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浙医健为例 谈国有资本参与企业医院改革的深度探讨

2018
07/30

+
分享
评论
院长有话说
A-
A+
周末,我受邀在杭州参加了全国企业医院发展大会,全国15个省市的三百多个企业医院的代表共聚一堂,共同商议,新医改背景下,中国企业医院的改革发展之路。

周末,我受邀在杭州参加了全国企业医院发展大会,全国15个省市的三百多个企业医院的代表共聚一堂,共同商议,新医改背景下,中国企业医院的改革发展之路。虽然会议内容丰富多彩,但是东道主浙江医疗健康集团的改革创新之路。无疑是大家所学习和关注的热点。这次会议上我的报告也是以此为主题的。可以说,当前,浙医健的改革创新模式,可能是中国企业医院改革中一个最具有新意和挑战性的案例之一。透过浙医健的改革探索,我们对于中国企业医院的未来改革之路,做几点战略性深度思考。

第一,国有资本注入企业医院改革带来的新貌与新路。

在浙医健的两年改革探索中,有几个特点,已经形成。

一是医疗集团化的新板块初具雏形。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探路。目前已有四家国企公立医院加盟浙医健集团。经过浙医健医院管理团队的专业指导与学术交流,已进一步明确了四家医院新一轮的改革与发展战略路径。这四家医院都将通过集团化改革、精益医疗管理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创建,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二是定位于大健康,致力区域性健康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的构建。定位于“大专科、小综合”,探索与政府办公立医院差异化发展道路。以医疗服务的多样化为切入点,推动医院的医疗和旅游、养生、养老、医药、保健、信息、保险、金融等产业相互融合,形成“医、养、游、智、研”等“医+X”的全新板块。

三是做足品牌,精心打造连锁型医养省域医疗服务领域的新标杆。引进社会化专业团队,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医养结合);引进美国哈佛医学院项目。中国台湾地区的体检管理系统。探索实践“健康+旅游”省域医疗服务融合发展的新路。目前,一个省域的医疗服务竞争,可能多为红海。而医养结合与康复保健医疗尚有许多蓝海。值得关注与探索。

四是广泛合作,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社会与百姓的健康需求。浙医健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优势,参与与公立医院改革合作,与开化、长兴等县(市、区)政府合作办医积极推进企业医院的改革与转型发展;发挥基金杠杆效应,拟设立规模为100亿元的浙江省医疗健康产业基金,带动大旅游、大健康的协调发展。

第二,国有资本注入企业医院改革的几点新认识。

一是企业医院发展思路需进一步厘清,对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也需提升。

二是企业医院内部运营理念比较滞后,专学科发展方向不明,遭遇瓶颈。

四家医院在改革之前,都是国有企业的职工医院,主要服务的对象为国企职工。因此,医院重点专学科的发展都集中在职业病防治、烧伤、康复等专科,其他科室的发展较为薄弱,也缺乏特点与特色,很难适应区域医疗改革与医疗服务市场的需求。

四是企业医院的管理平台亟待完善。引进管理,服务,人才新系统的要求,需要及时解决。

第三,关于中国未来企业医院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是企业医院改革不能只有唯一一条路的认识。

有些人对企业医院非常敏感!说起来常常就是只能一,不能二。我们应当鼓励改革创新的多元化与多样性。有些人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禁止与误区。这可能也是值得讨论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不仅仅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是适用的。同样,在中国企业医院改革中,也应当是一条有希望的新出路。这次,我们在杭州医院改革与管理的深度研讨班,请来的日本大阪国际癌症中心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案例,向我们中国同行们,揭示了最新的亚洲与国际改革发展经验。这次无锡的亚洲峰会上就有国际公立医院改革与民营医院改革的对接圆桌会议,也说明了亚洲同行的医疗改革认识也是多元的。中国对于民营医疗的认识上问题,也需要通过改革的精神来加以解决与扭转。

二是医生集团可以为企业医院改革赋能。

最近,有些研究者对于中国的医生集团改革褒贬不一。有人不知是从哪儿研究出来的结论?还是什么改革预言家与标题党?声称什么中国医生集团90%将会是死亡?这种危言耸听式的医疗改革的断言,可能是不对的。

当然,中国医生集团改革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不能只有走出体制的医生,抱团行医的单一模式!应当鼓励体制内医生的多点执业医生集团,院长医生集团,网络医生集团,共享医生集团和投资人兴办医生集团等共同起步与共同探索改革新路。企业医院改革要秉承轻资产运营的思路,今后大量的医疗资源,应当通过与医生集团的对接来实现。

三是中国医疗改革不能各搞各的。

过去,我们对于中国医疗改革的研究与认识,往往只限于单一研究对象、单一区域、单一类别的比较多。因此,研究公立医院改革的往往只有单一性的改革认识比较严重。对于其他领域,其他方面的改革认识,往往又会是一窍不通,或者是一叶障目。其实,我认为,改革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要通过改革的方式方法来解决不改革根本无法解决的难题。改革在中国的医疗界又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缺一不可,或者相互关联。改革的玻璃门,首先就是在认识上的禁区太多!以及有许多的不二选择!中国医疗改革各搞各,最典型的可能就是企业医院改革的何去何从问题上,还有实体医疗发展与网络医疗发展之间的变革之路,似乎永难不出现相交的议题。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改革与创新者们深度思考与认识的关键点。

作者名片

易利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二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人民政府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曾任多家三甲医院院长,曾被中国医院协会评为全国优秀院长。著有25部医院管理专著。世界性IHF国际医院管理杰出奖、多项亚洲医院管理奖、中华医学奖、中国医院创新奖获得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企业医院,浙医健,资本,医生集团,改革,医疗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