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能尚缺一个以院长为主体的医生集团
医生集团作为现阶段中国医生多点执业的一个平台和载体,在过去的一年中,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仅仅一个广东省,半年不到的时间里就组建了数百家医生集团。然而在芸芸众生的医生集团中,我们感觉到还缺少一个以医院院长为主体的医生集团。这多少有点遗憾!那么院长为主体的医生集团有市场吗?有意义吗?有前途吗?这里谨做几点简述。
中国公立医院的院长,绝大多数都是由比较好的医生转岗到医院院长的岗位。一干五年,十年,甚至更长。这批优良医生渐渐的以院长管理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事实战也是新中国的第一批职业化的医院院长的雏形。然而,由于任期制和干部年龄的限制,往往在五十几岁的时候,就是要腾岗或退出一线。而让位于更年轻的一代医院院长们。这批医院院长绝大多数,都是年富力强,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并且拥有雄厚的管现资源。是一批不可多得的实用性的专业创新人才。
随着中国医改的深入,中国医疗市场的细分和各种新专业医院的重组与重建。因此,社会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对成熟的医院院长的需求,也在急剧增加!也在迅速变动!因此,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与区域,也客观上存在着对公立医院院长和民营医院院长交流的需要。以及好医院院长管理需求的客观存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好的公立医院的院长,为什么会具有比较特殊的市场价值呢?这里我们谨做一点点分析。
一是院长们经过公立医院五到十年的历练,已经具备了对医院管理专业的深入了解和足够悟性。
并且对医院管理的内部运营以及发展的内涵把握,都具有实在经验和指导性的管理才能。这是花钱都可能培养不出来的才能。因此,这样的人才在许多新建的医院和民营医院中可能也是非常缺乏的。有需求,就客观上存在着市场。就存在着价值和意义。
二是院长们经过十多年自身的管理实战,对医院的外部管理环境和结构与人脉都有良好的积累。
并且,具有自己许多较好的社会公共关系,这也是医院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资源。一个好的院长,不仅应该对医院内部管理能够进行有效的管控。而且更应具备对医院外部环境适应性的创造。以及能够营造良好的医院社会形象和公共关系。这也是院长的一个重要的才能和基础要求。
三是院长们经过几十年实战的悟性,大多数都有绝活。这些绝活是一个院长的个性也是特性。
有的在医学专家队伍中有声望。有的在医院管理的技巧上有创新。有的在社会公共关系上有积累等等。这些独到之处,都是一个个院长的价值之所在。也是属于他们自身意义的绝活。这些绝活,对一个医院的发展,一个医院的管理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创新意义。这是难以替代的,也是亟待加强的。
过去,我们有些民营资本者,往往比较注重好医生的引进。而在医院管理上,有所忽视,不愿意花钱。不愿意重视院长的重要性的发挥!所以,许多民营医院在这方面吃的亏,跌的跟头,也很多。事实上,一个好的医院形象与内部管理的营造,院长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院长的岗位和医生与主任的岗位是完全不同的。也不是资本者可以自己做好的。这一点必须得到强调与明确。医院管理也是生产力。也是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医院院长们如果抱团组成医生集团,就可以兼顾社会,医界和医生集团对于院长的利益与需求的动态平衡与。并且,在与社会交流和竞争中,可处于有组织状态和动态管理之中,这种组织形式和社会的发展是相一致的。可能也会是与中国的医改相配套的。未来的发展前景,也一定会是良好的。这是我的分析与预测。中国不缺乏好医生,也不缺乏好的资本拥有者,中国普遍缺乏的可能是拥有专业管理才能和创新运营能力的好院长们。
作者名片:
易利华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二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人民政府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曾任多家三甲医院院长,曾被中国医院协会评为全国优秀院长。著有25部医院管理专著。世界性IHF国际医院管理杰出奖、多项亚洲医院管理奖、中华医学奖、中国医院创新奖获得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