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难在哪?
文 | 秦永方
绩效概念说起来很简单,理解起来也很容易,如何在医院落地确是一个很难的事。绩效管理中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梳理,摆不平、缺乏激励的绩效肯定没道理。
绩效预算如何分配才合理?
多劳的标准有哪些?
优绩的条件怎么定?
绩效激励如何调动积极性?
绩效约束机制咋建立?
绩效管理与医院管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绩效管理这个工具,规范和推动医院综合管理,但是绩效管理不是万能的,也需要医院综合管理的协同,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先从绩效激励为了什么的问题,许多人都会说,绩效就是为了给员工分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但是再问一句,调动员工积极性为了什么?许多都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其实,目标管理才是绩效管理的出发点和最后落脚点。
医院绩效管理体系,不但是围绕科学绩效考核指标的一个确立过程,而且是找出问题,深刻剖析,研讨解决方案,逐步形成管理体系的过程。目标管理是将医院的战略目标与部门目标、员工个人目标相结合的活动,运用目标管理的方法,可以帮助找到关键绩效指标,并将绩效指标的建立、目标分解、工作标准、业务流程及需待解决问题等环节紧密相联,从而找对绩效管理的正确方向。
由此可以看出,医院绩效工资方案的设计,应该有一个长远和系统的考虑,需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所以,绩效方案必须有明确的医院战略目标,围绕医院战略目标,确定医院的绩效战略,目标才是绩效管理的出发点和最后的落脚点。
1、绩效如何决策
绩效如何决策?绩效不是简单的分钱游戏,是通过分钱的游戏规则的制定,实现医院管理的目的。所以说,绩效规划最关键,一个好的绩效规划,通过绩效管理这个抓手工具,实现调动员工积极性与规范和推动医院管理,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绩效规划如何设计?
前瞻性。绩效规划首先要依托医院战略规划,服从于医院战略规划,绩效规划需要要有前瞻性,对医院长期战略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
系统性。绩效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医院绩效的复杂性,不仅仅是收入单一指标,涵盖医院的方方面面的指标,绩效规划要有系统性思维。
科学性。绩效规划需要有先进的理论做支撑。
适宜性。绩效规划不是越大越好,关键要实用。
(2)设计医院绩效管理方案需要考虑哪些事宜?
有了医院绩效规划,需要把规划转化为绩效行动,就需要设计好医院绩效管理方案,在方案设计中,需要考虑哪些事宜,直接影响方案的落地。
长期的医院绩效咨询中,总结起来有5各方面的事情,需要重点考虑。一是一把手管理思维,二是医院文化环境氛围,三是医院整体管理效率和执行力,四是绩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五是员工的参与和支持度。
2、绩效决策咋落地
有了好的绩效规划,决策好形成医院绩效管理方案,就需要研究如何才能落地,接地气是核心的难题。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关键
由于绩效敏感度高,关注性强,涉及到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绩效变革统一思想是前提,特别是医院领导班子要达成共识,绩效实施是从上到下“压力传到”体系,如果班子思想不统一,很容易产生改革阻力。其次是中层管理干部,是承上启下的中枢,如果对绩效变革认识不到位,很容易导致绩效变革政策棚架,甚至导致绩效变革失败。最后是员工,要正确理解和认识,绩效变革对个人有什么好处。
(2)有效沟通民主集中制是“万能剂”
绩效不但影响到个人的“钱包”,还影响到个人价值和名誉,所以绩效烦,绩效难,绩效难于上青天。绩效经常是“小调小地震,大调大地震,不调月月震”,绩效方案改革不可能让所有员工满意,稍微不慎容易出现“一哭、二闹、三上告”。这也是绩效变革最艰难点。所以说,绩效不让民主也不行,全民主也不行。我在绩效管理中,探索出“民主集中制”方式,即提高了员工的参与度,也提高了员工对方案的认可度,成功的经验就是,有效沟通是解决绩效难点的“万能剂”,从访谈、调研、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通过望闻问切,了解医院管理者与员工对原绩效方案的评价和改进的建议,员工感觉到了尊重,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同时让员工全程参与科室价值评价、岗位价值评价、资历系数计算、医疗项目风险难度系数评价、病种风险难度系数评价,提高员工的参与度,才能提高员工对方案的认可度,这就是为何誉方医管绩效方案落地最高的“硬道理”。
(3)绩效预算公平性分配兼顾公平
有了绩效规划,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有了广泛的民主参与,把集中融于绩效方案设计的全过程,为绩效预算分配提供了认同的参考数据,通过誉方医管公平性分配模型,用数字的方式展示,绩效怎么分配才合理,有效的化解“患贫富患不均”的难题,为绩效变革提供了稳定的改革环境。(专文介绍)
(4)增量增效驱动激励体现效率优先
绩效变革涉及到利益调整,如何化解绩效变革中的阵痛,必须充分考虑绩效变革失败的风险性,找到新旧制度转归的“对接点”,实现“基地找平”是难题。我在绩效咨询辅导中,总结为“存量不变、结构调整、增量导向、平稳推进”十六字方针,存量不变是指绩效变革初期,科室绩效原来的存量不要大变,结构调整是指核算的方法发生变化,从收入一个维度向多维度积分核算过渡,建立新的绩效模型,增量导向是通过提质增效实现效能提升,平稳推进是指建立新旧方案双轨运行比对期,为新绩效方案顺利推行做铺垫。
(5)考核约束机制要建立
增量绩效驱动,犹如加油门,充分调动了员工积极性,在积极性调动的同时,要建立“刹车”装置,考核约束机制要配套推进,确保医院目标的达标。结合政府、及医保考核医院的目标,设定科室的绩效考核目标和标准,与绩效工资直接联系,提高绩效对管理的规范驱动力,但靠说教很难持续有效,绩效配套可以快速有效。
(6)院科两级分配合理调动个体积极性
绩效方案落地有一个很重要的瓶颈制约,就是院科两级管理核算与分配,主任负责科室的行政管理,同时科室负责人也参与科室 的绩效分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引发了科室绩效二次分配的严重不公,影响到科室的和谐稳定,甚至科室的发展。为此誉方医管设计了“科主任综合目标管理绩效体系”,从体制上建立了新机制,与院长目标管理向适宜,符合未来医院管理趋势。
总之,绩效概念说起来很简单,讲起来很容易,听起来机动,想起来心动,回到医院无法行动,所有的绩效概念最后的验证就是落地,需要绩效管理者同道认真研究梳理,绩效没有最好,绩效没有一招鲜,但是有一条“摆不平、缺乏激励”的绩效肯定没道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