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医师节 | 手术室门开的那一瞬间 我终生难忘
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的信息创作发布,是小萱的重要工作内容。我们的“萱”言是:让医院可亲,让医学好玩。小萱一直觉得,医院的故事真的很温暖,医学科普也可以有温度。
我们做的,并不是刻意“包装”,只是真实呈现。其实,“没有温度,不是真正的医学。”让我们一起回顾那些年,感动你我的“中山故事”——
总有一些瞬间,会让你我感动
6
手术室的大门突然打开
那一瞬间令我终生难忘
只见床上、地上,到处都淌着粪便和粪水,连医护人员的白大褂都沾到了。但是,令我们所有人感动的是,他们在这种令人窒息的臭味下,继续工作,没有人嫌脏、嫌臭,所有人都井井有条地做着自己的事……
我90高龄的老母亲曾是姚礼庆教授和他的团队抢救回来的一名患者。 我怀着无比崇敬和感激的心情代表我和我的5个兄弟姐妹,特别代表我那的老母亲,来讲一个深刻影响我们家每一个人的真实故事。因为那段经历,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尊重生命,什么叫做大医精诚。
2015年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创新团队先进事迹报告会患者蒋立云感言
漫画作者:何义舟
记得那是2013年2月初,已过大寒,虽然马上要过年了,但是,当时我们一大家人的心情却十分沉重,因为我的老母亲已经在某二级医院住院一周,当我去看她的时候,却已神志昏迷。医院也已经两次下达了病危通知书,我们几个子女沉默地围在母亲的病榻前,母亲好像也正在渐行渐远……
我母亲一生艰辛,养大我们子女6个人。随着年事不断增高,许多慢性病找上了门,她患有糖尿病,后来又因为中风而偏瘫在床。自从母亲行动不便后,我们几个子女就轮流服侍。
母亲生性坚强,知足常乐。但没想到,在她即将迎来第88个生日的时候,忽然病情加重,差不多有一周多的时间都没有排便。我们只见母亲的肚子变得越来越大,好像身怀六甲的孕妇,却无计可施。医生想尽了各种办法帮助她排便,但并不见效。渐渐地,母亲失去了意识,束手无策的我们,只能一边照顾着徘徊在鬼门关外的老母亲,一边商量如何为她准备后事。
小年夜的下午,阴沉的天空忽然飘起了雪,不知是命运的安排还是灵光一现,中山医院忽然跳入我的脑海。我不能让母亲就这样离去,我要为她最后一搏!在和几个兄弟姐妹商量之后,我们一致同意立即请“120”转到中山医院进行治疗。
下午2点多钟,救护车在清冷的马路上一路呼啸,我们在车上祈祷,希望奇迹发生。下午3点,救护车停在中山医院的急诊室外,急诊科医生非常认真地为母亲进行了检查,明确诊断为肠梗阻,立即请内镜中心会诊。
这原本是春节前上班的最后一小时,大家马上就可以回家迎接除夕和新年的来临,但内镜中心的姚礼庆教授没有丝毫松懈,他仔细查看了母亲的情况,果断说了一句:“有希望,支架通便。”这句话,让我们所有子女的心,为之一振。
他立即安排我的母亲转到门诊4楼的内镜中心进行治疗。看着手术室的门缓缓关闭,我们的心都安定了许多,因为我们都觉得,姚教授就好像我们的老大哥一般,他和我们一样,竭尽全力要挽救我母亲的生命。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夜色渐深,但我心里感到,希望正渐渐降临。
晚上6点,手术室的大门突然打开,那一瞬间令我终生难忘。说起来好笑,最令我难忘的不是老母亲瘪下去的肚子,不是姚教授从手术室里走出来时的轻松表情,而是从房间里忽然爆出的一股强烈的粪便的恶臭味。当闻到这股臭味的时候,我们全部人的心里却都乐开了花,因为,堵塞在母亲肠子里的粪便终于排出来了!
只见床上、地上,到处都淌着粪便和粪水,连姚教授的白大褂都沾到了。但是,令我们所有人感动的是,医护人员在这种令人窒息的臭味下,继续工作,没有人嫌脏、嫌臭,所有人都井井有条地做着自己的事。姚教授脱下手套,拍拍我的肩说:“放心吧,肠梗阻已经解除了!”
此时,我竟不知道该说什么感谢的话,只觉得鼻子一酸,紧紧握住了姚教授那双厚实的手。中山医院内镜的技术果然了得,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中山医院不用开刀,小小的一个支架就可以起死回生,实在太神奇了!
姚教授又在内镜中心转了一圈,他说:“要过年了,得确保安全。”
我永远记得,那天,外面已是漫天飞雪,而姚教授是最后一个离开内镜中心的医生,我看着他消失在万家灯火之中。
当晚放完支架,解除肠梗阻后,母亲即转入外科监护室。第二天是除夕,母亲已经恢复了意识,我们子女6人在探视通道与母亲挥手致意,母亲对着我们微笑。真好啊,我们的母亲又回到了我们身边,我们内心充满了一种重逢的喜悦。
这时候,只见一个熟悉的白色身影来到了母亲身边。哎呀,这不是姚教授嘛!除夕他也上班吗?我们感叹:医者父母心,真是太不容易了!
姚教授仔细查看了我母亲的各项生命指征,还问我母亲:“吃东西了没有?肚子还难受吗?”我母亲一一作答,并且向姚教授竖起了大拇指。
姚教授从监护室出来后,找到我们,和我们仔细分析了我母亲的病情。他的表情不似昨天那么轻松,而是略带严肃地对我们说:老人的病,只是暂时得到缓解,因为老人得了大肠癌,肠道里的肿瘤才是肠梗阻的罪魁祸首。放支架能够快速通便,缓解肠梗阻,但是如果不手术,还会慢慢堵起来。等母亲炎症消退,身体也恢复得好些以后,还是建议通过手术摘除这个“定时炸弹”。
当然,这样高龄的老人,且患有糖尿病、中风,手术是有较大风险的。我们十分信赖他,所以请他一定要亲自为母亲手术。姚教授一口答应,让我们再一次感到安心和放心。
半个月后,姚教授又为母亲实施了肠癌切除术,手术十分成功!术后,他没有一天不来看望我母亲,总是在忙完了内镜中心所有的事情后,匆匆赶来病房,还亲自给母亲换药,非常细心,非常负责,直到母亲半个月后康复出院。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先放支架、再做手术的治疗模式,正是姚教授的发明。这一招“缓兵之计”,不知解除了多少病人的痛苦和多少家属的燃眉之急。
看着一天天恢复神采的母亲,我们真是庆幸遇到了像姚教授这样,仁心仁术的名医大家,不仅技术精湛,而且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2015年春节,我母亲过了九十大寿,她最大的曾孙已经16岁,四代同堂,尽享天伦之乐。
我们一家人能够其乐融融,我们子女后辈能够继续陪伴在老人的身边尽孝,这一切的一切,都要感谢中山医院的医生和护士。
你们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也用你们的敬业和奉献,教会了我们如何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