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幼儿自体心包主动脉瓣成形术 填补省内空白
近日,心脏外科病房收治了这样一名小患者。小患者晶晶(化名),今年4岁了,因感冒后高热不退,外院治疗无效后来我院儿科急诊,听诊发现主动脉瓣区杂音明显,进行心脏彩超提示主动脉瓣左冠瓣巨大赘生物形成,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
难点一
感染太重
晶晶的感染较重,住院后多次血培养均为阳性,在儿科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好不容易才把感染控制住。
难点二
年龄太小
为了根治,必须进行主动脉瓣手术,但晶晶年龄太小,一方面没有适合的主动脉瓣,另一方面即使更换了合适的瓣膜,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发育,必须再次进行手术替换更大的瓣膜,这对晶晶的身体将又是一次打击。
手术如期进行
心脏外科病房主任李东玉教授根据晶晶的彩超结果,判断她的右冠瓣与无冠瓣并未受到感染累及,综合考虑后决定放弃瓣膜替换方案,改用自体心包组织重建一个瓣叶,这样可以避免将来二次换瓣。
在完善术前准备后,手术如期进行。考虑晶晶为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及瓣膜发育不良,李主任决定行主动脉瓣单叶成形术(OZAKI AVNeo术)。
晶晶术后恢复良好,彩超提示新的瓣膜对合良好,心脏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现已康复出院。
填补省内空白
利用自体心包、牛心包、组织工程材料等进行主动脉瓣成形。应用自体心包由于不存在异种材质的血栓和排异问题,这项技术目前是国际上研究的热点。
李东玉前期曾向日本Ozaki教授学习自体心包主动脉瓣膜成形的技术,这种模具化自体心包主动脉瓣成形术随访九年无二次手术率98.3%,而且在透析患者、高龄患者、最小到6个月的婴幼儿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对于小瓣环、青少年儿童、不能长期抗凝的患者来说,这种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治疗价值。此类手术开展填补了我省在主动脉瓣成形术手术方面的空白。
科室介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脏外科成立已30余年, 心脏外科共有医生1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学位5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高年资讲师3人,住院医2人。 目前心脏外科是技术力量雄厚,经验丰富,设备先进的科室。已完成各种复杂心脏手术数千例,率先于东北地区开展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率先开展瓣膜置换联合房颤射频消融术,居国内领先地位。大量开展了婴幼儿、新生儿先心病的外科治疗,体外循环手术患儿最低体重仅2千克,非体外循环手术患儿最低体重仅为800克,复杂先心病矫治术手术成功率95%以上,居国内领先。近年来,科室开展急诊大血管手术,包括主动脉全弓置换+象鼻术+Bentall手术、全弓置换+象鼻术、半弓置换术,改良象鼻术等,效果良好。完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系统首例心脏移植。科室年手数量达到500余例。
李东玉,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脏外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从事心血管外科工作25余年,完成各种复杂心脏手术5000余例,率先在省内大规模开展冠心病的外科治疗,独立完成东北首例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特别擅长婴幼儿复杂先心病、冠心病、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供稿 | 心脏外科病房 梁延霄
编辑 | 宣传工作部 李桐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