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行政后勤“平均主义”绩效最头痛
作者 | 秦永方
平均一米深的水,能不能淹死1.8米高的人?有个答案,一种是不可能,假设深水区1.1米,浅水区0.9米,平均水深1米,很难淹死1.8米高的人;一种是可能,假设深水区水深1.9米,潜水区0.1米,平均水深1米,淹死1.8米高的人在深水区1.9米的地方,还是可以淹死。
1. 平均主义思考
平均分配的思想最早形成于原始社会,平均是最高的社会准则。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端的背景下,平均分享劳动成果,才能维系种群的繁衍。因此,平均分配的思想和规则,对于维持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平均主义导致人们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必然会扼杀效率,从根本上否认以劳动作为分配的根本尺度,否认劳动者在劳动复杂程度、劳动熟练程度、劳动强度、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和劳动成果等方面及薪酬的差别,是对“共同富裕”错误理解和认识,不符合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是违背社会历史发展要求的,是历史的倒退。
2. 医院行政后勤绩效“平均主义”盛行剖析
由于医院行政后勤部门工作差异性较大,不向临床科室有具体的绩效指标容易确定,大部分医院行政后勤人员绩效参照平均奖的一定比例发放,按照行政后勤岗位设定分配系数,计算绩效工资,医院行政后勤绩效为何“平均注主义”盛行,原因剖析如下:
(1)行政后勤岗位众多。由于医院行政后勤部门较多,科室情况不同,岗位众多,绩效核算困难,简单平均奖一了百了。
(2)行政后勤工作产出不易量化。行政后勤科室涵盖行政、后勤、医辅等众多科室,科室工作产出很难量化。
(3)行政后勤行政级别设计。行政后勤大多数都具有管理职能,医院行后大部分执行行政级别岗位,是处级还是科级或股级,同样都是一样级别,绩效无法拉开差异,采取平绩效均合稀泥。
(4)行政后勤官本位思想。行政后勤部门是医院的权利部门,官本位思想,是医院绩效政策的制定者和决策者,同在一个单位上班,就要利益共享,按照一线平均奖设置行政后勤绩效最好。
(5)医院管理比较粗放。面对医院行政后勤部门党政群管理部门、后勤保障服务部门、医疗辅助服务部门等众多科室,大多数停留在粗放式管理阶段,没有精细化管理的能力,绩效也就没法精细化,只有按照平均奖发放。
(6)行后人员关系复杂。行政后勤人员关系复杂,一部分是业务精英进入了管理岗位,一部分是有各自专业能力的实干的兵,一部分不是精英但是关系的群雄,还有一部分是历史赋予重任要养的人,也就决定了医院绩效分配难,平均主义盛行有这方面的原因。
3. 医院行政后勤绩效“平均奖(绩效)”计算方式大剖析
医院行政后勤部门的人员,占医院员工总数很大的比重,由于人员众多,医院平均绩效大部分按照人头计算,结果导致平均绩效过高,在医院绩效咨询实际工作中了解到,医院平均绩效计算方法很微妙,主要是与医院管理思想相配套,平均绩效计算方式主要有5种。
(1)一线绩效人头平均法。按照临床科室、医技科室总绩效与总人数计算,计算公式:
平均绩效=临床科室、医技科室总绩效/临床科室、医技科室总人数
假如某月临床科室、医技科室总绩效500万,总人数1000人,平均绩效=500/1000=0.5万元。
(2)一线医辅绩效人头平均法。按照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医辅科室总绩效与人数计算,计算公式:
平均绩效=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医辅科室总绩效/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医辅总人数
假如某月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医辅科室总绩效为540万,总人数1200人,平均绩效=540/1200=0.45万元。
此种方式比第一种方式平均绩效已经降低了,因为大部分医辅科室绩效不是很高。
(3)一线绩效人头扩大法。主要是医院考虑平均绩效太高,希望降低平均绩效,采取扩大分母的办法,根据医院情况确定增加计算人数多少。计算公式也多种多样:
第一种:平均绩效=临床科室、医技科室总绩效/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医技人数总人数
