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收到
来自朋友的
问候
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1、感冒或者鼻炎发作后几天出现耳痛。
2、感觉耳朵好像被纸闷住了,不痛也不痒。
3、乘坐飞机之后,耳朵闷胀的感觉迟迟不消失,反而加重。
当你去医院就诊,医生告诉你,这叫“分泌性中耳炎”,然后却让你带着一堆治疗鼻炎的药物回家时,你是不是很疑惑?明明是耳朵不舒服,为什么要治疗鼻子?
虽然“分泌性中耳炎”也有“中耳炎”三个字 ,但是与大家观念中向外流“脓水”的“化脓性中耳炎”不同。
它的发病原因,真的与鼻子有很大的关系。
耳朵和鼻子表面上,看似隔着一大块 “ 耳光肉 ” ,互不相干。 其实,它们在后方打通了一条地道,叫做 “ 咽鼓管 “ 。
这个地道的一头通向耳朵,
道路尽头有个封闭的小房间叫做“ 中耳腔 ” 。
(咽鼓管是它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
另一头通向鼻子,
走出去,
请注意脚下,
不然,
一脚踩空就直接掉到你的喉咙里,
因为那是一个叫做“ 鼻咽部 ”的恐怖悬崖,
在鼻腔的后方,
咽腔的上方。
如果咽鼓管在鼻腔的开口被堵塞,就相当于堵住了中耳腔“ 唯一 ”的通气口,造成中耳腔内的压力低于外面的大气压力。
由于 压力的不平衡 ,鼓膜会向中耳腔内凹陷,这时你就会感觉耳朵外面好像蒙了一层纸,类似于飞机起飞时的闷胀感。
如果堵塞的原因迟迟不能消除, 中耳腔的粘膜会因为负压,分泌大量的液体,这些液体积聚在中耳腔内,会造成中耳腔积液。
这时,耳闷的感觉会非常明显,头部的运动可能引起液体的运动,所以还有可能感觉到有水在耳朵中晃动。
咽鼓管堵塞的最常见原因是:
鼻涕、腺样体、肿瘤。
上呼吸道感染,鼻炎反复发作,大量的鼻涕堵塞咽鼓管,会出现耳痛、耳闷的情况。
肥大的腺样体是引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
全能妈妈养成记 3 --- 娃扁桃体腺样体肥大,不要慌!!
鼻咽癌早期,可能鼻腔没有任何不适,反而以 “ 分泌性中耳炎 ” 为首发症状。 所以对于成人的单侧 “ 分泌性中耳炎 ” ,医生可能会建议你做一下鼻内窥镜检查,看看鼻咽部是否有新生物。
这就是为什么, “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治疗措施都是针对鼻腔的原因。
针对病因治疗,解除阻塞,重新开放鼻咽部的咽鼓管开口。
药物治疗,如 减充血鼻喷剂,糖皮质激素喷鼻剂,促进粘液排出的促排剂等。
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话,可能需要咽鼓管吹张,中耳腔抽液等方法。
如果反复发作,
咽鼓管总是不太通畅,
怎么办?
开不了门,
那就开个窗吧,
行中耳腔置管术(切开鼓膜,放置通气管,使内外压力平衡,方便中耳腔的积液流出)。
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关键,在于积极治疗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发病(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肿瘤等),治疗期间不要用力擤鼻,这会加重耳闷及感染症状。
当被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时 ,一定要遵从医生的嘱咐,好好喷鼻,别以为医生给你“开错药”哦!
原标题 不走寻常路的“分泌性中耳炎”:耳朵不舒服却要治鼻子?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