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四
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
寻医之旅
晔问
问尊严,问名声
问灵魂,问态度
……
READ ON
人物介绍
李凤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超声医学科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理事,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副会长,上海市超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声学会超声分会理事。擅长腹部、小器官疑难疾病及泌尿生殖系的超声诊断,尤其在男性不育症超声诊断,早期乳腺癌超声造影强化特征与病理分子生物学相关性,超声造影靶向引导前列腺癌穿刺活检方面的临床应用研究和纳米多重靶向超声造影剂研发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有一定特色。
采访笔记
“不要盯着我脸上看,我的脸上看不出病,如果超声医生脸上都能看出一个个病,那张脸还成啥样了?”今天她在做检查时,有病人无比忐忑,死死盯着她的脸,她如此调侃,语气轻松,她能体会到病人瞬间松弛下来。
李凤华,主任医师,仁济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擅长腹部、小器官及泌尿生殖系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有人说,超声医生在检查时不应该说话,会影响判断和手感,其实也是因人而异,我觉得,适当沟通很有必要,了解病史,适当给病人一点安慰,对人对己都有好处。”
这是一次愉快的访问,她具足幽默感,口中金句迭出,我想,是走南闯北,阅尽世相,如今才能变得智慧而从容,幽默感最需要这样生长的土壤,她本是个快乐的人。
十六年前,从北方冰城哈尔滨到大上海,她不是没有过沮丧失落,她说,刚来一年,不会说话了。“这里人都说上海话,隔阂感,疏离感,陌生感,让你时刻想念故乡。”彼时,团队很弱,士气低靡,而她憋了一口气,要为科室挣出脸面,要让同僚认识到超声科的优势,让麾下的同事看到光明,迎头赶上。“我就带学生,让大家看着你的背影进步,我相信吸引力法则。我对大家说,我们是公共平台,我们必须是临床医生的第三只眼。”
她是聪明的,看准了医院泌尿外科、男性生殖科以及风湿免疫科在上海的强势地位,与之展开全面合作,与同行错位发展,她坦言,超声科入门是容易的,但最不容易做好。“做个普通的医生也很简单,如果你没有追求的话。我对学生们说,不能做视而不见的医生。超声是物理诊断,但是我要达到或者接近病理诊断的标准,比如,我一定会在报告单的括号里填上,考虑某某疾病,而不是仅供参考。这就需要对全科知识,解剖学的精通,还有千万种的扫查技巧,用敏感娴熟的手法打出艺术一般的图像。开个玩笑,当你肩周炎发作疼痛不已之时,你的功夫也差不多到家了。”
“超声医学能诊断的疾病太多了,简言之,除了骨头和气体,其余都能做超声检查。”目前,她的科室有好几个亚专科组: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联合基因检测,肝肾移植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评估,前列腺超声造影靶向引导穿刺、男性不育生殖学等,乳癌新辅助化疗下的超声分子监测评估拿到了国家重要课题。
她是很有个性的。“别人都在关注的,我不care,如果找到了我的定位,我会做深做透,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她也爱读书,与众不同的是,这些年反反复复就是《唐诗三百首》《红楼梦》。尤其是《红楼梦》。“不知第几回重读,对情节走向已经了然于心,细细品味细枝末节里的丰富用意,是最大的乐趣,一唱三叹,绕梁三日。”
我同意她的观点,古典主义的叙事开篇,暗含市井民生、社会百景的白描姿态,长篇巨制徐徐展开;散点式描绘,草蛇灰线伏笔千里,却是一早就布局好的棋子。
“上半部的大观园,真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而我最关注的,却是书中的边缘人,比如贾环,赵姨娘,刘姥姥。人性是最复杂的,能读懂他们,自然就读懂了世相人心。”她说。
我笑道:少年不识刘姥姥,看懂已是中年人,做医生的整天在看人,那就左手文献,右手《红楼》。
口述实录
1
一路上都在努力的人
唐晔:您好,李主任,能说说您的学医经历吗?
