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三 七
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
寻医之旅
晔问
问尊严,问名声
问灵魂,问态度
……
READ ON
人物介绍
程忠平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同济医学院妇科微创医学研究所所长,亚太妇科内窥镜理事会上海办事处主任,卫生部妇科内窥镜培训中心主任。新加坡KK妇儿医院、德国汉诺威医学院访问学者。擅长妇科微创技术(腹腔镜、宫腔镜、盆底修复)、妇科恶性肿瘤、尿失禁、子宫肌瘤(保子宫)、子宫腺肌症(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子宫脱垂)及妇科疑难疾病。
采访笔记
采访等了一个小时,他有台手术结束晚了。我们照面的时候,他脑海里还在复盘,还没有从手术的状态中走出来,直到坐在办公室里,他为自己烧开了水,泡上了茶,眉目唇角才开始慢慢松动。
程忠平,主任医师(2级)教授,第十人民医妇产科主任,擅长微创技术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盆底疾病、女性不孕不育。首创腹腔镜下子宮动脉阻断、盆丛神经子宫支阻断技术。
我们坐着,大多数时间在聊医学史,聊大道哲学,聊人性中的静美。他与许多人不同,不仅仅是他的经历,从仁济到杨中心,再到十院,在二级医院拿到国务院特殊津贴,二级教授,更重要的是,一个“仁”字,主导了他的语境。他反复在说这个字的内涵,办公室里,还有他的两位学生。
墙上有一幅大字,“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他说,山是静的,水是动的,所谓仁医,就是真正能把心静下来的医生,这样的医生,在名闻利养,诸多诱惑面前岿然不动,有底线与操守,有值得骄傲与尊敬的三观。
“上海没有山,不是一个能静下来的城市,所以,上海可以成为经济高速发展的大都市。”他调侃道。
他是能静下来的,从三甲医院到二级医院,他不是没有过失落,但是,一旦落在那一片土地,他就安下心来,十八年,他苦心研究出的的腹腔镜下子宮动脉阻断、盆丛神经子宫支阻断技术,为子宫肌瘤和腺肌症患者保留子宫作出杰出贡献。
“我们的手术,可以让百分之八十的病人,保住子宫,子宫仍然健康完好,海棠依旧,她们依然是完美女人。”而在通常情况下,五公分以上子宫肌瘤的子宫切除率,正好也是百分之八十。“我们解决了切除肌瘤以后的肌瘤复发难题。”
别人都是往前看,他在往后看,从历史找答案。他从一百多年前一位做子宫肌瘤切除的外科医生的著作里找到了一句话。“因为子宫肌瘤而切除子宫的,是外科手术的失败。”他百思不得其解,又从医学史上分析源头,终于被他悟出了。
“其实,我这个年龄早就可以功成身退,过着安逸日子,但是,我还有念想。”他说,要传承,要留给学生,让他们能成为德艺双馨的医者。“两个时代不同,这些学生与我们当年有巨大的差异,无论是个性还是眼界,但有一点颠扑不破,都得经过无数炼狱,才能悟出医学的核心价值。”
临走时,他说很希望我多去坐坐,我说也是,在这间办公室能觉察到安静的力量。我想起铃木大拙,原本玄奥莫测的禅,在铃木大拙的眼里,变成了世间万物,清风、明月、万事万物都是禅……
“手术也是欢喜,一种清净的欢喜。我记住你所说的手术三境界了。”看着一屋子的山水,绿植,我说。
出门的时候,我心情愉悦,背诵起铃木大拙书中的一篇俳句:
井边柳罐挂,
牵牛蔓儿爬满了,
提水到邻家。
口述实录
1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唐晔:程教授,刚才您有一台教学手术,您能说说带学生是什么感觉吗?
