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
“心脏支架” 不少人都听过,堪称是当代心脏病学最伟大的发明。但这小小的支架,你知道它是怎么放到心脏里去的吗?
“心脏支架” 是通过 “介入手术” 的方式植入的,我们不妨由 “心脏介入手术” 说起。
心脏介入原理并不复杂
人体的大动脉从心脏发出,逐渐分成各级动脉供应各个肢体、器官,分散成小动脉、毛细血管后,再汇合成静脉,全身的静脉再汇合起来,通过大静脉回到心脏。换句话说,全身每一处的血管,都直接或间接与心脏相连。
因此,人体的血管是通向心脏的天然通道,而介入手术就是沿着血管进入心脏而完成的。具体如何做到,就让心外科主治医生乔帆为大家揭秘吧。
条条血管通心脏
这样的手术中,医生主要靠导丝和导管进行操作,手术往往是在专门配备了透视设备和辐射屏蔽的“导管室”进行。
建立通道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通道,进入到血管中去。
通常是类似打针一样,用特殊的针直接穿刺血管。
最常见的是选择手腕上的桡动脉或者大腿内侧的股动脉。
用来穿刺血管建立通道的针和鞘管
放入导丝
然后,顺着针放进金属丝,这时针便可以退出,留着金属丝在血管里。
以这根金属丝为骨架,医生放入鞘管,将血管撑出一个通道,由此便可以顺着通道将导丝和导管一路深入到心脏去,直到抵达冠状动脉。
这里的导丝不是一般的金属丝,而是一种极细且精密的材料,它整体柔软,而尖端可以由医生操作进行灵活的弯曲和转向,穿越複杂的路径,从比拇指还粗的大血管,一路进入到比麵条还细冠状动脉中去。导管则能顺着导丝的路径在血管中蜿蜒穿梭。
导管和导丝
血管造影
在一路抵达目的地的过程中,医生需要通过 X 光透视来观察情况,也需要通过导管推入 “造影剂”,在 X 光下清楚显示血管,找到病变部位。
X光透视下的冠状动脉箭头示病变狭窄的血管
放入球囊、支架
顺着导管,医生将一个包裹了金属支架的球囊送入病变部位的血管,将球囊充气,用大约10倍大气压的压力将金属支架撑开。
心脏支架的张开过程
这种支架,一旦安放好便终生保持形状,永久性的支撑住狭窄部位。
为了避免裸露的金属上长血栓,再次引起狭窄和梗阻,新一代的支架在表面有一层药物涂层甚至生物涂层,大大减少了再次狭窄的发生率。
听起来很简单的过程,实际上却是惊心动魄!
当病人已经发生心肌梗死,能否最快时间开通梗阻的血管,是挽救生命健康的关键。
由于导管极小,医生必须得用 X 光透视进行手术。
而每次进行X光透视进行手术,都是一次能造成伤害的射线释放。
每次大概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手术,对于病人来说健康风险很小。
但作为医生,一年多达数百台这样的手术,工作几十年下来,也会累积相当大的辐射剂量。
为了减少射线伤害,医生需要身披一整套防护服——铅制的围裙、背心、腰带、围脖、帽子、面罩等,加起来重达三四十斤,上手术台便犹如穿了一身古代的铠甲。(见下图)
然而,这样的防护依然不能保证手术医生的健康,总有部分身体暴露在外,射线散射也无处不在。
据不完全统计,介入医生患恶性肿瘤、白内障等疾病的风险高于其他医务人员,而由于长期身负沉重的铅衣,关节和脊柱问题也相当高发。
以上,便是小小的支架放进心脏的过程。
虽然看起来并不复杂,但是很重要,特别是对于已经发生心肌梗死、病情危重、需要急诊的病人。一根细若毛发的导线牵引着小小的金属支架,置入被堵塞的心脏血管,就可以拯救缺血的心肌,让可能随时猝死的病人不再命悬一线。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