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安创新 | 无创定量评估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取得新进展
宏军教授创新团队与中科院田捷教授创新团队合作首次完成了合成靶向肝星状细胞的 MR/ 光学双模探针( SPIO@SiO2 -ICG-RGD ),通过体外及动物在体实验验证了探针对肝纤维化进行早期诊断的可行性及特异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新成像技术对肝纤维化的早期和分期诊断具有应用于临床的巨大潜力。
目前,肝纤维化做为慢性肝病唯一的可逆过程,其早期诊断仍然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无创的定量评估早期纤维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传统的诊断方法相比,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 (NIR) 和磁共振成像 (MRI) 技术可以提供高灵敏度和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本研究使用的超顺磁性氧化铁 (SPIO) 纳米粒子和吲哚菁绿 (ICG) 毒性极低,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加上整合素配体α v β 3 靶向肝星状细胞 (HSC) ,可以用来检测微量的 HSCs 。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和动物在体实验研究结果均表明, SPIO@SiO2-ICG-RGD 具有高稳定性和低细胞毒性。其体内分布与肝星状细胞分布基本吻合。对于肝纤维化模型,靶向和无靶向探针摄取时间曲线具有明显差异性,显现出靶向探针用于早期肝纤维化及肝纤维化分期影像学诊断远景。
文章发表于SCI杂志 RSC Advances (IF:3.108)
李宏军教授学术简介: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海外归国引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突出贡献专家。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人才。北京市首批215高层次卫生人才学科(骨干)带头人。传染病放射学国际化学科建设奠基者及传染病放射学开创者。
研究方向:感染与炎症放射学(Key point: HAND & Liver cancer);
临床擅长:感染(传染)与炎症疾病影像学诊断、乙肝相关肝细胞癌的影像学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