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秦永方
你看病满意吗?真心地说不一定满意,因为这样问问题就是问题,因为都希望少花钱看好病,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我国目前的现实允许吗?
你看病的满意度如何?假如换一种调查方式,你看病的感受如何,多从人文、服务等方面问问题,是不是就会有不同的答案。
1. 国际上患者满意度情况
网上查询:
美国2015年整体满意度在90%,特定区域从80%到90%。
新加坡医疗患者满意度71.8%
一篇题为《美国“提升患者满意度的对照研究”被终止——代价超乎想象》的文章称,美国一项随访十年的多中心对照研究(PISS研究)被提前终止,原因是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将患者满意度与医生、医院收入挂钩组的死亡率升高了238%,发病率也增加了146%,抗菌素应用增加了858%。
2. 我国患者满意度情况不同
中国患者满意度标准不低于90%。
追求较高的“患者满意度”,无论在中国还是国外都很好理解,就是要求医生要让病人满意,对于医疗行业来说,医疗服务满意度比较容易,但是涉及医术方面,患者满意度恐怕就很难作为评价标准来用了。何况对于医生个体来说,患者满意度决定着因投诉被罚款;甚至影响着各种评优、先进,影响绩效工资。
我国医院一方面“患者满意度”极高,达到90%以上或者接近100%,一方面医患关系紧张,医患冲突此起彼伏,为何有这么大的反差。主要原因,患者满意度调查,涉及调查问题、调查方法、调查地点、计算方法等问题,造成患者满意度结果不一致。
病人在病房住院调查,满意度相对较高,出院以后再调查满意度必然下降。患者对医疗体制的不满,也会反映在满意度方面,大医院人满为患看病难看病贵,满意度很难会高。过分侧重患者满意度评价负面效应也很明显,第一,调高了患者的就医期望阈值,误导了患者;第二,刺激了医生对患者的依从,导致看病贵;第三,极大地伤害了医生自尊。
3. 患者满意度改为患者就医感受度更合理
让患者满意是医疗服务的追求目标,在目前我国医疗体制情况下,让患者满意不是容易的事。
通过患者就医感受度调查替代患者满意度调查,无论从概念上,还是对于引导患者就医合理的期望阈值,还是对于推进医院管理,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主要理由:
(1)概念的转化很关键。由于我国全民医保是“低水平、广覆盖、保基本”,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经济利益关系,患者自费负担是个大问题,医保没有更多的钱支持患者自费部分降低,政府也没有更多的钱补贴医院工资,医务人员的工资需要从患者身上赚钱去,不赚钱院长拿什么给医务人员发工资,所以说不能过分强调患者满意,没有满意的医务人员,哪来很好的患者满意,让患者满意医保满意吗?让患者满意院长满意吗?
(2)患者就医感受度调查很适宜。患者就医不满意就投诉或实施暴力,加速了医院的不互信对立,医疗秩序失范,医患纠纷迭起。在目前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下,不应过分刺激患者就医服务期望阈值,要引导患者自己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自己要承担相应的费用是天经地义,医保要量力而行,给患者讲清道理,不能让患者到医院挑三道四。所以说,要引导患者提高自负能力,重点强调就医感受度不是满意度。
(3)患者就医感受度有利于提升管理。由于医患信息不对称关系,过分考虑患者满意度,就医诱发一系列不合理的过度医疗服务,过多的检查,用好药贵药等,反而不利于医疗质量的提升。因此,强调患者就医感受度,有利于推动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减少医患纠纷,推动医院管理水平提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