第二种:平均绩效=临床科室、医技科室总绩效/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医技人数、后勤总人数
第三种:平均绩效=临床科室、医技科室总绩效/全院总人数
这种方式其实就是为了降低平均绩效水平,才产生了多种算法,比(1)和(2)计算的平均绩效低不少。
(4)一线医辅绩效人头扩大法。一样也是为了降低医院平均绩效,采取扩大分母员工人数思考。计算公式与(3)相同,不在一一介绍。
(5)差异平均绩效计算法。按照不同岗位计算平均绩效,作为行后绩效发放作参考。计算公式:
科主任平均绩效=一线科主任绩效总额/一线科主任人数
护士长平均绩效=护士长绩效总额/护士长人数
医生平均绩效=一线医生绩效总额/一线医生总人数
护士平均绩效=一线护士绩效总额/一线护士总人数
同理可以计算副主任、副护士长、组长、正高、副高、中级、初级、实习岗位的平均绩效。
4. 为何行政后勤平均绩效容易陷入“平均主义”陷阱
医院行政后勤按照平均绩效作参考,确定行政后勤部门绩效总额无可厚非,但是由于平均绩效是平均水平,由于绩效方案因素,各个科室绩效多少不同,如果高低悬殊太大,很容易陷入平均主义陷阱,引发许多问题。
从分析表中可以看出:
(1) 打折平均奖金,科室绩效工资水平差异越小,打折调控作用越大;科室绩效工资水平差异越大,打折调控作用越少。
(2)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医院行政后勤人员绩效工资偏高的主要原因,平均主义思想害死人。
(3) 特别是很多医院一线人员吃紧,行政后勤人员超编,主要是行政后勤部门平均绩效具有虹吸效应,特别是对护理人员,在效益不好的科室,还要值班、承担风险,想法调动行后部门,导致吃平均主义绩效的越来越多,导致陷阱越陷越深,引发一线人员强烈不满。
5. 行政后勤如何突破“平均绩效”陷阱
现在行政后勤平均绩效按照人头算法决定,在人头少动脑子调节平均绩效不科学也不合理,平均绩效打折也是人为干预,容易导致行后人员的不理解,对于调动行政后勤人员的积极性也容易产生冲击。因此,应综合考虑科室、岗位价值系数与个人资历系数与绩效的关系,才是科学合理的,计算平均绩效的方法和步骤:
(1)科室价值评价。需要对全院科室价值进行评价,赋予每个科室价值系数。
(2)岗位价值评价。对医院所有岗位价值进行评价,赋予每个岗位价值系数。
(3)个人资历系数测算。对员工个人学历、职称、职龄、工龄、管理职能、学术等积分设定,测算每个人资历系数。
(4)人力资源合理性配置。按照三定方案测算,所有科室人员合理性配置,确定各科室人员定编人数。
(5)价值系数计算。各科价值系数总数=科室价值系数×[∑(岗位系数×岗位人数)×%+岗位个人资历系数和×%]×%+科室价值系数×∑(岗位系数×编制岗位人数)×%
(6)平均绩效计算。平均价值系数绩效=一线绩效总额/一线科室价值系数总数
(7)行政后勤科室绩效核算。行政后勤部门绩效=行政后勤部门价值系数总数×平均价值系数绩效×360服务满意度考核
(8)行政后勤个人绩效分配。行政后勤个人绩效应发数=(个人岗位价值系数×75%+个人资历系数)/本部门总数×%本部门科室绩效总数
(9)绩效考核配套。行政后勤部门建立对各岗位的绩效考核制度,按照出勤、加班、岗位关键KPI指标、服务态度、工作质量等。
总之,医院行政后勤绩效最难搞,但是平均主义绩效工资制度害死人,行政后勤绩效需要按照岗位价值理论,参考一线岗位价值绩效水平,应实行预算管控制度,建立与工作量业绩相配套的绩效考核制度,打破平均主义思想,实行以岗定酬,充分体现岗位价值,通过价值评价与绩效工资关联起来充分体现岗位价值,我们在医院价值评价中,例如院长的岗位价值一般都会在3-5之间,职能科主任价值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各个岗位的价值都可以充分体现,为以岗定酬提供了重要参考。
通过建立360度绩效考核制度,与绩效岗位绩效工资关联,督促行政管理人员尽职尽责,提高管理执行力和效率。医院医辅部门实行工作量积分绩效,后勤服务功能尽可能的剥离,不能剥离的模拟后勤社会后勤服务化,实行内部服务结算制度,按照提供服务收入扣除成本设置绩效提成,鼓励多干多得,防止后勤人员由于吃平均绩效,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什么活都找外部人,演变成为经理了。
敬请收看《医院绩效管理实操100问》健康界专享系列连续推出。
特别说明:此文为独家供稿《健康界》,其他任何媒体及个人,不得转载、影像或网上传播,如有侵权,健康界及作者本人均保留通过法律途径追究责任的权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