李凤华:好的。我是60年代初出生在黑龙江双城,是恢复高考后第三届考生。最初只想报考纺织专业,将来在东北纺织工业区当个技术员。但父母希望我学医,说是将来生病好有人照应,我听从了,最后被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专业录取。说实在,学医不学医,当初自己没有太多想法。不过,既然学医,那就得努力学好。
在大学里,我学习挺努力的,当时的奋斗目标就是留校。你知道,哈医大附属医院是省龙头医院,大家梦寐以求,谁都希望留校。作为女性,我首选科室是内科和妇产科。但那是恢复高考的第三年,之前两届学生已经充斥到临床内外科室,医科大学领导认为,辅助科室的强大对于临床的促进作用尤为重要,于是,最后决定把这一届留校学生都分到辅助科室。最终我是留校的,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但是,我与自己梦想的科室失之交臂,直到三十年后还会感到遗憾。
唐晔:您从来没有想过去影像科室吧。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呢?
李凤华:是的,当时很失落,同学们之间还说,我们就像一个演唱节目中,主角身后伴舞的,永远没有人关注你的舞蹈跳得怎样,大家评论的都是主角的歌声是否美妙。但是,当年的年轻人,尽管心有不甘,还是能够顾全大局,服从分配。
尽管对影像医学很陌生,但是既来之则安之。先跟着放射科做胃肠透视,需要戴上铅手套去压病人的胃,一个月下来,每天都像脚踩棉花,整个人轻飘飘的。后来就转去做超声,在那里这一干就是18年,打下了非常厚重而扎实的基础。晋升了主任医师后,抓住一次机会,2002年作为人才引进到了上海仁济医院,担任超声医学科主任——从北方最终立足大上海,这就是命运。其实我挺幸运的,因为我比较努力,一路上都在努力的人,肯定会比不努力的人走得更远。
唐晔:您是如何带着仁济医院的超声医学科,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呢?
李凤华:当时科室人不多,也就十来个人,心气不足,每天只满足日常工作。我也没时间想那么多,就想着带着团队努力奋斗。一开始,就是积极的带领,用自己的言行、专业去影响大家;其次是,定位并放大自身强项——超声医学的优势就是甲状腺、乳腺、睾丸、眼睛,还有产科从怀孕到生产,这些对超声的依赖性都很高,换句话说,“除了骨骼和气体,超声都可以看”。我们就把自己的新技术,逐步介绍给临床学科,争取临床学科的信任。
比如,之前我院的泌尿外科病人甚至会去六院做超声,这让我很心痛,但信任不是一两天建立起来的,所以,我就提出一定要利用院里临床的强势学科,主动向泌尿外科推荐超声引导下的穿刺,讲解演示,使临床医生觉得,这项技术比之前的“盲穿”准确多了,就慢慢开展起来了。
并且,我们与多学科诊疗模式联合(MDT),共同发展。举个例子,我们的男性不育超声诊断,技术上在全国都是占绝对优势的,上海的人类精子库、男科研究所都在仁济医院,对我们来说就是“航空母舰”,目前,在我院超声检查的人数一年要达到7万人。
唐晔:您这里超声医学科的亚专业是怎么分的呢?
李凤华:我们分好几个亚专业。一是前列腺超声造影靶向引导穿刺活检,所有的泌尿外科的前列腺病人,都要经由医生之手穿刺,先寻靶(即可疑病灶区),然后再进行穿刺手术,还包括一些冷冻治疗以后的疗效评估;二是在肝肾移植方面的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有专做肝肾移植的超声科医生;三是甲状腺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现在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很高,我们主要做甲状腺的弹性、造影还有细针穿刺;四是和乳腺外科合作开展的项目——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过程中的疗效评估,其中应用的技术就是超声造影。最有亮点的就是我们开展了乳腺病灶超声造影定性诊断及多重靶向声学造影剂研发的应用基础研究,拿到了很多国家级、市级及局级课题,发表了10多篇高质量的SCI论文,文章影响因子较高6.34分,发表于影像医学权威杂志Radiology。总的来说,我们亚专业方面还是蛮夯实的。
2
吸引力法则
唐晔:您在上海已经16年了,说说您的收获与遇到的阻力?
