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局挂帅初征剑指何方?(连载1)
作者 | 李林
编辑 | 刘健
中国药监史上第一位女局长挂帅初征将剑指何方?网上“炒”的沸沸扬扬,甚至多个与中医药八竿子打不着的朋友,亦特意推文给我来问短长,引起了我的好奇和思考。
传闻最盛莫过《药监局新局长将对中药领域动刀!》,该文从两个“现象”:5月22日焦局赴中华中医药学会,与学会沟通工作,听取专家对中药监管的意见建议;以及4月26日焦局主持召开“中药饮片监管工作座谈会”,就加强中药饮片监管开门问计,解读焦局施政新策,得出“毫无疑问透露出的信息是将要对中药领域之前存在乱象进行整治,另外就是建立相关的行业标准,让中药产业发展更加有秩序。”的“判断”,认为焦局上任伊始会对中药领域首先动刀!“猜想”新的7.22要来?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启动、饮片乱象整顿、配方颗粒放开……云云。[注1]
伴随该文的是一篇“炒冷饭”网文。有个自媒将《新民周刊》七年前——2011年的封面文章《中药病了》换了个标题“中医毁于中药,中药死于贪婪”再度推送,吸引眼球无数,搞得“人心惶惶”。特别是该文“重提”十二年前——2006年,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司司长骆诗文的预言:“我们执行错误的‘中药现代化’路线与国际接轨三四年,已经使得中药加速走向衰败。如果这种情况再让它继续5年,中药就无法挽救了。”和据说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教授的断言:“中医将亡于药!”。“预言”和“断言”客观上成了焦局要拿中药“开刀”的有力“注脚”![注2]
中国人谈中药带有感情,“调门”容易“拔高”。究其原因或许因为中药除了自身救死扶伤的“临床价值”外,还承载着这样和那样的“政治使命”。细心的读者也会发现,焦局主政药监后已经在变换“打法”:对社会的关注和热点会采取直面问题、不躲不闪、快速反应。比如对坊间热议的“酒、胶、草”,或新闻发言人迅速回应记者和社会舆论关注;或发布阿胶补血膏中牛皮源成分检查项等2项药品补充检验方法应对“杂皮胶”;或采取《关于冬虫夏草类产品的消费提示》警示冬虫夏草属中药材,不属于药食两用物质,长期食用会造成砷过量摄入,存在较高风险。这些“战术”尽管说不上“主动出击”,但也会一定程度摆脱处处被动。
新官上任三把火,是一种职场铁律。一上台就没干劲,只会越干越没劲。
三年半以前,“外行”毕井泉初掌药监帅印,第一把火“烧”的就是“银杏叶提取物”。这是一个“非中非西”的药,严格定义是“植物药”或“天然药”。
原食药监总局对21家药品和保健品生产企业擅自改变生产工艺配方的行为做出了处罚决定,企业召回问题产品,并进行行政处罚,没收非法所得和处以非法所得2-5倍的罚款。一把火“烧”掉企业4千万,但回头看,也不过是7.22之前的“毛毛雨”[注3]。
如今,尽管有林林总总的迹象表明焦局可能会用治理中药行业生产、研发、销售全链条监管“打响第一枪”,但对新晋局长主政伊始就啃中药监管的“硬骨头”,我还是将信将疑。从1978年以来的医药、药政和药监管理的几任局长中,谁能举出一个新官上任治理中药的成功案例呢?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全球药品监管上,中药监管是一个“世界级”的监管难题。不过,正如方积乾前辈所言,正因为中药监管难,所以中国药监的希望也就在中药监管上。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注1]自【E药经理人】老默文章
[注2]自《新民周刊》2011年封面文章《中药病了》
[注3]自【药研汇】老仙儿文章《我们吃了4.2亿元“假药,用药安全谁来保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