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就能学会的骨肉瘤诊断法
2018-06-29 14:13
天地智慧
骨肉瘤(osteosarcoma,OS)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发病率在原发性骨肿瘤中占第二位。好发年龄为 10~25 岁,男性略多于女性。其好发部位为长骨干骺端,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最多见。骨肉瘤恶性程度高,易早期发生肺转移,预后较差。本文就骨肉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作一简述。
骨肉瘤好发部位分布
临床表现
1. 疼痛:骨膜受牵拉引起。特点:轻~重;间歇~持续;夜间痛;静息痛。
2. 肿块:可伴有局部肿块,硬度不一,病变部位可有局部皮温增高、静脉怒张。
3. 功能障碍:关节活动受限。
4. 病理性骨折
5. 贫血、消瘦、食欲不振等恶病质表现。
影像学检查
X 线检查(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长骨干骺端偏侧的溶骨或成骨,或两者兼具改变,形状不一,模糊不清;骨皮质破坏、瘤骨形成;骨膜反应:Codman 三角、「日光放射」等;胸片:有助于早期发现肺转移。
成骨型骨肉瘤X片
溶骨型骨肉瘤X片
混合型骨肉瘤X片
X 线检查示 Codman 三角(黄三角);髓腔内骨质破坏,大量瘤骨形成(红圈);「日光放射」(蓝圈)
小结
综上所述,若有上述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相应指标结果异常、影像学异常改变的患者,应转诊到专业骨肿瘤诊治中心就诊。所有疑似骨肉瘤患者的标准诊断步骤应包括:临床表现、体检、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碱性磷酸酶等)、原发病灶影像学检查(X 线平片、病变部位 MRI 及 CT 扫描 ),骨扫描,最终确诊尚需病理学诊断。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骨肉瘤诊断法,学会,骨肉瘤,影像学,骨肿瘤,检查,骨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
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