程忠平:带学生其实很有趣。对一个医学生来说,即使他能背很多书,如果没有经过临床的检验,也未必就是个好医生。作为教授,我们的工作之一,是根据学生的天赋和特点,把学生培养成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甚至成为一名杰出的医学家,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教学手术的主要目的。
唐晔:您的学生时代,和现在的学生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程忠平:我想,最主要的应该是我们常说的“代沟”,也就是“时代感”。首先,我们那个时代,很多学习优秀的学生会选择学医,而现在更多优秀的学生会选择金融、互联网等热门专业,选择医学的不多了;其次,我们那个时代的医学生,需要付出的比现在的学生更多一些。主要原因是时代在变化,现在学生学习的点、面以及学习的工具,都比我们当时先进许多。
相对于学医的动力而言,我想还是比较一致的。我认为学医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临床积累,以及与病人的接触,你会慢慢悟到作为一个医生的人生观,以及对医学创新方式的反思和认识。
唐晔:您觉得,医学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
程忠平:医学一定要探讨它的文化核心。我们往往会把医学分到自然科学,当年报考大学的时候,医学被分到理工科而非文科。但是我们对于医学的认识,往往都会产生偏移。我认为,医学一半是自然科学,一半是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特点就是,可以用一个公式、定理或者是规律来作总结,但是,医生所面对的每一个病人,实际上都是有人文背景的,那就是人文科学的范畴。
所以,当我们在探讨医学的核心价值的时候,就需要去反思医学的核心文化价值——仁。当我们提起医生的时候,就必然会提到仁心、仁医,我们称医学为仁学,称医术为仁术——仁术济世就是这么演变而来的。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认识,到底什么是“仁”。其实仁就是仁义之道,就如孔子所言“两人在一起才是仁,一个人成不了仁;达己先达人,悦己先悦人”。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怀着这样一种心理去带教学生,就会心情愉悦,而不会有世俗中那种“图回报”的痛苦。现在有一个现象就是,现在很多学生称呼老师为老板,我是比较忌讳的。
唐晔:一个内心怀“仁”的医者,是能静下心来面对病人,以及面对各种名闻利养的,对此,您怎么看?
程忠平:孔子有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的大自然就是山山水水组成的,山水之不同在于,山静水动,要做个仁医,就要如山一样,巍峙不动——医生的内心世界一定要平静。俗话说“真水无味”,我想,在任何行业都需要“静”,才能够获得成功。
我小时候到医院有两样感受非常深刻。首先,是药水的味道、白大衣;其次,是在门诊大厅都有悬挂着一个大大的字“静”字。但是这些年以来,我们似乎慢慢丢掉了“静”,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2
医生就是艺术家
唐晔:您通常手术时的状态是怎么样的呢?
程忠平:内心非常平静。尤其是微创手术,在这一点上,对医生的要求很高。它要求医生达到三项全能:其一,眼手分离——要求医生眼睛盯着显示屏,手在底下操作,如果没有训练过,那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其二,思想和动作分离。脑子里想的是病人的疾病,这属于个体化,动作上必须是技术的规范,需要把所有一切一致化,也就是说,医生需要把看似一致的操作,个体化的完美运用到每个不同的病人;其三,口中说的和手上操作的要协调。当我们的角色是带教老师,想传承刀法的时候,必须做到一心二用。所以,如果医生在手术时心猿意马,心情起伏不定,就根本达不到以上三个要求。
我认为,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而言,医生就是艺术家,必须有自己的审美、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所以医生的作品就像艺术品一样,是不可复制的——每位病人的治疗过程,都是与众不同的作品。如果一个医生不知何为美,那就绝对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
唐晔:对于医生的人文情怀,您是怎么理解的?
程忠平:每个医生在行医过程中,都会锤炼自己的精神境界、思想境界以及医学技术,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也就是人文特征的养成过程。一个医生一旦有了人文特征,他就是一位名医。就比如说,我们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就深刻带有人文医学的思考。
唐晔: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妇科疾病,听说我们科室一大追求是“保留子宫,做完美女人”,请您说一下内涵的人文理念?
程忠平:我最喜爱的习总书记的一句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医生,不但要把病人的病治好,还要将器官保留完整,保证器官的功能。就子宫肌瘤这一疾病,目前在上海有70%~80%需要做子宫切除手术的,似乎是顺理成章。但是,追溯手术之源呢?100年前已经有医生在做子宫切除手术了。当时一位英国专家说过一句话,“因为肌瘤而切除子宫,无异于外科手术的彻底失败”,他还把这句话印在他出版的书籍,肌瘤这一章节。如今100多年过去了,好像没有人去反思他这句话的含义,反而是一直在做子宫切除。
究竟是为什么呢?我考虑过这个问题。二战的时候,因为抗生素还没被发明,输血技术还未实现,保留子宫容易造成出血感染,而切除子宫比较简单,所以在那个时代,在生命面前,我们选择把子宫切掉;到了七八十年代,社会开放了,HPV病毒感染以及宫颈癌开始出现,为了将今后患癌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很多人还是选择切除子宫;到了九十年代,宫颈癌问题慢慢得到控制了,但因为肌瘤是多发疾病,如果不切除子宫,肌瘤问题可能无法得到彻底解决,所以很多人还是选择切除子宫。
到了2000年,我开始审视子宫切除这个问题,我想,如果我能解决肌瘤复发这一难题,那么我就可以选择保留子宫。通过努力之后,我现在形成一套原创理论、原创技术,成功解决了肌瘤复发的问题。目前来十院治疗子宫肌瘤的女性,70%~80%可以做到保留子宫。
唐晔:您可以讲讲治疗子宫肌瘤运用的技术吗?
