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一种炎性反应的临床表现。在各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过程中,病原与宿主防御机制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
发热也有好坏之分
某种情况下:发热不全是坏事,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能增加白细胞的释放和活性以及干扰素和其他物质的释放,来抵抗外来入侵的病毒、细菌对人体的伤害,从而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在多数情况下,发热伴随的产热量增加,引起机体耗氧量增大、心率增快,消化液分泌减少,食欲不振,孩子不适感强烈。
如何界定发烧(0-5岁儿童)
体温升高超出1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
大多数医学研究将肛温≥38℃,或腋温≥37.5℃定义为发热。
由于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所以基础体温略高于成人,家长不用纠结偶尔1-2次37.3℃-37.4℃。
退热处理
1、口服药:
对乙酰氨基酚 代表药‘泰诺林’ (滴剂和混悬液)
10-15mg/kg/次 4-6小时1次(新指南6小时1次) 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布洛芬 代表药‘美林 (滴剂和混悬液)
5-10mg/kg/次 6-8小时1次 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2、栓剂(建议在惊厥、昏迷、抗拒口服用药情况下可考虑使用)
对乙酰氨基酚栓 (0.125 0.15 0.2 0.25)
双氯芬酸钠栓 (25毫克 50毫克)
3、物理降温(目前这个方法有争论,一般不建议使用)
洗温水澡、温水泡脚。
关于物理降温方法的使用
世界卫生组织曾专门对ARI伴发热患儿做了专门研究,证明传统的物理降温方法不佳, 酒精擦浴易产生皮肤吸收中毒,温水浴并不能帮助宝宝明显退烧。
新指南上不推荐使用温水擦浴退热,因为温水擦浴明显增加患儿不舒服感觉,冰水、酒 精擦浴更不可取。
但建议在以下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
1、体温>40度口服退热药物降温效果不好,温水浴可作为退热治疗的辅助措施;
2、不能服用口服退热药物,如肝肾功能明显异常、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
3、抗拒口服用药或服药后呕吐,表现烦躁或非常不适。
4、药物过敏患儿。
温馨提醒大家:开封的退烧药需要放在冰箱储存哦,开封后有效期2-3个月。
用药需在医生建议指导下使用,以上仅供参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