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急性心梗 由冠心病引发

2018
05/28

+
分享
评论
陕西健康
A-
A+
预防急性心梗,主要是避免可控危险因素的发生,同时需学习一定的急性心肌梗死相关防治知识,以应对突发情况。

春夏之交温差较大,心梗患者数量骤增。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院副主任医师林静提醒,学习一定的急性心肌梗死相关防治知识,也可以应对突发情况。

急性心梗有年轻化趋势

林静说,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患者常常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而且常会危及生命。

近年来,我国的心梗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发病患者至少50万人。以前急性心梗主要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但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生急性心梗的年轻人也不少。我们经常能收治一些年轻人,二十多岁、三十多岁的都有。前段时间,我们科室就收治了一名上了一晚网、突发急性心梗的18岁小伙子。

预防急性心梗 首先要预防冠心病

90%的急性心梗都是由于冠心病引发的,也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一旦患上冠心病,在某些诱因的作用下,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就会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也就是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最终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同时,心肌耗氧量剧增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性心梗。

所以说预防急性心梗,首先要预防冠心病。

冠心病的发病和8大因素有关:

1.与性别有关。正常月经期间的年轻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比较高,这是一个天然的保护剂,也是天然的扩血管药和降脂药;2.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冠心病的发生率不断提高,男性年龄大于45岁,女性年龄大于55岁,就属于冠心病的高危人群;3.与家族史有关。如果双亲在50岁之前就被明确诊断了冠心病,那么,子女冠心病的发生率将会增加5倍。另外,还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久坐不动等5项因素有关。预防冠心病,除了年龄、性别、家族史无法控制的因素外,主要就是避免其他可控危险因素的发生。

如果冠心病一旦形成,在某些诱因影响下,就可能诱发急性心梗,危及生命。这些诱因包括:过于劳累、情绪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吸烟、大量饮酒等.

比如,过重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的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使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就容易造成心肌缺血。过重的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再比如,暴饮暴食。不少心肌梗死病例发生在暴饮暴食之后。因为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会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突然的寒冷刺激也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

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因此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要保持大便通畅。

另外,吸烟和大量饮酒也可通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要戒烟限酒。

急性心梗发作前常有剧烈胸痛

发作时应停止一切活动

林静提醒到,急性心肌梗死最主要的症状是突发性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剧痛,可放射至左颈根部、背部或左上肢,常常持续半小时以上。一般休息、舌下或口服硝酸甘油无效,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不敢继续工作或活动。有的人还会有消化道症状,比如上腹部疼痛。有的人还会出现心律失常,比如心悸、突然晕厥。另外,急性心梗好发的时间段是上午6点至12点,以及晚上6点至12点。

有的患者会将急性心肌梗死引发的胸痛误当成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疼痛的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性质更剧烈,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常伴有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并有发热等症状,含用硝酸甘油后大多不能缓解。

如果家人发生急性心梗,该怎样应对?

急性心梗发生时,必须做3件事:首先,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可以躺下,也可以坐下休息,以降低一切心肌耗氧量;第二,如果身边有药,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记住是舌下含服,而不是口服。如果舌下含服后仍没有效果,应立即拨打120,送往附近有救治能力的医院。

这里提醒市民,注意留存平时的心电图检查单,就诊时可以拿给医生看,这有助于医生的诊断。冠心病患者外出时,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品和写有自己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及既往病史的卡片,以备急用.

急性心梗要尽快送医

做了介入治疗也应遵医嘱服药

林静提醒,急性心梗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识别与处理。心肌梗死死亡病例中50%死于症状出现后1小时,而多数患者在症状出现后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尚未到达医院,相当一部分病人超过12小时。而超过12小时后,多数病人就已丧失进行“再灌注”治疗的时机。所以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急性心梗最主要的治疗措施就是尽快恢复冠脉血流灌注,措施包括:溶栓、冠脉介入治疗(主要是支架植入)以及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冠脉搭桥)。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治疗方案,以尽快恢复患者血流灌注为原则。

另外,急性心梗介入治疗后,心肌梗死就好了。这是一个最常见的认识误区。急性心梗的介入治疗只是使那些濒临死亡的心肌细胞得以挽救,对于已经坏死的心肌细胞没有挽救作用。也就是说,心肌梗死发生后并不能逆转。

所以,即使进行了介入治疗,患者也应按照心肌梗死发生的一般规律进行常规治疗。该卧床就卧床,该吃药就吃药。目前认为应在不稳定心绞痛期间就应进行介入治疗,防止发生心肌梗死。

总之,确诊冠心病后即使做了介入治疗,长期药物治疗是必须的。另外,还需要控制导致冠心病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这样才能双管齐下,防止冠心病进一步发展。

支架治疗和搭桥治疗因病选择

林静说,无论搭桥还是支架,医生会在完成冠脉造影后,根据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等给出一个倾向性意见,这里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第一、患者血管的条件,这也是冠心病指南中(Syntax评分)的核心所在。Syntax评分高“指南”倾向于搭桥治疗,但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因为目前支架手术技术进展迅猛,复杂术式(左主干、分叉、慢性闭塞)成功率、安全性也非常高,也可选择支架治疗,具体要到有经验的心脏中心咨询。第二、考虑患者的一般情况。搭桥手术术前要充分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中的高风险因素,包括高龄、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心脏外科手术病史、心衰、陈旧心梗病史、手术复杂程度等,高风险的患者外科手术是禁忌的,所以很多患者本身不具备外科手术条件。第三、考虑患者预后情况。支架植入术与搭桥手术相比,再次手术比例明显升高,这往往与支架术后再狭窄相关,药物支架时代支架内再狭窄的比例大概是10%以内,需要再次介入手术,在这一点上搭桥手术是有优势的。但目前国内常规的搭桥手术采用一根动脉桥与两根静脉桥,据统计静脉桥的10年通畅率仅为50%,也就是说搭桥术后10年有大约一半的病人需要再次再血管化治疗,所以针对较年轻的冠心病患者(<60岁),建议尽量选择支架植入治疗,即使后面出现不能放置支架情况,也可再施行搭桥手术。

来源 | 华商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冠心病,心梗,引发,急性心梗,心肌梗死,患者,支架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