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医学科学领域的坚定追求者余锂镭|2018中国医学创新大赛报道

2018-06-29 15:37

走出一条中国原创的创新转化之路。

文/王方怡 健康界

2009年,27岁的余锂镭在QQ空间写“做一个自我找寻和超越的人”。

2017年,35岁的余锂镭在CIT2017青年医师研究奖颁奖典礼上说,“青年医生在立志成为一名好医师的同时,还应努力追求成为一名医学科学家。在创新中国、健康中国大好政策的鼓舞下,走出一条中国原创的创新转化之路。”

青年才俊已长成。作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教授、博导、副主任医师,余锂镭正处于科研创新黄金期。 

迷走神经之调控

自2006年9月进入武汉大学医学部读研,余锂镭便与心脏神经调控结下不解之缘。

说起专业,余锂镭颇为兴奋。

“人的神经系统很有意思。”余锂镭说,如同一天分为白天和黑夜,人的神经系统也分为两个部分,即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其中,交感神经白天兴奋,迷走神经晚上兴奋,二者在健康状态下相互平衡。一旦交感神经过于兴奋,则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心血管疾病又会进一步激活交感神经,形成恶性循环。

余锂镭所在的Nerual ReBalance(神经再平衡,下称NR)团队,就是要通过调控使得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形成再平衡。

来自NerualReBalance微信公众号

为何强调调控,而非直接消融?

余锂镭举例解释道:如果把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比作高速公路上超速行驶的车辆,使车速降下来的最好方法不是直接破坏发动机,而是踩刹车。“还不能急踩,而要慢慢地踩下去。”

对应到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即为加油系统,迷走神经即为发射系统。

因此,调控迷走神经,就相当于踩下神经系统失衡的刹车。

更进一步,余锂镭及其他团队成员,在团队PI——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大内科主任、心内科主任江洪的带领下,通过动物实验,发现针对全身多处分布的关键迷走神经进行调控,均可使整个神经系统达到再平衡。

但问题是,如何选择一个性价比更高、更适合临床病人、更安全简易的调控手段?

由此入手,余锂镭自2009年开始尝试研究。

2013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的资助下,NR团队在全球首次证明:作为迷走神经在体表的唯一分支,耳迷走神经的低强度经皮刺激(LL-TS)可对心脏起到保护作用。

心衰改善可无创

虽然这一课题最初关注于心房颤动,却为心衰改善带来一种新方法。

NR团队发现,临床上能够干预心衰进展的选择极少,而心衰是所有心脏疾病自然病程的终末阶段,病人数量众多、临床需求广泛。

但当时,国际上对于心脏自主神经的调控措施主要是有创策略,如心脏交感神经切除术、有创迷走神经刺激术等,在临床上应用有限。“我们就琢磨着,既然无创迷走神经刺激可以保护心脏,那是不是可以拿来用于改善心衰现象?”

2015年,NR团队开始着手该项临床研究,进行临床实验,撰写专利申请,并于2016年底完成三个专利的申请。

2017年初,团队推出产品原型,名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可穿戴式无创迷走神经调控系统”

该产品由可穿戴式迷走神经刺激仪(下称刺激仪)、经皮自主神经活性记录及自动分析胸贴(下称胸贴)、移动APP,以及远程服务器组成。

余锂镭(标清)

产品模拟视频

按照设想,胸贴可持续记录自主神经活性并自动分析,一旦自主神经异常并达到阈值,即可发放信号使刺激仪发放刺激,实现治疗效果;基于AI技术,该产品还能不断深度学习、优化参数,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而以智能手机APP作为操作终端的产品设计,兼具简单、方便等优点。

随后,余锂镭带着这一产品方案,在多场比赛中过关斩将,收获众多关注与肯定。

创新转化之困扰

今年4月,健康界在2018中国医学创新大赛现场,首次见到余锂镭。

演讲完毕,他被多家资本团团围住,受欢迎程度显而易见。

但是,余锂镭坦言,虽然该产品颇受资本追捧,但涉及具体对接仍存障碍。

一般而言,资本不愿投资科研团队,而是希望投入可以资本化运作的公司。但问题是,高校和医院的职务发明,如何合规合法、合情合理地通过成立公司进行转化?

“尤其像我们,既有高校职称,又有医疗职称,怎么能去开办一家公司呢?”

这亦不是余锂镭坚持科研创新的初衷。“我们擅长在科学问题上提供支持,也能在技术方面寻找工程师配合。”余锂镭表示,困难在于寻找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需要既熟悉医疗行业,又能团结工程师队伍,还能专业地运营公司。”

在余锂镭看来,医生、工程师和职业经理人应达成铁三角一稳固关系“以色列运营成功的创新公司,这个铁三角架得非常扎实。术业有专攻,自己开公司进行成果转化的方式,不适合我,或许也不适合绝大部分医生。”

