,都会仔细研究——这是我每天必做的功课。”
2
膀胱肿瘤专科
十几年来,除了业务水平不断进步,沈益君最大的改变是,有了自己的特色专长,建立了亚专科——膀胱肿瘤,如今他是泌尿外科膀胱肿瘤的负责人,一年手术量700多例,90%都是与膀胱相关的手术,还有一些睾丸阴囊阴茎小众的手术。
“在肿瘤谱内,膀胱肿瘤的发病率排到第11位,10万人中,有80个人可能得膀胱癌。男女都可发病,男性偏高。膀胱癌在全国的发病率,超过泌尿外科里其它类型的肿瘤,比如前列腺肿瘤和肾脏肿瘤。如今我的病人来自全国各地,外地病人占到80%,这几年直线上升。”
在沈益君看来,膀胱癌的发病与两大因素有关。第一是抽烟,吸烟者和不吸烟者的发病率相差三四倍;第二是职业接触,某些工种时常接触化工染料、油漆等有毒成分,还有长期染发接触染发膏的人。“还有一个说法是饮食因素,有些人不爱喝水,尿液较少,尿量少了,排尿次数也少了,可能保留的致癌因子,在膀胱中停留的时间更久,会对膀胱有一定的影响。我做宣教讲座的时候,就会提到一点,不要憋尿,这是对身体好。”
最常见的膀胱肿瘤手术就是经尿道,在膀胱镜中做一个肿瘤切除的微创手术。如果病情十分严重,微创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要开腹或做腔镜,把膀胱全部摘除。膀胱全部摘除,排尿的功能没有器官解决,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在右侧腹壁挂尿袋。沈益君很明白,这种方法几乎世人都不能接受,就像是没有尊严的活着。
他记得,曾经有位70多岁的退伍军人,膀胱里有个10公分肿瘤,肿瘤如此巨大只能全切手术。可是不管家人如何劝说,老人死活不愿意切除膀胱,他只有一句话“如果让我没尊严的活着,还不如让我即刻就死。”最终,沈益君为老人选择了微创手术——普通的微创切除膀胱肿瘤,只需要5分钟,那天他花了近3个小时,一刀一刀帮老人切除这近10公分的肿瘤,膀胱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能实现老人的愿望,即使再累一点,我也很甘心。当然也不是想做微创就微创——膀胱壁分四层,如果肿瘤已经深入了肌肉层,那是一定要把膀胱拿掉的,老先生再怎么执着,我也不会同意的。”
如今,新的手术方法已经可以避免挂尿袋了。沈益君的特色就是新膀胱手术,取病人50-60公分一截肠子,用人工手缝的方法,在原来膀胱的位置再造一个新膀胱。这样一来,病人排尿不受影响,不需要挂尿袋,白天和晚上控尿也很满意。可是,更好的效果需要负担更高的风险,新膀胱重建的手术时间更长,没有经过长期培训的医者,绝对不可能操作新膀胱手术。
沈益君完成第一台新膀胱重建手术时,心理负担实在沉重。那次手术,叶定伟教授先完成了膀胱全切除,把一切准备好了,后面全权交给他来做。开始还顺利,但是不久,沈益君就遇到了难题——手术先要取肠,病人曾做过胆囊,阑尾和结肠的手术,肠粘连问题无法忽视,需要把黏连分开,如果分离有误,肠子就不能使用了。沈益君十分小心,他用剪刀一点点挑开,害怕自己一旦失误,好不容易得来的宝贵的手术机会也要付之东流。还好,他成功了,他的全身沾满了尿液。
“人家医生一台手术下来浑身是血是汗,但我要观察病人尿流是否通畅,导尿管流出的尿液流满了手术台,这是很正常的。”第一台重建手术重塑的那部分,他就做了3个多小时。
如今,沈益君一天他要排8台手术,其中1-2台大手术。“没时间休息,不是在开刀就是在门诊。肿瘤医院以肿瘤为特色,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而来,病人想要治愈的心思都是迫切的,所以只要力所能及,我都会接受门诊加号。”
半天的专家门诊,沈益君要看60多位病人。他坦言,每一位病人都想和医生多聊一会儿,当然这不可能实现。“大部分时间是花在沟通协调上。我做不到让每个人称心如意,但我希望在短时间内取得高效率的沟通。我十分仰慕中国著名的泌尿外科大师吴阶平教授,他的信条也是我的信条——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
口述实录
唐晔
您在这样一个声名卓著的全国重点学科工作,状态是怎样的?