李凤华:扎根上海,大不易。前期的积累对这16年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遇到的瓶颈是,辅助科室的医生学历普遍不高,有些想法实施起来有难度——学科的发展肯定离不开团队,现在我就只能努力地领着他们往前跑。在这里,我要感谢院领导的信任和支持,得以使我以静制动,无论周遭怎么变化,都能按照自己的节奏,用自己的能力去感染大家,并得到医院同事、学科同行的认可。
唐晔:您开始是怎么做的呢?
李凤华:先不去管别人,管好自己,带学生,三年的朝夕相处,一对一的辅导——现在科室里绝大多数都是我的学生(笑)。我一直相信吸引力法则,自己强大了,自然会把别人吸引过来。
唐晔:在上海的这段时间,您流过眼泪吗?
李凤华:一直在奋斗中的人,是没有眼泪的,不过看不到光明的时候,心里是会滴血的。但是说到底,只要努力了,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唐晔:您目前最关注的是什么?
李凤华:带团队。我的梯队已经起来了,我还有三年退休,目前就准备交接的阶段,我希望学科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是出生在60年代,有60年代的优势,但对70年代的人来说,创造力肯定比我们强。
3
要做个明白的医生
唐晔:作为影像科医生,您觉得,学习超声医学最大的特点在哪里呢?
李凤华:最大的特点就是入门并不算难,但如果想达到专家水平,那就非常困难,一定要潜下心来。坦率说,超声诊断是一个辅助科室,对医生的要求不算太高,超声医生可以在检查报告上写“仅供参考”这四个字,如果要真正定性,可以借助于CT,MRI等,但这也是我一直耿耿于怀的——我始终认为,虽然超声是一项物理诊断,但真正高明的医生,应该做到病理学诊断,通俗来说就是,我们应该在报告结果的括号内写着“考虑某某疾病”,即使不确切也没有关系,但一定要给临床一个方向,这才能真正显示一个超声医生的水平。
唐晔:您是说,超声医生一定要做一个明白的医生?
李凤华:对。这与一个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说大一点,这取决于人的价值观,说小一点,就关乎人的性格——认准一件事,就一定要把它做好。外科医生做手术可以做出艺术感,超声医生同样可以。
想做一个明白的医生不容易,千锤百炼的经验是一方面——解剖必须非常熟练,比邻关系非常清楚,做超声前一定要认识它们,而且抓特点非常重要,重点突出;另一方面,一定要做随访,看看你的诊断结果与临床医生最后的结论是否一致。如果不随访,哪怕十年后,你还是停留在原地。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可以成为专家,而有人却不行。
我跟同事们说过“认知创新”的概念,有些超声医生经常会犯“视而不见”的毛病,并不是他故意要这样,只是缺乏时间积累,缺乏和临床医生的配合,还有就是缺乏随访和积累。
唐晔:超声医生需要和病人交流吗?
李凤华:一个只看病不沟通的医生,一定不是个好医生,所以不要拿“干扰”这样的话搪塞。医患间的有效沟通,不仅可以加快问题的解决,还可以改善一下病患的情绪。我想,病人来找医生都是带着急切心态来的,渴望从医生这儿得到一个准确答案。医生扮演的都是被需要的角色,那就演好这个角色,不要辜负他们,你也在角色中找到幸福感。
唐晔:您在工作之余还会做些什么呢?
李凤华:备课,开会,在地铁上一遍遍听《蒋勋说红楼》。我给自己总结的特点是:别人关注的,我都不会care。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找好自己的主旋律非常重要。我是十分相信这一点的,所以,我不选择博览群书,而是有选择地研读,就像习主席说的“抓铁有印,踏石有痕”。
唐晔:您觉得,医学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
李凤华:超声科医生和其他医生都是一样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医生来说,人文关怀很重要。我觉得,医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医技精湛,人文关怀。只有精湛医技的医生不是好医生——病看好了,人气死了,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因为,医学面对的是生命,而人文关怀是不可低估的力量。
唐晔:您的学生、同事与您相处,是不是都很开心?
李凤华:是的,我是一个性格open,并且相对幽默的人。没有必要“高处不胜寒”,我和学生们都能有共同的话题。我觉得,一个老师的最高境界是,成为学生心中真正的“导师”,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医术还是人品,都能成为他们的榜样,而不是让学生怕你,绕着你走。
采访 | 唐晔 编辑 | 杨雪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