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一名小病人的感动 这样的病人我喜欢!
急诊医生最怵两种患者:
受伤的孩子和醉酒的老爷们~
孩子受伤,家长都很着急,但是因为孩子的表达能力或者对伤口处理的恐惧往往不能配合医生治疗,家长又过于着急心疼孩子,最后为难了医生。
醉酒的老爷们就更不用说了,喝酒前,天老大他老二,喝了酒后他老大天老二,总之来到医院就是一位大爷,他想怎么样就得怎样,根本不听医生的治疗方案,最后严重的可能还会骂骂咧咧,甚至大大出手。
但是夜班那天,一个小病人却感动了我!
那天夜班,夏天的急诊外科永远有看不完的外伤病人一一喝酒打架,车祸,腹痛,各种外伤的。
一个年轻的母亲领着着孩子走进了我的诊室
孩子5岁,自己用一块小毛巾捂着受伤的额头,孩子很乖,不吵不闹,而且孩子的妈妈也在很有秩序地排着队,我看到出她很着急但是并没有加塞
“孩子怎么了?”
“叔叔,我不小心磕到了头,流血了,您看看”,孩子竟然主动回答了我。
我刚要去拿开孩子捂着头的毛巾,孩子有点害怕:“叔叔,您慢点。”
“好,你不动,叔叔轻点”。
我心里很高兴,我觉得这个5岁的孩子很懂事很坚强。
伤口在前额发迹处,约3cm,伤到了肌层。我还是有些顾虑:因为孩子的伤口需要缝合,来的只有孩子妈妈一个人,我怕孩子 害怕不配合乱动,孩子的母亲心疼孩子一个人又不能按住孩子。
“大夫怎么样,我家宝宝的伤用缝针吗?“孩子的妈妈问我。
我能感觉出她的着急,但是这位母亲还是很礼貌地询问着我。
“需要缝针的”。我刚一说出来,孩子立刻就哭了,哭声不大,眼泪吧嗒吧嗒地往下掉。
“宝,听话,你是小男子汉不许哭,医生叔叔给你缝针是让你伤口不疼不流血的,你要坚强,知道吗?”孩子的妈妈也掉眼泪了但是仍然在安慰着孩子。
我心里很感动,赶紧接过话来:“听话,不哭,一会叔叔用最小的针给你打麻药,用最细的线给你缝伤口,一点都不疼,给你缝得漂漂亮亮的好不好,我看你就很坚强一定能听话不动配合叔叔的对不对?”我的语气很柔和。
“嗯,我不动,我不哭,叔叔给我缝好看点,长大了我还找漂亮媳妇呢。”孩子的话一说出,我和她的母亲都笑了。
开完麻药和缝合用品我把孩子带进了手术室,孩子还是很怕,一直往后缩。
“宝宝听话,你看医生叔叔多好,特意给咱们用最小的针和线,你要听话的,知道吗?”
最后很顺利,孩子真的就乖乖地躺在缝合床上一动不动,我每操作一步都鼓励一下孩子,看着孩子两个紧紧攥着的小拳头,我甚至都有一点心疼了。很快缝合完了,我自己觉得缝合得很不错,愈合后应该不会有太明显的瘢痕。
“快,谢谢叔叔”。孩子的妈妈对孩子说。
“其实不用谢我的,是您家宝宝听话、坚强,是您教育的好和您的善解人意,要不我真的没办法缝合的”。我看看孩子笑着说
后来我就一直在抢救室和缝合室忙碌着。
当我回到诊室的时候,我看到刚刚那个孩子在我的椅子上坐着,看到我进屋赶快站了起来:“叔叔,谢谢您,我把我最喜欢吃的巧克力送给您,以后我也要当医生~“。说完孩子开心地跑出了我的诊室。
很感动,平时的时候最害怕来外伤的孩子了,孩子不配合,哭闹。有时候家长过于着急不听医生的诊疗措施,对医生大喊大闹,平时教育孩子的方达不合理,导致孩子恐惧医院害怕医生。
“不听话,不听话就给你打针”。这句话我听的太多了,医生护士已经完全在孩子的心中成了“恶魔”,孩子当然恐惧,不配合
换种教育方法:“宝宝听话,医生护士给你打针是了让你的病快点好起来,轻轻的打一针虽然会有一点疼,但是病很会就能好了,我们就可以出去玩了好不好。”
换一种教育方法会有不同的效果
我也见过这样的妈妈,1岁多的孩子头磕破了,伤口并不严重,简单的消毒包扎就可以,孩子的妈妈急得完全失了魂,抱着孩子跌跌撞撞地跑进诊室,大喊着:大夫大夫~
孩子最后完全被他妈妈的举动吓到了,娘俩就一起哇哇大哭大喊,这样医生还怎么处理伤口。
自己的孩子伤到了,生病了做父母的肯定很着急,着急就能让孩子康复吗?有时候甚至把这种心疼撒气到医生护士头上,应该吗?
上面那个孩子和她的妈妈,这样的病人就算一晚上来十个,我也一点都不发怵,因为这样的病人让我喜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