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在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门诊二楼药局旁,贴了一张“高层次人才优先就诊”的告示,引起了市民强烈反响。有市民不理解什么是“高层次人才”,医院给出的解释是“顶尖人才、杰出人才和领军人才”。
这个“强烈反响”,其实是强烈反感。翻开这条新闻的留言看,网民表达的是一边倒的批评。医院管理者对此如果觉得委屈,那是因为只注重了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大众的就医体验。
医院制造出了“高层次人才”的概念,那就一定存在“低层次人才”,或者是“中层次人才”。管理者很难解释清楚,为什么高层次人才需要优先就诊,而别的社会群体就不需要优先就诊?甚至,这种解释的程序都免了。如果没有媒体报道曝光,普通就医者连一个解释都得不到。
在媒体的采访下,医院才给出了这样的概念——“顶尖人才、杰出人才和领军人才”。不过这样的解释,其实等于不解释。因为它还是不能说清楚,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才属于顶尖、杰出、领军?正因为这种定义的抽象,解释权都垄断在医院管理者身上,你说是就是,你说不是就不是,就很难打消公众的某种疑惑。更关键的问题是,你们医院,会不会因此搞特权医疗,以权某私?
别忘记了“公立医院”的身份和责任,这个机构又叫全民所有制医院,而不是某个人的私有财产,当然理应对公众负责。简单点说,就是一切伤及公共利益的事情,都应该属于雷区。而“高层次人才优先就诊”恰恰涉嫌这个敏感区域。
概念空洞抽象,人为操作空间大,容易引起腐败不说。哪怕就医者真的属于这些优秀人才,也不适宜用这种方式来“奖励”这些群体。
因为生命权平等,公立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共有机构,有责任对就医者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而不能搞特殊化。对高层次人才而言,时间很重要和宝贵,那是对个体而言。对普通人群而言,自己的时间何尝不重要和宝贵?
最重要的是,医院作为专业主义为灵魂的机构,一切的言行举止应该崇尚专业。按照社会身份,而不是病情的危急程度来决定就医秩序,这种标准本身就是一种不专业之举。医院的行为专业不专业真的那么重要吗?答案是肯定的。
如果一旦医疗机构行事不专业,就可能对病人的就医权益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可能无形的影响到就医者的健康状态,这也是人们心理感受不舒服的原因。就像就医者到医院就医,看到一个医护者穿拖鞋或者是闻到其身上的酒精味,一种本能的反感油然而生。这个“高层次人才优先就诊”,传递的是同样的味道。
事实上,这些年来,公立医院屡屡被爆出特权医疗的丑闻,有特殊资源会得到特殊照顾的潜规则已经率见不鲜,人们早有积怨。现在,这家公立医院没有基本的避嫌意识,,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喊出“高层次人才优先就诊”,“勇气”可嘉,但起到的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作者 | 吴帅 医生
新闻出处 http://news.163.com/18/0824/09/DPVDV2KN0001875P.html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