沈益君
状态挺好的,很珍惜这个平台,以及导师和同事对我的帮助。这几年科室的病人数量直线上升,特别是分完亚专科后,情况更甚。术业有专攻,病人更加信任医者,交流更加和谐,工作也更顺畅了。
十几年来,手术做到现在,我变得越来越谨慎了。我们必须要敬畏生命。膀胱癌手术很有意义,因为很多肿瘤手术都是破坏性手术,但膀胱癌手术有的不仅要破坏肿瘤,更要重塑尿路,比如新膀胱手术,可以保全生活质量。重建手术的确很难做,手术并发症相当多,很大程度是由手术没有做好而造成的。所以,一定做到胆大心细,把每一步做到最好。
唐晔
如何判断自己可能得了膀胱癌呢?
沈益君
我们常看到膀胱癌的患者会有血尿。很多人看到尿里带血都是十分恐惧的,虽然这是一个不良的信号,但对膀胱癌的患者,只要一发现有血尿及时来医院检查,大部分都是早期的患者。早期患者中70-80%都可以有效治疗,不会转移,且不危及生命。不过有一点需要警惕,早期病人治愈后五年的复发率很高,即使到了十年,也有可能复发,那就还得手术。
唐晔
您与患者的沟通如何?
沈益君
很幸运,我碰到的病人大部分都蛮有素质的,都比较配合医生治疗(笑)。我很仰慕中国泌尿外科大师吴阶平,他的信条是“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刚进医院时,我也曾年轻气盛,不理智起来也会同病人争执,那时候最讨厌的是一个问题反反复复地问,而现在,病人再唠唠叨叨我也能沉住气,我变得更有耐心了。
唐晔
医院是个生死场,您会怎么宽慰病人和家属呢?
沈益君
我记得一件事。当时我还在胸外科研究生轮转,有一个病人患有肺部结节,需要手术切除肺的一叶。我参与了手术,主任开刀,我给他拉勾,还缝了一条重要的肺部血管。手术后,病人出现了呼吸困难,意识一下子就没有了,直到第五天,意识才开始清醒。目睹一切变化,我突然觉得人是那么脆弱,生死就差这口气。
在病房,让我最难受的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有一位35岁的病人,母亲带着来这里做了膀胱全切手术,妻子带着两个孩子也来了,妻子为了凑医药费还在附近打工赚钱。术后半年之后发现肿瘤转移到肌肉里了,只能化疗,不到半年,眼睁睁看着人消瘦下去,一家人就在病床边送走了他,母亲哭得晕厥。
我常会用自己的人生观去劝解病人,尊重实际情况,把更多的时间留给病人规划好自己的余生,不要悉数浪费在医院的病榻。
唐晔
您一天最放松的时光,是什么时候,您会有什么爱好?
沈益君
最轻松的时光,就是手术完了收工回家躺下。工作的压力推着我走,许多爱好都随时间慢慢淡去。我曾酷爱收藏钱币,太原路的钱币市场,学生时代三天两头跑去看,一个下午就在那里淘货,幻想过自己能做考古工作者;我还爱打篮球,练过中长跑,全市的中长跑竞赛拿过前十,不过一拿起手术刀,这些全都搁下了,不了了之。
唐晔
您觉得医学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沈益君
我觉得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关爱。
采访 | 唐晔 编辑 | 宣颖
版权声明:
本文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晔问仁医]后台留言;
授权使用请注明:“来源[晔问仁医]及作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