程忠平:这一技术其实就是子宫动脉阻断手术,运用的是单器官子宫休克理论。目前该技术已经被很多人认知,这18年也见证了我们整个学科的发展,也因此这个技术的引领促使我们的学科变得特色鲜明,非常有亮点。
目前,该技术的很多专业名词都是以我们的研究命名的,比如手术操作过程中的解剖区域在国际上就是以我的名字命名的,叫做“程氏三角区”。经过我们一届又一届研究生的努力,基本上该技术已经是达到盖棺定论,技术成熟,理论成熟的状态。
唐晔:您来十院之前是杨浦区中心医院的医生,在杨中心干了近二十年,作为一位二级中心医院的医生,又是如何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做出这样的成就,拿到国务院特殊津贴呢?
程忠平: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份很高的荣誉。这不是简单的运气好,背后需要一群人的支持和努力。包括我的父母、爱人,只有当他们都非常支持我的时候,我才可以安下心来思考。
其实,人是被命运推着走的,我是浙江医科大学毕业的,后来考上了上海仁济医院的研究生,在那里待了5年。但要在上海落户,需要交十万元城市建设费,那时穷,出不起钱,就选择了去一家二级医院先站住脚再说,没想到一待就是近二十年——也算是没有虚度吧,在一个安静的氛围里,做了点自己想做的事(研究子宫肌瘤)。
我始终认为,人一定要往回看,才能够知道自己是不是真正的聪明,一定要往前看,才能够知道自己是不是真正的勇敢,一个懦弱的人是不敢正视远方的。
3
在欲望面前
唐晔:您希望成为一个怎样的妇科医生呢?
程忠平:我希望,能够成为一个能够真正为病人解决问题的医生。
唐晔:您对您的这个科室有什么愿景呢?
程忠平:首先需要技术特色鲜明,不仅要有特色技术,还要有原创;其次,病种结构要有特色,不要做到包治百病,但要把擅长领域的病种治好;第三,学术地位对提高三级医院的竞争优势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还要在学术方面有领先优势。今后我们或许可以在肌瘤诊疗、肌腺症、卵巢复发癌的诊疗上占有一席之地;最后,我们还要成为一个人才聚集的地方——年轻人蜂拥而至的地方,必然是风景秀丽的好地方。
唐晔:最大的困难在哪里?
程忠平:困难有很多,最大的困难在于“嫁接”带来的未知性。目前从团队建设角度来讲,情况还是比较好的。
唐晔:您觉得,您身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程忠平:专心致志。不要让外界干扰自己的视线,否则就会心浮气躁,这都是需要修炼的,所以说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我希望自己可以去闯一闯,探索新的理论和技术。
我其实是一个满足于“自娱自乐”的人。目前的生活质量并不高的,挺辛苦,每天晚上改论文、指导学生,方方面面的事情都得熬夜干完。但这样的生活,我觉得很充实,乐在其中,因为这都是我爱做的事。
我最近也在思考,为什么会对带教学生这件事兴致勃勃,最后我悟出了一个本源性的结论:人生短暂,我希望做到传承——对于我的学生,我希望能够在他们身上留下点什么。从这个角度出发,我甚至觉得动力这两个字都显得太轻,因为这已经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唐晔:今年高考上海卷的作文题是“被需要”,您要是写这篇作文,会怎么写呢?
程忠平:我经常和学生讲,“帮助他人是个人能力的表现。能够付出,能够帮助他人的人,一定是有能力的人”,所以,被需要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唐晔:除了文献,您平时还看书吗?
程忠平:我看的书可多了,历史小说、唐诗宋词我都会看。我觉得,读诗会让人的心灵得到宁静,说起唐诗里写“静”写得最好的诗人,我一定会想到贾岛,此外还有柳宗元。
唐晔:您觉得,在欲望面前怎么保持“静”呢?
程忠平:人人都有欲望,欲望面前的“静心”要靠自己修炼。怎么修炼呢?主要靠个人的三观。所以,“德”在我考核学生的项目中始终占第一位,我对学生的要求就是,希望他们今后可以成为能够超越我的德艺双馨的医生——这也就又回到了我们之前提到的医学核心价值——“仁”,任何一个优秀的医生,一定是先做到品德高尚,然后才是医术卓越。
采访 | 唐晔 编辑 | 杨雪莹
版权声明:
本文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晔问仁医]后台留言;
授权使用请注明:“来源[晔问仁医]及作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