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绩效管理实操100问:绩效工资预算多少为好?
作者 | 秦永方
医院绩效工资预算能够预测由于绩效增长、员工人数的变化及晋升所带来的实际年度人力费用,以及下一年度每个部门每名员工所需支付的绩效工资总额;为管理者提供从本年度到下一年度的员工绩效工资分配信息,有利于规划医院绩效管理策略,制定绩效管理的详细计划。因此,绩效工资预算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绩效工资预算需要考虑的因素
工作业绩绩效工资制度设计按工作量计酬,按服务质量计酬,按工作绩效取酬的思路,确定工作业绩绩效工资预算。医院工作业绩绩效工资总额预算的确定方式包括,上级部门下达医院绩效工资的控制定额、按照收入总额比例控制法、按照医院支出结构比例法、按照收支结余比例法等等,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考虑如下因素:
(1)上年医院工作绩效工资水平,充分考虑历年医院工作业绩绩效工资的现实状况。
(2)医院的经济承受能力,分析医院经济状况,参考医院绩效薪酬规划。
(3)充分考虑医改持续推进,医院管理思路调整,医院从利益驱动型向公益性转变,对医院绩效工资制度的影响。
(4)考虑工作业绩绩效工资的增长速度,与医院效益增长的速度的关系比例,增幅是不是和谐。
(5)分析同行业薪酬的竞争状况,工作业绩绩效工资处于什么水平,计划达到什么水平。
二、绩效工资总额预算方法
医院绩效工资预算总额确定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医院绩效咨询辅导中,医院经常会问,医院绩效工资总额预算如何确定,这个问题很难准确的回答,因为各家医院的情况不一样,没有统一的标准。绩效工资总额预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政府考核确定法
各地政府对公立医院工资总额有规定,通过综合考核确定工资总额,扣除基本工资部分,即是医院绩效工资总额,此时的绩效工资总额处于不确定状态。
绩效工资总额=政府考核确定工资总额-基本工资发放部分
2. 医疗收入比例法
参照上年绩效工资占医疗收入比重,结合本期绩效工资占医疗收入比调整因素确定,主要有两种方法:
绩效工资占医疗收入比=绩效工资/医疗收入(包括药品和耗材收入)
具体占比多少合理,与各家医院药占比和卫材占比有直接的关系。
绩效工资占医务性收入比=绩效工资/医务性收入(扣除药品、耗材收入)
按照医务性收入占比,剔除了药品和耗材比例不一致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适宜。
3. 支出比例法
参照上期绩效工资占支出比重,确定绩效工资支出占支出的比重。
绩效工资占支出比=绩效工资/总支出
其实这种方法确定绩效工资总额很不科学,因为这个是评价指标,支出因素多,影响变化大,例如新扩建医院与老医院,折旧差异就够头大大。
4. 结余比例法
绩效工资占收支结余的比例,按照“两个允许”,医院收支结余提取各项基金后可以用于员工激励。
绩效工资占收支结余比=绩效工资/收支结余
收支结余问题是个非常烦恼的事情,如果地方政府财政补助力度大,有可能结余多,绩效就可以多发,如果补助力度小,结余就少或没有结余,绩效工资总额预算确定很难合理。
5. 岗位价值系数法
按照临床、护理、医技、行政、后勤分类,结合科室及岗位价值系数,参考岗位编制的岗位系数总和,按照岗位价值绩效单价确定绩效工资总额。
岗位价值系数绩效工资预算=全院岗位价值系数总数×单位价值系数绩效预算
6. 标化工作量法
医院按照工作量设计业绩指标体系,为工作业绩绩效工资核算打好基础,医院工作量主要包括:门诊人次、检查治疗人次、实际占用床日数、出院病人数、病床使用率、工作时间等。
标化工作量绩效工资预算=标化工作量×单位工作量绩效单价
总之,绩效工资预算方法各有利弊,没有最好适用才好,要参考当地政府管控医院工资总额办法,结合医院经济可承受度,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可接受度,综合确定绩效工资总额,在绩效总额预算合理的前提下,进行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才能发挥绩效工资的最佳作用。
敬请收看《医院绩效管理实务100问》健康界专享系列连续退推出。
特别说明:此文为独家供稿《健康界》,其他任何媒体及个人,不得转载、影像或网上传播,如有侵权,健康界及作者本人均保留通过法律途径追究责任的权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