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来袭 谨防中暑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高热、皮肤干燥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特征。
轻症中暑有哪些表现?
在高温环境中,如果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情况,要特别注意,可能出现了中暑先兆。
当上述症状加重,并且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加快,同时有发热,体温升高至38℃,提示出现轻症中暑。
发生轻症中暑怎么办?
迅速脱离高温的场所,到通风阴凉处休息,多饮水,尤其是含盐的运动饮料。仍有不适的患者,应尽快就医。
哪些症状提示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影响,可以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发生生命危险。重症中暑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也可以出现混合型。
热射病的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或以上,早期患者大量出汗,继而无汗,皮肤干热,出现昏睡、昏迷等意识障碍。
热痉挛表现为明显的肌肉痉挛,四肢肌肉尤其是小腿腓肠肌痉挛较为常见。可以伴有恶心、呕吐。
热衰竭起病非常迅速,患者出现头晕、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脱水,可以伴有发热。
重症中暑怎么处理?
一旦发生重症中暑,需要迅速让患者脱离高温的场所,转移到通风阴凉处休息。迅速给予患者降温措施,如冰袋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重症中暑的患者应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职业性中暑是我国法定职业病
2013年12月2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4部门联合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该《分类和目录》中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包含职业性中暑。
从事生产劳动的工厂、矿山、农场及其他露天作业等职业人群,一旦发生中暑,可以依据有关的诊断标准,诊断为职业性中暑。
如何预防中暑?
炎炎夏日,要关注天气预报,注意高温预警,做好中暑的预防。午后太阳直射气温最高时,应避免露天作业,减少外出,尤其是儿童、孕妇、老人和体弱罹患慢性病的人群。如需外出时,打伞或戴遮阳帽能部分地减少阳光直射。炎热的天气,还要多饮水,注意劳逸结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