诚然,医学创新项目的转化过程复杂且漫长,将各个环节交给专业人士已是业界共识。但由于成果转化产业在国内刚刚兴起,市场尚未成熟,人才队伍也较为匮乏。

因缺乏合适的CEO人选,NR团队暂时并无接受风投计划,“接受是对大家的不负责”。

原始创新之追求

但余锂镭的创新劲头持续而热烈。

他希望,将基础研究所得知识转化为产品,转化为中国制造的好器械、好药物,进而服务于病人,反哺于社会,为“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实现做出贡献。

为了这一目标,余锂镭先是购书自学,后又在网上寻找相关培训班,机缘巧合之下发现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的招生宣传,由此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作为CCI的首期学员之一,余锂镭如他的其他同期一样,在CCI收获颇多。

“加入CCI之前,我对成果转化几乎不了解,只是知道,不能只发文章。”余锂镭说,只发文章永远是在给欧美人做贡献。“我们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欧美杂志上,让他们利用我们的研究做成产品,再卖给中国的医院和病人。”

CCI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于2015年发起成立的、鼓励年轻医生进行临床创新的一体化平台。在CCI创新学院,余锂镭不仅结识到各方面的创新人才,还学习到如何将研究结果转化为产品、申请到专利、进入商业化进程。

而一旦涉及成果转化,便不得不提高校和医院的创新转化机制。

余锂镭表示,武汉大学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都十分鼓励创新成果转化。

“我们自己要先把政策理解透彻。”余锂镭认为,医生和科研人员应在国家整体趋势和要求下,及时抓住机遇,并踏实练足硬功夫,把好事做成好事,“别把好事做坏了”

团队文化之打造

但创新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事情,创新需要团队合作。

余锂镭将自己获得的成绩皆归功于其所在的NR团队。

长期致力于心脏自主神经再平衡研究的NR团队,截至2017年8月共有成员21人,其中包括8名博士研究生和6名硕士研究生。余锂镭在团队任Co-PI。

在江洪的带领下,团队对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培养方向清晰、路径明确。

“我们要求研究生们从临床实际问题出发,首先思考解决方案,然后通过反复查阅文献提出实验设计进行临床研究,进而通过研究验证解决方案是否可行。”余锂镭强调,不能仅满足于做好一名临床医生,还要追求成为一名医学科学家。

在此导向下,团队要求每名研究生每周至少参加2次实验、2次临床业务学习、1次组会讨论;并鼓励所有研究生尽快出国学习,为期至少1年;鼓励研究生至少参加1次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

来自NerualReBalance微信公众号

在余锂镭看来,形成创新意识非常重要。

“创新意识的形成,在于思维习惯的培养。”余锂镭表示,在知识学习以外,还需学会如何主动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且该方案务必做到切合实际,不能一味追求新技术,还需考虑实际情况和性价比。“最佳解决方案需要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能为市场接受,适合广泛推广。”

余锂镭的创新意识,亦是自研究生阶段开始得到培养。“我们整所大学、医院和科室,都已建立起这种研究思维。”

带着这种思维方式,从2006年到现在,余锂镭由一名研究生成长为教授,从临床新人成长为副主任医师,并参与和见证着NR团队十余年来的不断突破与收获。

这支团队的文化打造亦颇有意思。

在NerualReBalance微信公众号里,团队成长足迹清晰可见:每半年一次团队工作总结;每个重大研究结果均配发相应文章;每次大型学术会议演讲均公布演讲视频或PPT;团队简历实时更新;且时不时会发一些应景的科普趣文。

 NerualReBalance微信公众号七夕科普趣文

余锂镭本人亦是这样,随时随地可以讲出有意思的科普知识,透过研究观察生活,透过生活验证研究。

“比如,为什么有些临床病人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也没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但心脏血管还是出现了很大问题?就是因为他的情绪波动太大。”

“比如,如果想忘掉一个人,第一要适当减少接触,减少神经刺激;第二要想办法转移注意力,建立新的神经环路。”

科研创新正当年

在介绍自己名字的时候,余锂镭喜欢讲述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

那个故事里,有这样一句话:

“要知道,从古到今,名利都不是争来的,而是靠自已的业绩和美德赢得的。”

一步一步,余锂镭正是通过一项一项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不断积累业内声誉。

去年,NR团队创新性地将光遗传学技术用于心脏自主神经的调控,研究结果发表在《JACC》,并获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中国原创研究一等奖。

 

葛均波院士在ACC年会上为余锂镭颁奖

余锂镭表示,这项研究成果最大的吸引力在于,未来将有可能通过智能手机等体外设备,在心脏不适甚至死亡临近时,打开病人体内的无线光遗传学刺激仪开关,抑制过度活跃的心脏交感神经系统,提前阻断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挽救生命。

而创新从未停步。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我会不断为临床中尚未解决的临床问题思考解决办法。”他说,并且每天一定要抽出时间查阅大量文献,了解领域内的最新研究进展,寻求灵感和验证自己的思考,也会及时与团队成员交流。

“神经调控将是未来一个主流的研究方向。”余锂镭清楚地看向未来,“且不仅局限于心血管系统的应用。”

余锂镭诗一首·来自NerualReBalance微信公众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追求者,余锂镭,医学,微信公众号,交感神经,刺激仪,创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