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黄梅天是长江中下游流域经常出现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的天气,因为此时家中器物容易发霉,故称之为“霉雨”,又因正值江南梅子黄熟之际,故又称为黄梅天。
入梅时间一般大约在6月6-15日之间,出梅在7月8-19日之间。俗语说“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因此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黄梅天的主要特征。
1. 什么叫暑湿?
《素问》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天地之间有六气,风、寒、暑、湿、燥、热,当我们人体正气虚弱的时候,六气就变成六淫之邪侵害我们人体。而黄梅天正是暑、湿两气混杂之时。何谓暑,何谓湿呢?《说文解字》曰“暑,热也。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中医认为暑为阳邪,性炎热,主开泄升散;湿为阴邪,性重浊粘滞,多为水湿停滞机体不得宣通所致。
黄梅天季节气候炎热,雨湿又多,故而暑邪和湿邪结合。人体正气不足时,暑湿合邪侵袭机体,以里湿热(热重于湿)为主的疾病就称之为暑湿证。暑湿证既伤肺卫之表,又困脾胃之里。暑湿的证候特点,必以暑为主,兼夹湿邪,所以暑湿致病,既有暑之酷烈之性,又有湿之腻滞伤中的特点,故而症状繁杂,正如曹炳章所云“病之繁而苛者,莫如夏月暑湿为最甚”。
2. 暑湿证有哪些症状?
宋代陈无铎曾云“暑湿者,恶寒反热,自汗,关节尽痛,头目昏眩,手足倦怠,不自胜持,此并伤暑湿所致也。”暑湿,顾名思义为暑热挟湿,以胸脘痞闷、心烦、身热、舌苔黄腻为主证,其发病较急,初起见身热、头身重、微汗、口渴、脘痞等暑湿郁遏肌表为主要特点。
如果出现暑湿困阻中焦,则见状热烦渴、汗多尿少、胸脘痞闷、身重困倦;如果出现暑湿弥漫三焦,则见咳嗽、身热面赤、胸脘痞闷、大便稀臭、小便短赤、甚或咯痰带血;如果出现内蕴暑湿而外感风寒,则见头痛身热、恶寒无汗、身体拘急不舒,胸闷心烦、舌苔白腻等。
3. 发生暑湿证的病因?
中医大师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天之暑热一动,地之湿浊自腾,人在蒸淫热迫之中,若正气设或有隙,则邪从口鼻吸入,气分先阻,上焦清肃不行,输化之机失于常度,水谷之精微亦蕴结而为湿也。人身一小天地,内外相应,故暑病必挟湿”。而曹炳章也曾说“人在此气交之中,受其炎蒸,元气强者,三焦精气足,或可抗邪。元气虚者,三焦精气不足,无隙可避。可见正气亏虚是本病损其脾胃,乘暑天而作病也。”两位大家之言,充分说明了暑湿病的病位在肺在脾,病性属实。脾胃虚弱,正气不足是本病的内在因素,感受暑湿之邪是本病的外在因素。
4. 如何治疗暑湿证?
暑湿的治疗原则重在清暑化湿,健脾开运,佐以芳香化湿。元代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可作为清暑益气、除湿健脾的代表方,其由人参、黄芪、当归、苍术、白术、甘草、升麻、葛根、泽泻、麦冬、五味子、青皮、陈皮、黄柏、神曲等药物组成。具有益气生津、健脾除湿的功能。
《内经》云:“从下上者,引而去之”。故而李东垣在清暑益气汤中微加甘温、辛温之剂以生阳,阳生则阴长。而明代王纶在《明医杂著》中提出“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以淡渗法利小便,清利暑湿,方药以新加香薷饮、三石汤随症加减。《本草纲目》认为“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这些都可以作为暑湿证治疗的代表方剂。当然中医讲究的是理法方药,讲究的是对于每个病人的辩证论治,关注的是具体的每个人的个体症状及舌苔脉象。这些个性化治疗,是需要我们到医院寻医问药,不能在家中自行处置。
5. 如何预防暑湿证?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所以预防远大于治疗。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吃些什么预防暑湿证的发生呢?以下我就列举一些常见的药食同源物品,作为大家的参考,大家可以根据它们的药性介绍,对着自己的体质,对症适当选用:
(1)西瓜皮
性甘,凉、味淡平,微苦。入脾、胃二经。具有解暑热、止渴、利小便的功效。能解皮肤间热、化热除烦、清透暑热、养胃津、祛风利湿的作用。夏季可以吃西瓜肉,凉拌西瓜皮,一瓜两吃。当然西瓜性凉,不能贪凉多吃哦。
(2)薄荷
味辛、性凉,入肺、肝两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的功效。芳香避秽,兼能化湿和中,可防治夏令暑湿之气。可以用薄荷叶泡茶,也可以将薄荷叶贴敷于太阳穴或覆于眼部,清凉解暑、醒脑提神。
(3)绿豆
味甘寒,入心、胃两经。具有清热解毒、清暑利尿的功效。夏天用绿豆、赤小豆。黑豆各15g加入500ml清水,放入少许红糖,我们称之为“三豆汤”,可清热解暑。但是脾胃偏寒的朋友们也要注意,不要过多服用哦。
(4)白扁豆
味甘、性微温,入脾胃两经。具有补脾和中,化湿消暑的功效。夏天暑湿伤脾,脾胃不和,出现呕吐、腹泻,可以单用本品以水煎服,可以健脾化湿和中。
(5)生姜
味辛、性微温,入肺、脾、胃三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功效。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天人们多处于空调环境下,出门又暑热当头照,常出现头昏、心悸、胸闷恶心的症状,但又是体虚怕冷的人们来说,特别是关节酸痛,寒湿入体的老年人而言,在黄梅天适当的喝些生姜茶能散寒祛湿哦。
另外,黄梅天家中可以常备一些藿香正气水。因藿香味辛,性微温,入脾胃肺三经,具有化湿、止呕、解暑的功效。藿香正气水可以防治夏季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而致的暑湿证。
作者 | 上海曙光医院
李黎 主治医师 撰稿
熊旭东 主任医师 审校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