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圈最火的免疫疗法 未必适合所有人
时下抗癌圈最火的莫过于免疫疗法。自2013年美国《科学》杂志将其评为年度科学重大突破之首以来,它已成为最热门、最振奋人心的颠覆性技术之一,正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疗不同的肿瘤群体,而它也是吸引国内患者出国看病的重要因素。
作为新一代抗癌“利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能唤醒免疫系统抵抗肿瘤的新型免疫疗法,对癌症治疗疗效显著。中美跨境医疗领导者汉鼎好医友介绍,目前,国际上已获的CTLA-4、PD-1/PD-L1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包括:Yervoy(Ipilimumab)、Opdivo(Nivolumab)、Keytruda(Pembrolizumab)、Tecentriq(Atezolizumab)、Imfinzi(Duravulumab)、Bavencio(Avelumab)。其中,PD-1抑制剂Opdivo近期已在国内获批上市。在肺癌领域,免疫疗法已被写入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临床实践指南,可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治疗方案。
免疫疗法虽好,却可能对你没用
然而,免疫疗法虽好,也有一部分患者用后没有效果。近日,著名反派演员计春华因肺癌晚期逝世,治疗期间,他曾通过香港朋友购买了PD-1药物。但治疗了两个疗程,效果并不理想。
研究者们曾专注于寻找患者基因组中的突变,并以此解释为何免疫疗法治疗效果会存在个体差异。过去两年中,芝加哥和巴黎的研究人员发现,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取决于肠道微生物群中革兰氏阳性菌的存在,包括两歧双歧杆菌、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和海氏肠球菌。
去年,研究团队分析了249名接受了PD-1免疫治疗的肺癌、肾癌等多种上皮性肿瘤患者,其中有69名患者在免疫治疗开始前或刚开始时,接受了抗生素治疗。
结果发现,这些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在接受PD-1抑制剂治疗后,癌症很快复发,总体生存期比未服用抗生素的患者缩短了近45%。经进一步研究发现,患者对免疫疗法的临床反应,与一种有益菌的相对丰度相关。而使用抗生素可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从而极大影响免疫治疗效果。在今年1月的《科学》封面文章中,肠道微生物影响人类癌症患者免疫治疗效果再次得到证实。
对此,肿瘤专家迈克尔·卡斯特罗(Michael Castro,曾多次入选“美国顶级医生”)博士解释:“肠道微生物通过指导免疫细胞表达趋化因子受体,使免疫细胞可以追踪进入肿瘤微环境。免疫疗法的功效会因为抗生素消除细菌而被消除,也可通过在实验室动物的肠道中放入这些细菌而产生。免疫治疗对缺乏这些革兰氏阳性菌的患者完全无效。此外,肿瘤患者对化疗和放疗的应答率也与微生物群的完整性有着微妙的联系。”卡斯特罗博士建议,肿瘤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应及时检测评估微生物群情况,并推荐益生菌(VSL-3)和益生元(菊粉和发酵食品)的组合来优化肠道微生物群。
原标题 出国看病别盲目 癌症免疫疗法未必适合你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